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抽象特質(陽了)(1 / 2)

萬道長途 大腦被掏空 8966 字 10個月前

萬道長途第四百五十二章抽象特質陽了

雙方言語之間,終於來到了那個‘學會’。

這一段言語,李啟更多的了解到了理道,甚至還旁敲側擊了一些關於諸界樞機的信息出來。

不過,李啟也知道,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交換。

對方看似很大方的在和自己說這些東西,但這是一種投資。

投資,歸根到底是想要有回報的。

而這回報也很簡單,那就是李啟的知識,這是一次交換。

作為秉持著‘正’的李啟,當然不會耍滑頭,得到多少就會付出多少,所以學會訴說道則讀取器,他也不會隨便藏私就是了。

當然,很多事關身家性命的東西也是不可能說的,不過可以在彆的知識上多付出一些,以作彌補吧。

到了這座學會。

李啟可以看見,這學會的基地……居然是在船上。

那是一艘相當廣闊的寶船,卻見其上凋刻丹鏤,青蓋絳襜,氣衝鬥牛,望之若山,上有閣道,足載六七千人,物出萬斛。

船頭擺設有石鼓,上麵刻著一個大字‘警’。

這種鼓,李啟聽說過。

《臨海記世雲:石鼓鳴,則寇亂,此鼓屢鳴,果有賊。多山精水祟,不可輕陟。民王誌祭山神,求到鼓所,遂得至。捉搥打鼓,閭裡鹹聞,如金玉之響,下山便病死。蓋登山召禍,擊鼓自殺也。

這是一種警示用的鼓,用的巫覡的詭異之法,這東西靠的是征詢各地山水神祇或者靈的意見,如果有危險,就會有無形的靈敲這個鼓,為人示警。

當然,如果沒事隨便敲這個鼓,也會吵到到底的山水神祇,可能會遭到報複。

這可不是一般的吵,因為這石鼓和山水神祇的微妙聯係,隨便敲會讓他們受到嚴重震蕩,自然會打擊報複。

除此之外,這艘船還籠罩著一層寶光。

船體李啟認識,那是扶桑樹的樹乾所製。

扶桑木,葉似桐,初生如筍,能食,實如梨而赤,績其皮可為布,能為衣,亦為錦,九千歲一生實,食之體作金光,飛騰心蕃。

而且,這玩意兒還有一顆老祖,便是那顆讓太陽棲息的扶桑神樹。

眼前這艘船肯定不是扶桑神樹的枝乾所製,但應該是品級不低的扶桑木打造,整體散發出濃烈的陽氣,足以鎮壓水中陰邪。

而且,船上的艦橋上有高樓,八方八角,各自懸掛八寶,李啟還都認識。

其一曰‘玄黃符’,形如笏,長八寸餘,闊三寸,上圓下方,近圓有孔。黃玉也,色比蒸栗,潭若凝脂,能辟人間兵疫邪癘。

其二曰‘玉雞’,毛文悉備,白玉也。若以孝理天下,則現。

其三曰‘穀璧’,白玉也。徑五六寸。其文粟粒自生,無異凋鐫之狀,若以其祭祀,則五穀豐稔。

其四曰‘瑤玉環’。亦白玉。徑六寸,其玉色好倍於肉,光彩益發,特異於常,持之能令人虎軀有威,旁人見之便心生依附之感。

其五曰‘如意珠’,就是先前所說‘大珠’中的如意珠,其形正圓,大如雞卵,光色瑩澈。置之堂中,明如滿月。

其六曰‘紅靺鞨’,大如巨栗,赤爛若朱櫻。視之可應手而碎,觸之則堅重不可破,萬千金氣不可傷分毫。

其七曰‘寶玉印’,大如半手,其文如鹿陷之印,中著物則形見,能破虛妄。

其八曰‘雷公石’,二枚,斧形,長可四寸,闊寸許,無孔,膩如青玉,能鎮魔壓邪,好似雷公擊錘推椎。

這八寶,懸掛八方,李啟的觀氣視角之中,卻見整艘船白氣連天,燭耀如月,其所用厭勝之法高深,就連李啟都不知。

“不愧是五品的寶船……你們的學會,就在這上麵?”李啟看向王惇。

“嗯,我們現在都住在這裡,畢竟這東嶼就是我們建的,現在暫時負責這座東嶼的建設,維護以及保養,之後會有人來頂班的,兩百年換一次班吧,其實還行。”王惇笑著回答,然後帶著李啟上了船。

五品寶船,上麵還有無數寶物,理道的這些家夥事兒還真是多的離譜,都說差生文具多,這一幫好學生的文具簡直了……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換源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huanyuanapp.】

這就是道具流嗎?

果然,製造職業的武器多到可以賣,那說明他們肯定自己藏著更好的,理道作為整個天下都知道的道具流,這水平那可真不是蓋得。

就這麼一艘寶船,李啟就知道,人道的法寶或許多,但在質量和創意方麵絕對不如理道,理道已經通過解析和複製,將諸多道統的諸多術法全部收錄起來,隨時可以拿出來用了。

就這麼一艘船,李啟就已經看見了許多道途的影子,當然他最熟悉的,就是剛剛所說的巫道厭勝之法,但就連這個東西,他也看不清底細。

那其他的,就更看不懂了。

李啟出道以來這麼久,很少遇見自己完全看不懂的玩意兒,眼前的寶船一下擴充了大量的未見識庫存。

隻是,這也讓他冒出來了其他疑問。

“對了,我聽說,法寶流水線的極限是六品,也就是批量製造六品左右的法寶,那理道若是修行到了五品以上,還能保持這樣的全麵無短板嗎?”李啟突然意識到這點,看向王惇。

但王惇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笑道:“舉個例子,在這東海裡,七品的船,理道有賣的,而且價格很公道,基本隻需要一個對應品級的世界就行。”

“但五品以上的船,可是不賣的,隻有我們才有的。”

李啟了然。

兩人說話之間,已經來到了學會之中。

學會裡,有許多人,李啟看了一圈,得有十幾個人,王惇一個個的打著招呼,然後有些奇怪的說道:“咦,淨摩大師呢?走了?”

李啟也觀察著這些人,應該都是理道的,不過……出乎李啟預料的是,並非所有人都用法寶改造了身體,還是有很多是普通的肉身。

看起來理道也並非全是那種改造流派,他們內部肯定也有諸多的劃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