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觀察(2 / 2)

萬道長途 大腦被掏空 5960 字 10個月前

當你對‘道’有一定理解之後,‘術’自然而然就精通了,甚至比那些研究一輩子術法的人更精通。

這就是李啟想要告訴菊葉的。

這就是天下想要告訴全宇宙所有文明的。

李啟要在仙天所傳之道,便是這個‘道’,這不是某個具體的思考想法,而是一整套認知,思考的方法

通過這種方法,得出來的結論很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但並不妨礙這一套認知思考的方法繼續生效。

李啟通過這個方法得出來的結論是,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就好像錢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我眼中的世界與你眼中的世界可能會有一些表現形式上的區彆。

這是李啟所認為的答案,李啟是這麼認為的,但他不一定對。

對靈道而言,他們則認為,世界就是世界,人的定義並不會改變世界本身,他們要找到的是‘世界的本體’,即一切的根基,再通過這個根基去詮釋整個世界所有的可能性。

而對魔道來說,他們的認知才是真正的世界,世界本身就是由他們的主觀意誌所塑造的,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

對理道來說,世界的根基是無法追尋的,局限的現象世界都隻是通過主觀去詮釋而已,而真實的本質是我們不可知的,是邏輯無法形容的,所以隻需要去注重現象,歸納現象,從現象之中盲人摸象,摸索出‘道’的一星半點。

對道門而言,他們認可道之終極的存在,並認為道之終極普遍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物質本身承載了道,道就是物質規律的體現,隻要搭配上‘德’,就能出入到道之中,得到真正的自由。

這也所謂的‘行於萬物者,道也;通於天地者,德也。’

這些都是他們經過思考和實踐得到的答案,所以,當你去探討世界是為何而存在的時候,想要去理解世界的本質是什麼,理解什麼是‘道’的時候,你首先就要理解,對於外部世界而言,人的實踐就是本質。

所以,才會有‘道在其內’的說法,我們通過‘道在其內’,進而得出了‘道在其外’這個麼一個結論。

雖然各個道統之間互相矛盾,但給了人思考的方向和途徑,這和稀裡糊塗啥都不管瞎猜,或者單純的隨波逐流,有著本質的區彆。

或許各大道統的觀點和結論有可能是錯的,但思考本身是不會錯的。

看著再度陷入沉思的菊葉,李啟覺得已經說的夠多了。

於是,他揮手,留下一道書氣,這是一本道門的入門修行法,係統講解了如何凝練內丹,如何認知‘道’的存在等等。

這樣一來,菊葉在那些力量耗儘之後,就有自己的依仗了。

至於眼前的這些所謂的‘壞人’……

菊葉自己處理吧,李啟很好奇,等一會菊葉那一身外來的修為耗儘之後,麵對如此多的存在,他要如何應對?

恐怕隻能去修行自己留下來的道門功法了吧?

這就是認知與實踐啊。

當然,對方不修行,也無所謂,李啟隻是隨手而為罷了。

做完這些,李啟離開了此處,順便將陣法直接解除。

外麵的山神看著走出來的李啟,連忙低下頭。

李啟回了一禮,說道:“麻煩山神了,現在事情結束,請回吧。”

語罷,李啟消失。

那之後,李啟開始在凡間行走。

這一走,就是五百多年。

他遇到了很多類似百祿城這樣的城市,似乎這種城市一種範例,後來他直麵了其中一位城主,發現對方是掌握了類似於人道邪法的修行方式,也就是聚眾人之力為己用。

但這隻是類似,並不是人道法門,還有很清晰的仙天功法發展脈絡,所以很明顯是仙天自己發展出來的。

還挺先進,仙天居然靠自己掌握看這套法門,雖然很粗劣,但凡間的東西,粗劣是很正常的,飛升之後應該差彆就大了。

他到每一個地方,都會找一個類似菊葉這樣的人,聰明,心底不錯,會思考,而且處境很差,有足夠的壓力和動力去做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