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鳳歸(2 / 2)

也就是這幾年衛國公年老,才少上戰場,從前他帶兵出征時,便是無可爭議的三軍統帥,李勣、李道宗、柴紹、薛萬徹等將領,悉數聽命。

李治深知,衛國公是隨父皇打天下戰功赫赫之人,在父皇心中分量極重。

他重病垂危,李治自知該去稟告父皇,可他又實不想去,不想讓父皇再麵對一次重臣過世。

李治獨坐了好久好久,直到日暮西斜才起身往立政殿去。

**

皇帝到衛國公府時,並沒有帶太子。

這些年衛國公李靖極少再上戰場,甚至極少出府,隻是閉門謝客連親友都少見,並不隻是因為年老病弱——也為著,貞觀十七年,李靖的長子李德謇也牽扯到了太子承乾謀反案中。

隻是不如侯君集等人罪證分明,不過是與他們私交過密而已。

看在衛國公的麵子上,最終是判了流放。

自那後,李靖便幾乎不出門了。

為此,皇帝今日便沒有帶太子過來。

*

皇帝坐在李靖的病榻之上,看著他病到有些脫形以至於陌生的病容,不免想起了房玄齡去前的樣子。

隨朕治天下者,隨朕打天下者,終皆先朕而去。

李靖對皇帝行的不是臣子見陛下之禮,而是軍中之禮。

他也不似房玄齡臨去前,有許多放不下的朝政要說與皇帝——畢竟自從貞觀九年滅吐穀渾以來,他已經很少再上戰場了。而且他也親眼看著這些年皇帝收高昌,敗高句麗、覆薛延陀、滅龜茲、警西突厥……

又有什麼他死前放不下要囑托的呢?

陛下已令四夷賓服。

李靖說起的是三十多年前的舊事,是他入秦王府的舊事——

當時李靖還在隋朝為官,高祖李淵在意欲起兵反隋前被李靖看破,作為隋朝官員,李靖是準備去向朝廷告發李淵意圖謀反的。無奈當時天下已亂,道路阻塞,李靖想最後效忠一把隋朝,卻連隋煬帝都沒找到。

偏生李靖也好生倒黴——他沒找到隋煬帝,李淵找他倒是一找一個準!李淵起兵攻克長安後,就把李靖逮了個正著。

李靖想起當年刀懸於頭頂:“當時臣以為必死,隻好痛呼壯誌未酬。”

“好在先帝覺得臣有幾分誌氣,又有陛下堅持為臣求情,臣才從刀下得了一命,從此臣便入了秦王府。”

皇帝的思緒,也被李靖的話帶回那烽煙四起的隋末……

直到李靖喚他,才回神。

“陛下。”皇帝見李靖從懷中取出一物:“還請陛下恕臣私藏之罪。”

半枚兵符落在皇帝的掌心。

這是……皇帝很快辨認出,這是秦王府親衛首領所持的半枚兵符。

已有二十三年不見此物矣。

“臣當年蒙陛下信重,領王府三衛。”

“陛下登基後,曾下令熔去當年王府中的所有兵符。”

“可臣到底沒舍得,留了半枚。”李靖交還給陛下:“臣今日奉還陛下。”

銅製的兵符邊緣光潤,做成虎頭狀。在皇帝的手中,折射出微光。

皇帝握掌成拳,將兵符牢牢握在手裡。

一如當年。

李靖見此喟歎道:“無論何時,臣隻要見陛下手握兵符,便可心安!”

“隋末何等亂世,若無陛下提三尺劍,數年內蕩平四海,又是一中原流離亂世爾。”

“漢末至今,四百餘年,方有陛下,是天下蒼生之幸。”

李靖先側過頭去,這才深深咳嗽了幾聲。咳過便在病榻上行禮,恭請皇帝早早移駕回宮,勿染病氣。

皇帝手握兵符道:“朕這一世,得你為帥,快哉!”[2]

李靖眼中重新燃起一種光彩,那是狼煙烽火中劍鋒上那一點銳芒:“臣此生得陛下為君,亦快哉!”

*

三日後,宮外來報,衛國公李靖病逝。

皇帝下旨,衛國公陪葬昭陵,諡曰景武。

*

這一年四月,皇帝原該起駕往翠微宮去,誰料卻在去翠微宮之前,先輕車簡行帶太子前往昭陵。

等長孫無忌得知此事時,皇帝與太子都出了長安城了。

長孫無忌險些沒有被氣暈過去:以皇帝現在的龍體,正該遵孫神醫的醫囑,半點思緒不動,安心靜養,竟然還帶著太子往昭陵去!

*

李治望著鬱鬱青青九嵕山。

上次他來,還是跟大哥一起來的,這次,則是陪父皇來看母後。

安置長孫皇後棺槨的凝英殿一切如舊,因季節也相仿,連院中草木看上去也都一樣葳蕤茂盛。

李治陪著父皇給母後燃過香燭,又將大哥的匣子捧過來。

他正有些猶豫該不該出去,就聽父皇道:“稚奴留下來,陪朕一起看看。”

不知承乾送了些什麼。

這孩子隻送上了鎖的匣子,卻沒有鑰匙。皇帝就取出隨身帶著的鋒利匕首,斬斷匣子上掛著的瑣。

打開匣子,皇帝還未看清其中何物,就見最上麵放著一張回信,承乾久違卻依舊熟悉的字跡映入眼中。

“父皇,兒乞百年後,不起獨塚。”

“願永伴父母於昭陵。”

皇帝將這頁信紙拿起,隻見匣中,滿滿的都是落葉。

落葉歸根。

皇帝的手輕輕扶住妻子棺槨的一角。

你看,孩子總會回到咱們身邊。

**

四月,上幸翠微宮。

五月,上崩於含風殿,年五十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