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長攸(2 / 2)

萬道長途 大腦被掏空 11011 字 10個月前

李啟呼吸了一口——

好純淨的靈氣,品質極高,而且似乎還蘊藏道韻,能夠極大程度治愈傷痛,讓之前重傷的太上老祖的傷勢都痊愈了。

並且逸散出去的一些靈氣,也讓周圍圍觀的其他人貪婪的吸收著。

這可是隻有飛升的時候,才會逸散出來的仙氣,凡間可是絕對不可能接觸到的。

李啟則仔細分析著靈氣的構成。

這似乎……不是自然誕生的靈氣。

自然之太和,九精之靈氣,自有:“名山大川,皆有靈氣,水亦靈物,氣與山同,一數先天有象,元始化生相應而靈氣生”的說法。

自然誕生的靈氣,其本質其實是萬物吞吐而出的精華,之所以叫靈氣,其實就是菁純的鐘秀之氣,萬事萬物都會吐納,都會不自然的過濾掉外界的雜質,包括各種生命,草木,山水都是如此。

舉例而言,山泉水清冽甘甜,為何?

因為水入山中,雜質就被一層一層的泥石地氣過濾了,最終出來的便是清冽的山泉。

人也是如此,人吃下五穀雜糧,蔬菜肉類,其中的精華營養被人所吸收,雜質就排除體外。

這就是一層接著一層的提純,每樣事物其實都在提純。

然後,當他死去的時候,提純的精華,就會回歸自然,成為所謂的‘靈氣’,都是各種氣的精華。

這也是森林山川,大河江水靈氣十足的原因,因為其中各種生命活躍,再加上大源昌盛,就越來越菁純,而靈氣越多,生命也就越強盛,形成一個正向循環,讓天地越來越強大。

巫覡自身也是如此,甚至可以說,巫覡在和外界大天地形成聯係之後,產生的靈氣會比普通生命多的多。

但有些修行功法就不一樣,他們會吸納外界的靈氣,甚至不止是靈氣,其他的氣他們也采,隻要合適都拿走,這也就是‘采掘天地’,最終搞的循環崩塌,然後拍拍屁股飛升跑路,去禍害其他世界。

仙天的修行法,就是這種的典型,采掘天地,彌補自身。

所以,在李啟的先前的猜想之中,仙天雖然是一品世界,但恐怕也禁不起這麼采掘,所以才會出現現在這種近乎於畸形的淘汰機製。

但此刻他吸了一口仙天真世的靈氣,猛然察覺到第二種可能。

仙天有製造靈氣的辦法。

是無中生有?

還是說,從彆的地方汲取而來的?

李啟如此想著,一邊盯著那個真道宗太上老祖,觀察對方的考驗。

對方的體感時間,遭到了極大的拉長,一天就是一千天。

也就是說,他在原地坐一天,就等於坐了三年,而且這三年他基本不能動彈,因為思維速度太快,肉身跟不上。

原來如此,這就是紅塵劫。

考驗的是耐心,是長生者的素養。

原地打坐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一動不動,完全無法行動,基本上等於那種植物人的清醒癱瘓狀態。

保持這種狀態,持續上百年,卻依然堅定,沒有崩潰或者瘋掉,才有資格登入仙天。

這考驗對八品來說,還真是……挺難的。

不過,對李啟而言,這就太簡單了。

如果可以的話,他其實巴不得來這麼一遭,讓他可以好好休息休息。

休息,多好的兩個字兒,李啟已經很久沒好好休息過了。

看著這些,也跟著坐在那裡。

這一坐,就是九十九天,飛升儀式也持續了九十九天。

整整九十九天,一千倍,也就是二十七年。

一個人動彈不得,枯坐在原地,神誌清醒的度過了二十七年。

想要通過這一關,必須要有著清醒的神智,堅定的內心,以及非凡的耐性。

顯然,這位已經四百多歲的太上老祖,有足夠的心智去支撐這種孤寂。

很快,九十九天就過去了。

劫難渡過。

天門大開。

天空之中,真的有一扇宏偉的玉質大門打開。

李啟立馬起身,真知道韻全開,他要掃描一下真世的情況!

第一眼望去,卻見內裡,真的好似仙境一般。

合歡翠玉新呈瑞,細雨疏煙迷望處。

清澈明湖如開鏡,珠璣燦燦驚人眼。

除了景色,再看前方,有宮闕壯麗,屋見垣上穹隆,加飾珠玉,一股澎湃宏偉的氣魄如同排山倒海一般壓迫而來。

宮殿懸浮於天空,其下有太虛之海,太荒之陸,溟渤無垠,周回不知道多少裡,海水之中惡腥穢黑色,無測邊際,中有一大山,高聳奇異,上參碧落,下入風泉,不知幾萬裡高,宮殿便在這山上漂浮。

這般壯麗,絕對有五品的水準了,哪怕是以李啟的眼光來看,這都是一座非常不錯的法殿,其中陣法布置精妙,內成天地,是高手所為。

當然,沒李啟高,但已經很厲害了,起碼超越了域外九成以上的五品。

然後,真道宗的太上老祖,飛身而起,穿越玉門。

速度非常快。

在其他人眼裡,這是老祖迫不及待的想要飛升成仙,永享仙福了。

但李啟卻看見了,他是被抓上去的,一股八品絕對無法抵抗的力量,把他抓了過去,然後天門關閉。

真是……

煩人。

他還沒看夠呢,隻是一刹那而已,遠遠不夠他將這些東西都記住。

驚鴻一瞥而已。

聽說,擅於書法的修行者,能夠憑借驚鴻一瞥,就將陣法,術法,甚至是這種宮闕給完全複刻出來。

號稱筆墨有氣,便能為山水寫照,性情與山水萬物相近,能將其收之胸中,放之紙上,與人共見。

當然,李啟沒這個本事。

他若是用起書畫來,那必然胸在牽滯,興必不暢,足無全力,覽而不周,畫出來也沒有神意,徒有其型罷了。

“算了,繼續看看這真道宗吧。”李啟如此想到。

能體會到一部分真世的風景,已經是達成目的了。

於是,他乾脆就這麼坐在這山巔,觀覽整個真道宗,以及下麵的城市。

這一坐,一看,就是一百年。

一百年的時光,飛速溜去。

李啟將整個真道宗所有的發展,他們的發展,內亂,叛變,戰爭,全部看在眼裡。

百年之後,真道宗沒了。

一個年輕人,登上了已經滅亡的真道宗,走上了曾經至高無上的山門。

他叫長攸。

月票

明天加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