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車舝(5)(1 / 2)

漢貴女 三春景 10253 字 4個月前

陳嫣還在廚房裡蒸雞蛋的時候, 內殿這邊已經辯論起來了!

隆慮的不爽是很正常的——這是親兄弟嗎?幫外人也不幫親女弟!隆慮覺得自己隻不過是不滿陳嫣可以在太子宮和兄長一起進學, 自己卻隻能隨意被打發。她又不能對父皇的決定有疑議,還不許她抱怨兩句?

結果親哥就是素質三連。

你愛讀書嗎?你腦子好嗎?你吃的了苦嗎?

兩人想法的差異就在這裡了,劉徹試圖講道理,但隆慮原本就不是要講道理的!

隆慮惱羞成怒之下,也忘記了父皇還在場,就氣呼呼道:“陳嫣還那麼小, 她又懂得多少?你就會說陳嫣的好話!我就什麼都不如了?”

劉徹覺得自己又開始頭疼了,明明隻是在說讀書一個問題, 怎麼就變成什麼都不如了...果然,還是無法明白女人的‘道理’。從陳嬌, 到女弟隆慮, 就沒有一個能夠懂的。

女人的想法真的不是胡鬨變成的嗎?

“孤何時說你不如阿嫣?隻是讀書進學一事,你本就不熱衷...何必——”

話未說完已經被打斷, 隆慮尖刻道:“瞧瞧, 阿兄就是這個意思!”

劉啟不知道出於什麼心態, 大概是覺得看兒子焦頭爛額十分有趣,竟然一句話沒有說,在一旁靜靜看著。

劉徹隻能破罐子破摔道:“你讀書不如阿嫣這本就是事實,你讓我如何說?老子、孔子、韓非、孟子、墨子...這些先賢的道理, 博士傳授於我們,你在旁也聽不懂啊!”

這是劉徹的真心話, 他個人而言還是很喜歡自己的姐妹們的, 從小就知道姐妹們靠的住的兄弟隻有他一個。後來他當了太子, 更是知道未來得多照顧照顧姐姐妹妹。但、但這不代表他會睜著眼睛說瞎話。

宮廷之中自然有針對公主的教育,但在完成識字教育之後,她們的重點課程就是各種禮儀了。除此之外,會一點兒樂器,讀兩句《詩經》、楚辭中的句子,其餘的就隨便了。

有興趣的多學一點兒,反正不缺人教。沒興趣的就此打住,也不會有人管。

就劉徹所知,宮廷中的公主們,大多對典籍經書是沒什麼興趣的。他這個妹妹尤甚,簡直就像是和這些東西有仇一樣!少時都不知道怎麼將學字的《倉頡篇》學完的!

隆慮這下真的氣的說不出話來了,而且在場的還有其他的異母姐妹,這更讓她覺得丟麵子,臉都沒地方放了!

她再不說話,隻是盯著劉徹,眼睛憤怒的要噴火——劉徹摸摸鼻子,一方麵有些心虛,想著要不要送些隆慮喜歡的東西討好她,讓她消消氣。另一方麵又有一些不爽,這個年紀的男孩子,就算知道要讓著一點兒妹妹,也不可能是全然沒有脾氣的。

在他眼裡隆慮都無理取鬨了好一會兒了,這會兒還這樣任性!就想甩手不管這事兒了!

特彆是考慮到劉徹也是太子了,天底下除了有數的幾個人,誰敢給他氣受?過慣了順心日子了,陡然得伺候一個不講道理的女弟——有點兒讓他想起麵對陳嬌的煩躁。

甚至陳嬌那兒他還能反擊回去,到隆慮這裡就得全順著她,這是什麼道理?

這個時候陳嫣換好了衣裳,重新出現在了內殿,眼見得內殿一片平靜,自以為之前的事情已經完結,今天又是平平順順的一天。

“阿嫣,老子、孔子、韓非、孟子、墨子...就是這些先賢的道理,你最知道誰的?”忽然,隆慮發問道。

誒?陳嫣摸不著頭腦,隆慮和她經常有接觸是真的,但絕不是可以深談的關係啊。何況談這麼不‘日常’的東西,真不像隆慮的風格...感覺她中間錯過了兩集劇情一樣。

雖然有些遲疑,但陳嫣還是如實作答,“孔子的吧。”

托未來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福,後世的曆代王朝都以儒家為正宗,本來平起平坐的諸子百家都被擠到角落去了。倒不是他們的思想消失了,隻不過他們思想中的很多東西都被融入到了儒家之中。

這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即使陳嫣生長在現代,平常接觸到的各種文化、思想等等,全都是有著深刻儒家烙印的。相對而言,自然是儒家最熟。而作為儒家的第一號人物,孔子老大人,又怎麼能不了解呢。

不過這個說法倒是讓其他人,特彆是劉徹有些驚訝,畢竟儒家雖然也是顯學,但並沒有從其他同為顯學的道家、法家等學派中脫穎而出。特彆是道家黃老之學還是統治階層中最受認可的,就更顯得儒家平平無奇了。

陳嫣能接觸到的人也沒有儒家的啊...怪哉!

