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276 番外十二 兒女(1 / 2)

番外十二

在妙妙十五歲這一年,她忽然告訴柳賀和楊堯,她不想嫁人成親,隻想一輩子陪著父母。

在柳賀生活的現代,女孩子作出這種選擇毫不令人意外,但在大明朝,成婚生子似乎是女孩子唯一的歸宿。

紀娘子不免憂心起了妙妙的將來。

紀娘子十分疼妙妙,柳賀嶽父嶽母也是,妙妙小時候皮一些,紀娘子和嶽父嶽母都一直寵著,不太願意責備她。

聽了妙妙的話,嶽父嶽母神色頗為淡然。

他們隻有楊堯一個女兒,妙妙是楊堯的長女,他們自然希望妙妙過得自在順遂些。

妙妙畢竟還有知兒一個兄弟,當年若非柳賀這個女婿方方麵麵都不錯,他們也不是沒考慮過養楊堯到老。

隻是女子獨身一人在這世間,父母難免會擔憂。

柳賀此時已任了內閣次輔有幾年,每日閣事繁忙,可他依舊抽出空和妙妙好好聊了聊。

妙妙長成時,柳賀從不拘著她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一切由著她性子來,故而妙妙和他其實有些像,對刺繡持家毫無興致,反倒愛讀《育言報》,喜歡琢磨一些小工具。

柳賀告訴妙妙:“不管妙妙選了什麼,爹都願意助你一臂之力,但你也要先想好了你愛做什麼,能做什麼。”

成婚不成婚,那是妙妙的自由,柳賀雖然是她的父親,然而妙妙的人生仍該由她自己走下去,而不該由柳賀來決定。

妙妙思慮的時間頗長,大約也是聽出了柳賀話語中鄭重其事的意味,過了數日,她方才找到柳賀,說自己對農事和水利很感興趣。

為了佐證自己之言,妙妙特意帶了一個小水車給柳賀看,水車是竹製的,除了大小隻夠擺在桌上看之外,其餘功能一應俱全,柳賀見了也十分驚訝:“這都是你自己做的?”

妙妙點著頭。

柳賀不知她還有這方麵的才能,追問道:“你還會些什麼?都給爹看一看。”

妙妙便變戲法似地摸出了數個小玩意兒,都屬於模型的範疇,但是其中的原理她應當已經摸透了。

柳賀也不由嘖嘖稱奇:“你是如何會的?”

妙妙道:“爹你書房裡的書我都看了,外祖父每月也會到書肆替我買書,他知曉我喜歡這個,街上若有這些小玩意,外祖父都會買來給我。”

楊鄉紳對孫輩的愛很直接,就是給孩子花錢,他原先身家就很豐厚,柳賀與楊堯剛來京城時,楊鄉紳一直支援著他們,之後隨著柳賀官越做越大,楊鄉紳有錢也沒處花,便都花在了妙妙和知兒身上。

為了讓妙妙學得儘興,楊鄉紳甚至請了工部的工匠幫忙指點妙妙,因而在柳賀不知不覺間,妙妙的製作水平不斷攀升。

柳賀道:“你既然想做,爹自然會支持你。”

何況農事水利之事女子也非不能做,隻是高門大戶家的女子約束會更多些,若在普通人家,飯都未必能吃飽,女子也是要下地乾活的。

這件事起初自然是有些難的,柳賀先將妙妙做出的成品拿出去推銷,官員及工匠們都承認她的資質,但知曉妙妙是女子後,這些人態度卻為之一轉。

妙妙想做什麼,柳賀一開始是秉持隨她樂意的態度,他不反對,隻看妙妙能做到哪一步,但見到這些官員、工匠對女子態度如此不屑,柳賀反倒有些怒了。

故而他便開始為妙妙爭取。

自開海以後,沿海各府也有女子在外經商、織布的,川軍中亦有女將,為何朝廷一麵拿著女子辛勞掙得的銀子,一麵又對女子不屑一顧呢?

正如一些官員,一麵與教坊司的歌女吟詩作對,感慨其身世淒涼,一麵卻又花著教坊司女子掙的血汗錢。

柳賀入閣後,便聯合禮部尚書餘有丁一道,將教坊司給關了。

以前禮部是個窮衙門,教坊司是其營收的重要來源,可《育言報》經營之後,禮部的日子便漸漸好過了起來。

在柳賀看來,朝廷著實不需要官辦/妓/院,這些女子的經曆已十分悲慘,朝廷縱然不能護住她們,也不必在她們身上吸血。

為妙妙爭取的過程可謂十分艱難,總結起來,就是柳三元大戰老學究,好在朝堂上願意為柳賀助陣的官員也有許多,眾人一道儘力,為妙妙將在工部的職務定了下來。

隻是妙妙並不能常去工部坐堂,平日還是常與工匠們待在一塊鑽研。

妙妙道:“這正合我意,爹,我可不樂意去衙門裡值堂。”

妙妙心中很清楚,柳賀為她究竟付出了多少,原先她說自己不成婚不嫁人時,本以為爹娘會責怪會埋怨,可她爹不僅沒怪她,還在朝堂上和人交鋒。

妙妙之所以會知道得那麼清楚,是因為她在《育言報》上都看到了。

因而她得了職務後,便更為專注地投身於農田水利事,男子能做的事她要做,男子不能做的事她也要做,無論如何,她不能叫自家爹爹丟臉。

誰說女子不如男?

既然她有喜好,也願意投入其中,她便不能夠比任何人差。

到後來,柳賀致仕返鄉,妙妙不好一個人留在京城,但即便她在家鄉,她仍辛苦鑽研,為百姓製造了許多利於農事、節水、省力的工具。

據萬曆年間的記載,柳賀之女柳妙雖未登上明史正傳,卻也是大明朝有名的奇女子,她終生未婚,以女子之身致力於鑽研農具,她發明的“節水神器”比西方早了幾百年,時至今日,在西北等地仍被使用。

……

知兒小時候比妙妙要乖一些。

或許是妙妙這個姐姐成日大大咧咧的緣故,知兒的性子便有些羞怯,不莽撞,家門口若來了野貓,知兒也不會如妙妙一般直接撲上去,而是小心翼翼地試探再試探。

楊鄉紳都嫌他慢。

他試探還沒完,貓早就跑走了。

可這不代表知兒不愛動,他隻是比旁的稚童多了幾分謹慎罷了。

和妙妙不同,妙妙小時候還經曆過柳賀被外放到揚州,可知兒有記憶以來,柳賀就已是朝堂上聲名赫赫的柳閣老了。

換而言之,知兒自小便走上了衙內的道路。

柳賀任了次輔後,官員們便常愛去他家坐坐,柳賀家院子小,書房也隻有一處,知兒對他的嗅覺又格外靈敏,隻要柳賀在家,知兒必然是能摸到的。

柳賀與於慎行、王錫爵等議事時,偶爾就會聽見門外傳來一陣“咚咚”聲,過了一會兒,門被“吱呀”推開,一雙小腿先用力邁過台階,之後便眨著雙大眼睛,一臉好奇地往書房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