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東西全都拿出來,衣服和勳章不如何值錢,書籍雖然看不大懂,但是德文書籍裡邊有很多圖例應該是和軍事紮營,行軍,陣列推進有些關係的圖形,日文書籍裡有很多中文,大體看得懂書名,分彆是《昭和內務》,《步兵須知》,《戰·陣·訓》。
簡單翻了一下,倒是軍人本色,不過沒發現什麼有價值的東西,這幾本書看著也隻是普通讀物,內容和周至在方大帥家裡見過的民兵訓練操典頗有些類似。
如果這箱子裡要有與四個畫軸相匹配的東西,多半就應該在這些小盒子裡邊了。
小盒子是花梨木製作的,保持著木紋本色,周至那拇指一推,盒子的麵板就沿著兩側的溝槽退了出來,露出了裡邊墊底和四壁的厚氈,以及中間一個黃綾包裹著的小東西。
將黃綾包裹取出來打開,裡邊是一隻小巧玲瓏的杯子。
杯子比一個酒杯略微大上一號,器壁非常薄,甚至當得起那句誇張的讚語——「有釉無胎」。
這是一件鬥彩的小瓷器,所謂鬥彩,是指瓷器彩繪的一種工藝。
和周至前幾天從老約翰那裡收入的五彩瓷器相類似,這件瓷器也是先在坯體上用青花描繪圖案輪廓,施透明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以各種彩料填繪,經低溫彩爐烘烤,最後成型。
釉下緊貼胎體幽豔濃麗的青花,透過潔白的釉麵所閃耀的迷人光彩,與釉上絢麗燦爛的彩繪遙相輝映、爭奇鬥妍,這種將彩繪分施於釉上、釉下兩部分,再拚逗成完成畫麵的技法,被稱為「鬥彩」或「逗彩」。
因為是小巧的精品,這個小杯的高度甚至還不到五厘米,胎骨薄至透明。外壁用青花勾線,繪彩色葡萄紋,中間填上微帶綠色的鵝黃和熟葡萄一樣的紫色,顯得嬌豔透亮。
就是這一抹淡紫色,讓周至確定了這隻杯子的身份,周至輕輕吸了一口氣,將杯子翻轉過來,果然,杯子底部寫了細楷的六字款式——大明成化年製。
這是一支馬蹄杯,相傳成化皇帝朱見深為了向自己寵愛的萬貴妃表達自己的體恤恩愛之意,特命景德鎮的工匠們燒製各種小巧玲瓏的鬥彩杯,供她賞玩,這類小杯子根據圖案分了好幾種,大家更加熟悉的是後世那隻被蘇富比拍出二點八億港元天價的成化鬥彩雞缸杯。
其實這句話的準確分頓應該是成化/鬥彩/雞/缸杯,雞是圖案,而缸杯,是當時杯子的幾十種流行款式的其中之一,因為形狀比例像一個小缸而得名。
成化鬥彩葡萄紋馬蹄杯
2014年,一件成化鬥彩雞缸杯在香港蘇富比拍出2.8億港元天價,一時間,「雞缸杯」變得家喻戶曉,有關「雞缸杯」的各種複製品、衍生品也火了起來。這才有了傳世至今的稀世珍寶成化鬥彩雞缸杯和三秋杯。而在首都博物館的瓷器展廳裡也陳列著一對成化鬥彩杯,這對小杯子與成化鬥彩雞缸杯和三秋杯的圖案有所不同,因為其繪有葡萄圖案,而被稱為「成化鬥彩葡萄紋杯」。
而馬蹄杯的形狀從側麵看是一個倒梯形,底部有一個更小的圈足,倒扣過來就好像一隻馬蹄,因而得名,所以周至手上這一隻,全稱應該是明成化鬥彩葡萄紋馬蹄杯。
成化的小杯子,圖案都精巧美觀,題材也體近「民間」,比如這隻杯子,主要圖案有葡萄,桑葚,竹子;此外有一類就是小雞;還有一類,則是「三多題材」,即佛手,桃子,石榴,寓意為多福,多壽,多子。
成化器物中最明顯的一道特征,也是後仿者最難以複原的特征,便是「姹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