隆慮想不到劉徹那些,對於她來說,道家黃老之說或許還在耳濡目染之下能說個一二三,儒家的東西?那真是不大明白了。然而明白不明白的也不是很要緊,她就直接道:“那阿嫣讀通了孔子的道理麼?”

“無...”陳嫣雖然卡頓了一下,但還是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先賢道理何等精深呢,我們這些後來者隻不過是偶然拾得一兩片,要說讀通了,大概一輩子都難得吧!”

這是陳嫣的真心話,雖然有一段時間‘倒孔運動’,孔子老大人被黑的很慘。但實事求是的說,華夏在近代的思想禁錮也不是一個孔子的事兒,這個鍋孔子可不背!

而且必須要說的是,其實孔子的道理哪有後世那麼死板、□□,很大程度上是儒家後來者,號稱孔子門徒的人把經給念歪了。一些人是真的相信孔子有這個意思,有些人則是知道不是的,但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選擇了這樣。

去讀孔子的那些話就知道了,拋開已經不符合時代的,都是很有道理的。

“哼。”隆慮瞥了兄長劉徹一眼,似乎是示威——你還說陳嫣讀書好、學的深呢!還不是和我一樣不通?

劉徹分明從妹妹眼睛裡看到了這個意思,然而他要怎麼和隆慮解釋,不懂和不懂之間是有著很大差彆的?

“那...阿嫣覺得孔子的道理中難懂的有哪些呢?”隆慮假模假式地問道。按照她想的,她要是知道這些陳嫣不懂的,就能狠狠回擊兄長了。她要是不懂也不要緊,回頭就去問人,問到了也能回擊。

陳家阿嫣一直都不知道,我好歹後來求知若渴,還是知道了呢!

陳嫣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怎麼說呢,孔子的那些道理有點兒類似後世的心靈雞湯。道理其實都是明白的,但也就是明白而已,很多事情必須得自己經曆才能有深切的感受。

不過這個時候這樣說未免不妥,想了想,陳嫣笑了起來:“先賢道理精深,不懂的太多了,說也說不儘。不過我前些日子讀孔子的《論語》的時候看到一句,已經不解好幾日了,本打算尋個機會問博士的...”

“是什麼?”隆慮積極起來。

就連旁邊的劉啟、劉徹也感興趣地看過來了,劉啟有多了解陳嫣不必說,劉徹在這些天做同學的日子裡,也多少知道陳嫣絕不會被一個隨隨便便的東西難倒。她真要是有疑問,這個問題肯定不凡。

陳嫣其實是想起了後世的一個段子。

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這才道:“就是《論語·泰伯》一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其實陳嫣提到這句的時候隆慮已經頭頂問號了,《論語》雖然是後世讀書人的必讀篇目之一,但在這個時代還不是啊!她是真的沒有認真翻過一次《論語》,最多就是聽人說過一些《論語》中的話而已。

但那其中絕沒有這一句。

其實這句的意思也很簡單,此時一般斷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統治者、官員這些人帶領民眾,有時民眾隻要知道需要這樣去做,不必要知道這背後的用意。

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如果純然以一個政治人物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很正確的!如果事事都要和民眾講清楚前因後果,很多事情就沒法做了——聽起來很不‘道德’,很不‘人性’,但這是事實。

知道太多反而會給整體力量帶來阻礙。

問題是,這樣斷句也能用另一種理解,那就是‘愚民’,民眾還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好!

然而,這句話的難解還不在這一不同的理解上,而在多種多樣的斷句。

古人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斷句就成了一個老大難,不同的斷句方式可能帶來完全不一樣的解讀。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可。至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說得通——還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唔,實在難以揣測當初孔子是如何想的呢。”說實在的,雖然是個段子,但陳嫣還真想搞清楚這個問題,這個時代離春秋戰國未遠,說不定還真有可能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