第三百六十二章 刑場(2 / 2)

萬道長途 大腦被掏空 9376 字 10個月前

當然,還有一些人嗤之以鼻,隻是多看了幾眼,便認為隻是個謊言,然後扭頭就走。

李啟本來是想成為扭頭就走的那一批人的。

但他想了想,這佛凋應該確實有些神異,不然自己看見的那個小和尚,他的天眼通難道是假的不成?

做不得假的,李啟相信自己的眼光,除非是有大能者安排自己,否則絕不至於在這種事情上走了眼。

如果有大能者安排自己,那說啥也跑不掉,不如一條道莽穿,總能找到一條路。

可能是對方安排好的,但那時候就該有師門長輩出麵了。

再說了,也沒幾個大能者這麼沒品。

今天你安排我的弟子,那我也設局安排你的弟子,一來二去,後輩全部死絕,那還玩個屁,桌子底下肯定是有規則的,不至於這麼亂來。

於是,他也盤坐下來,端詳那佛凋。

隻是,越看,這破爛石頭,好像還真有點佛那點意思。

這時候,身旁的狼妖突然對李啟說道:“施主可是看出了些許端倪?”

“好像……是有那麼點像,但估計是我腦補的。”李啟搖頭。

“非是腦補,而是心補。”那狼妖突然出言說道。

“此言怎講?”李啟反問,他聽出來了,這狼妖話裡有話啊。

狼妖聞言,便在李啟身旁蹲下,虔誠的說道:“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名之為佛,自心中人人有覺,則自心中人人有佛矣。若雲泥塑木凋,方名為佛,則是愚夫愚婦之佛也。”

“禮一佛,即當觀想禮無數佛。禮現在佛,即當觀想禮過去、未來佛,要使十方三世微塵數如來前。”

“禮佛非禮凋,禮的是心中之佛,心中有佛,這石頭,不正是佛凋了嗎?”

“自念萬界之中,濟人苦厄,唯有佛耳,而佛為覺者,眾生覺悟者皆為覺者,馳往佛所,稽首伏地,至心歸依佛法聖眾,如此觀來,此佛凋不就有神異了嗎?”

那狼妖如此對李啟說道,說著說著,還眨了眨眼睛。

李啟啞然失笑。

這些機鋒,居然打到他麵前來了?

他搖了搖頭,沒有反駁,畢竟這裡是佛門,沒必要駁人麵子。

因為對方這話聽起來有道理,但實際上不就是扯澹嗎?若真是覺悟了便能成佛,那一品二品的那些真佛算什麼東西?

隻是,李啟也沒有抵製這種說法。

因為他知道,這話也不至於全是假的。

覺悟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的一定是覺悟者。

覺悟二字,說著簡單,但實際上可是難如登天啊,或許奧妙確實在其中吧,就好像李啟自己一樣。

巫道之修行,不求外物,隻求內心,隻要你能夠悟透很多大道的很多細節,然後自然能夠用彆的資源去填充自己的修為。

隻要道基紮實沉穩,修為對巫道來說隻是水磨工夫,純苦力活而已。

所以,這個說法,其實與巫道的修行之法反而不謀而合,有一定的相似度。

隻是,巫道所要悟的不是什麼自覺,而是對外界大天地的了解,包括術數,物理,自然關係,生態平衡,乃至於各種玄學,每一件都得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鑽研,並且要隨時和外界的大天地契合,用自己的人身小天地來逐漸擬合外界,最終達到內外完全一致,一人便是諸天萬界的程度。

但佛門的這個說法,雖然說也是講究要悟,但悟的究竟是什麼,李啟卻搞不明白了,這狼妖估計自己也說不清楚。

佛門喊著覺悟覺悟,覺悟什麼呢?誰能說出來個章程?說出個目標來?要悟出什麼才算是覺悟?

這就是李啟對佛門嗤之以鼻的原因。

巫道要你悟,是有一個明確目標的,那就是這個外界大天地。

但佛門要你悟,悟個啥?打機鋒嗎?

丟人。

當然,這是李啟的看法,對於修佛的人來說,恐怕李啟才是會被嘲笑的那個。

李啟對此也有自覺。

每個人的道不同,看法也就不一樣,不然怎麼會有‘道不同,不相與謀’這種話呢?

誌同道合者,才能聊得來啊。

不過,李啟也開始嘗試性的換位思考。

他看著佛像,陷入沉思。

既然二者在方法有相通之處,都是要求在頭腦中建立一個道的雛形,再以這個雛形去觀摩眼前的佛凋,或許能有所收獲。

自己想要佛門的神通,卻非要以巫道的方式來做,那自然是不成的,還是得用佛門的眼光來看,如此或許能觸類旁通,產生感悟。

李啟在心中構建佛門的這個‘覺悟’,試圖來模擬真正的佛像。

按照李啟讀過的佛經,其中須有三十二相,也是構建佛像的根本。

所謂三十二相,就是有佛陀外貌中那些非常明顯的特征,其中包括千輻輪、纖長指、鼻高好、舌廣長而薄等等特征,一共三十二樣。

佛陀現此三十二相,便勝於所有尊貴之人,能讓所有見到佛陀的人都生起恭敬心。

李啟仔細觀摩那天然而成的佛凋。

突然,他站起身來,離開狼妖身邊,靠近那佛凋。

佛凋是一塊怪石,身邊長著一顆普通的樹,立在樹乾邊上,壓著樹根。

李啟看看這樹木的斷截麵,仔細數著上麵的年輪。

一,二,三……

數了一會,他發現,這棵樹的年輪,正好一千輪。

這是三十二相中的,千輻輪,是指佛陀腳底有一千個圓輪。

而這棵樹,恰好被怪石壓在足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