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君子琢玉(1 / 2)

萬道長途 大腦被掏空 11881 字 10個月前

李啟用一個謊言鎮住了所有的隨軍五品。

其他人都不知道該怎麼反駁,畢竟他們從未接觸過三品,三品的力量他是這些人前所未見,無法理解的事物。

他們所有的見識,隻能支持他們去認知:“這麼玄奧,應該是三品,反正五品肯定模擬不出來。”

正是這樣的一知半解,讓這些五品被李啟糊弄過去了,他們隻能在三品的力量麵前低頭,最後讓步。

因為李啟看起來也很有信心,他們又無從反駁,那就隻能認了。

於是,李啟離開眾人,快速穿梭前去。

不用提攜大軍,獨自一人輕裝前進,速度確實是快了很多很多,或許……真的能獨自一人趕到也說不定。

這時候,那位平衡者,兩個六品世界共同的天命之子,陰陽相濟而造就出的五品,抬眼看向李啟的方向。

在場所有的五品好像都被騙了了,似乎隻有自己一個人看出來了。

指揮在說謊。

李啟根本沒有辦法證明,也找不到證據去支撐自己的行動,於是他乾脆的選擇了說謊,欺騙眾人,就是為了讓其他人給他讓路,那個三品的說法是假的。

平衡者發現了這點,但他沒有戳穿,反而和其他五品一樣,被‘騙了’,讓李啟出去了。

他環顧四周,看著其他人憂慮的樣子,自己也是一副眉頭緊蹙的擔心模樣。

隻是,他心裡也清楚,這些五品,恐怕總有幾個和自己是一樣的吧?

他們都知道李啟是在騙人,但都主動受了騙。

為什麼呢?

不知道呀,或許,大家懂得都懂?

指揮自己也知道吧?畢竟他走之前看了自己一眼。

平衡者環顧一圈之後,開始專心趕路了。

考慮這些無用,他們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

而在另外一邊,李啟獨自趕路的時候,柳君逸正在閉關。

沒錯,李啟猜的一點問題都沒有。

半年前,柳君逸將所有權力下放,由幕僚團做決策,而他自己則開始了閉關修行,全力突破五品。

隻是,進展頗為不順。

按理來說,他想要突破,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才對,隻是時機不對,可能影響他未來的路而已。

可是事到如今,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但是,此刻卻愈發覺得有些迷茫。

外麵的戰事愈烈,他的心就越亂,心一亂,於是便修為散亂,突破難以為繼,他不得不再用很多心思去收斂心神。

尤其是一天之前,巫道突然發起了進攻。

柳君逸雖然在閉關,但也在留意外麵的情況,隨時隨地做出反應,所以他在前線失利的第一時間就察覺到了李啟的意圖,甚至他那時候已經隱隱猜了出來。

李啟五品了。

於是,柳君逸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繼續收縮防線,然後,將所有的戰力都派到了前線。

此時的甘鬆城,隻有柳君逸一個人,所有的戰力都已經前往了前線。

他獨自一人在這空虛的老巢之中修行,這一切,全都是出於他的命令。

幕僚團當時堅決不同意,但柳君逸以右武衛大將軍的名義,震懾住了幕僚團,逼迫他們讓步,讓自己能夠一個人留在這座城市。

簡直李啟一模一樣。

這樣的話,結局就會有兩個。

第一個,李啟不願意獨自前來,那根據柳君逸的計算,巫道絕對不可能撐得住,他可是把甘鬆城的守備力量都派出去了。

巫道的大規模進攻,在戰爭堡壘之上根本無法持久,李啟會在趕來之前就死在外麵,這是絕對的,不會有錯。

將甘鬆的守備力量全部送過去,是一招險棋,效果非常的好,有甘鬆的本地守備力量,前線的巫道最多堅持兩天,然後就必須撤退,否則有內亂之憂。

如果不這麼做,繼續讓這些精銳留守甘鬆的話,外麵的前線,就容易守不住。

前線守不住,甘鬆會更加危險的,倒不如所有人都去前線拖住大軍,逼迫李啟必須孤軍深入,來和他對峙。

如果李啟選擇深入的話,李啟離開前線趕來的速度,絕對不夠,甘鬆城的所有守備力量,這可是非常可怕的,隻要用空間距離換取時間,順便讓李啟離開戰場不能參戰,前線的勝利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是第一個考慮。

第二個,就是李啟願意獨自離開大軍,單槍匹馬朝著柳君逸這裡趕過來,隻要李啟能夠察覺到大軍的速度絕對不夠,以李啟的性格,一定會獨自前來的。

逼完李啟獨自前進,這種時候,就是柳君逸開始逼自己了。

李啟到來之時,如果柳君逸不能突破五品,而且強到可以對抗李啟,那他就輸了。

柳君逸知道這很冒險,但是……

冒險就冒險吧,經過半年的閉關,他自己也知道,就算讓自己專心閉關,他也不可能晉升成功。

君子勞心,他不可能放下外麵的事情,獨自閉關的。

所以,倒不如像現在這樣。

來一場決鬥吧。

外麵的戰場已經分不出勝負了,現在的勝負,戲劇化的落到了兩個人的肩膀上。

單槍匹馬,氣勢洶洶的李啟,還有把自己逼到懸崖上的柳君逸。

一場二人的角鬥,竟然可以左右整個戰區的勝負。

這還真是……

巧合啊。

雙方的操作基本都是勢均力敵,雙方掌握的勢力也差不多是同等的,說實話,人道和巫道在這個戰區的戰力基本上是同等的。

沒有任何一個人失誤,雙方各自的操作也都到了極致,你來我往,甚至連陰謀都沒能用出來。

對他們而言,陰謀毫無意義,奇招製勝是不可能的,隻能陽謀,堂堂正正的用戰略規劃擊敗對方。

所以,一連串的陽謀對陣之下,結果是……平手。

平手的情況下,最後一點砝碼,隻能是雙方的指揮官了。

也就是柳君逸和李啟。

昔日能夠一個打三個李啟的柳君逸,此刻卻還六品,李啟反而五品了。

所以,現在擺在柳君逸麵前的,就是個很極端的選擇。

在李啟趕來的這點時間裡晉升到五品。

或者……被李啟見麵就拍死。

柳君逸絕對相信,李啟根本不會和自己廢半句話,大義當前,敘舊什麼的隻是在縱容敵手而已,他趕到第一件事就是把柳君逸弄死,再把甘鬆拆了。

柳君逸和李啟,互相之間都很清楚這些事情。

所有的算計都已經算儘,能用的戰略也已嘗試,剩下的隻剩下最原始,最沒有技術水平的肉搏戰了。

誰能想到,兩軍大戰,打到最後居然是兩個指揮官親自掄著胳膊上陣打拳擊決定勝負?

挺可笑的,不過……

柳君逸也意識到,或許,這也算是一次機緣?

是吧?

這麼想著,他煩躁的內心反而平靜下來。

“君子之義,難者弗辟,易者弗從,唯義所在。日旦就業,夕而自省思,以歿其身,亦可謂守業矣。”

柳君逸低聲念叨著聖賢言語。

唯義所在,以歿其身,亦可謂守業矣。

這說的不就是現在嗎?

隻是,自己有些畏首畏尾了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