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 / 2)

第13章光陰不惰

聊完家事,就該聊學業了。

範希亮很不好意思,表示自己一年前考過一次,解試過了,省試落第,被父親好一頓教訓。這次恩科又回籍貫隴州的上陽郡赴考,他覺得題有點難了,很是擔心解試都不過,豈不更給家中丟臉?

各州因出題官人選確定時間不同,故而開考時間也略有參差,上陽郡毗鄰寧興府,沿運河三日便至,範希亮考完睡足一天半修養,然後緊趕慢趕跑到北都雲中來堵卓思衡。

“萬一我之前考過了怎麼辦?”卓思衡很好奇地問,“那表弟不是白跑了?”

“不會的!”範希亮胸有成竹頗為自豪道,“我每次開科年份,我都會去禮部看省試登榜,沒有表哥便是沒有來考或者此次運氣不佳,以我卓姨丈的家學淵源,怎麼會讓表哥賦閒在家蹉跎人生?所以這些年都沒有表哥的好消息,就是表哥你還沒出現!”

卓思衡聽罷笑了:“還好我沒有給家父丟人,不然也愧對了表弟的‘守株待兔’之計。”

“爹常說我不夠聰明,我便從來隻想些笨但有用的方法。”範希亮語氣忽然低了下來,“說來慚愧,我若是早早考取了功名有官階在身,也不用如此束手束腳沒有渠道打聽自家人消息下落,還得靠翻袖子認親……這次偷偷北上也是不能久留陪表哥解試,明日就得趕緊啟程回家……”

不希望他妄自菲薄無了信心,卓思衡溫言道:“早些回去家裡人也安心,是應該的,我這麼大人也不用看著。倒是得請表弟教我些經驗,說來慚愧,我第一次進貢院,知道的還都是從前父親講過的那些,如今怎樣,有無變化,卻是一概不知的。”

範希亮聽他這樣說,內心忽然湧起強烈的責任感與被需要感,便將自己所知之事無分大小詳略,一應告知。等到二人說完,已是缺月高懸秋夜微寒之際,範希亮明日要乘船南下,兩人縱然再不舍也得暫且分彆,並約定省試之日相聚帝京再一起長夜共話直至天明。

範希亮還拿了些銀子給卓思衡,他說自己每個月銀錢有限,但到底父親還做著鴻臚寺少卿,多少是個正六品的京官,自己過得很好,倒是表哥一個人出門在外正需要使錢。

父親不疼愛,又是後母,從範希亮之前的話中也能聽出他在家過得未必有自己說得那樣好,隻是此時推辭顯得太過做作涼薄,況且卓思衡盯著範希亮那熱切又真摯的雙眼,怎麼也都舍不得拒絕。畢竟如果是自己發自內心贈與,也是希望能解對方燃眉之急,不要被推辭拒絕的。

於是他便收下這十兩銀子,送範希亮至碼頭,二人約好帝京一處小驛留信,夜深之時方才回暫住之地。

往後的十天,卓思衡都在讀書中度過。其實這些年雖然還要操持家中,偶爾要進山打獵,他也沒有耽誤學業,總是有時間看看書寫寫字的,文章功課也絕沒有怠惰生疏,隻是聽範希亮說,省試因出題官不同,難度也大有差彆,若是遇到硬骨頭,必須要文章水平硬過他,方可渡劫。

卓思衡對自己的文章有信心,詩文他雖隻是尚可,但詠史用典如今也能偶得新句,隻是若要和專攻次類的士子比,想必就相形見絀了。不過本朝科舉取士雖分彆考察策、 論、 詩,各考一日,一共三天,看似平均,但太宗當年改製過一次科舉,他認為“其高下之等,大率當以策論為先。”並把原來的詩賦考試刪去一賦,隻留詩歌。卓思衡當年聽卓衍給自己講述到此時,幾乎要激動地高呼太宗英明乃我朝第一聖君!他的水平寫詩已是勉強,寫賦的話等同於絞殺。好在此傳統延續至今,策論為衡量取士的首要因素,對他算是極為有利。

卓思衡感歎,萬萬想不到,從來以不偏科自居的自己,如今卻要為了處理短板心有戚戚,當真是文科難讀。

經此一番內心審視準備,卓思衡並於讀書間歇收拾好入考場的鹿皮囊與其中乾糧物品,隻等開考。

貞元十年十一月七日,貢院開門,解試啟卷。

未免有協同舞弊嫌疑,因此貢院開考當日方門前張榜,告知士子屋次的廊間排號,入內時由巡監根據姓名引導就座,不可以以任何理由進行調換。

貢院考號以《千字文》排號,此次恩科寧興府士子約有二百餘人,卓思衡的排號為“君字號”,不知怎麼,他看到這個排號便想起從前在流放地父親為自己卜卦時的那一乾卦:元亨利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貢院開考十分熱鬨,好多雲中城人都來此圍觀,排排齊整士子依序而入確實壯觀,隻是因要對照無誤取試資格與查驗夾帶,隊伍行進緩慢,到卓思衡入內時,許多閒雜人等都已無趣而歸,行人漸稀但晨曦正好,他跨入門檻前仿佛冥冥之中般回過頭去,然而貢院外場隻有士子、府軍與士子的家人隨從,並沒有從前那個就站在身後微微傴僂的熟悉身影。

巡監催促,卓思衡轉身入院。

檢查夾帶與唱保結束,卓思衡被引至“君字號”,眼見廊下一個四四方方的小號間,寬三尺深四尺,一眼便能看儘,都不用細瞧,他前腳剛進去,後腳巡監便落鎖下簾,把他給封在號間內。

要在這裡待三天,當真是折磨。

卓思衡將鹿皮囊打開,裡麵收拾得整齊的東西都已經被翻爛,乾糧豆餅為查驗有無夾塞也都給戳碎得不成樣子,他先將這些都放在一旁,列出筆墨硯,按照卓衍吩咐的“萬事不如磨墨先”要領,先用淨手的小桶清水勻墨開磨。

待到第一日時策的卷子發下來時,卓思衡已經磨好墨,剛裁好的謄寫紙與草寫試紙都散發出嶄新的味道,給人很強的衝擊力,仿佛在告訴士子們,此時已至人生的關隘,而命運就係於他們麵前的一紙一筆間。

卓思衡沉著展開題紙,上書:漢官威儀,古今豔稱。爾今視之,願為?何為?當為?我朝開疆百年至及貞元,上求賢若渴蓋因人才未盛,漢官又何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