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自己的事情也多,回到書房裡通過衛星網絡先解決自己的一攤子業務,快接近中午的時候,才和吉列阿比一起給娃子們做完飯,扛著一籮筐的饅頭,來到計劃當中的果園。
老赤日也正準備燒湯,拿著火鐮跟火石,正在噠噠地敲擊。
「等一下!」周至趕緊叫停老赤日,撂下籮筐跑到他身邊拿起攝像機:「早說要拍這一段兒了,這不就是個機會?」
「這也要拍?」大家現在也在邊上「幺攤兒」,也就是休息,見到周至對這個感興趣,土子日就說道:「大畢摩讓我來唄,我打火出了名的厲害!」
「那是,你以前偷社裡的包穀拿到半山上偷偷燒了吃,練出來的。」老赤日一句話說得大家都笑了,想起了那段換工分過日子的時光。
對於山外的大多數地方來說,那段時光都是不如何值得回憶的,但是在聯和鄉,那段時光竟然是大家難得的好日子,周至來到鄉裡也經常聽大家提起,最後在苦思冥想以後終於自認為找到了答案。
生產關係要與生產力相適應,如果生產關係落後於生產力,那就要拉生產活動的後腿,而要是生產關係略微領先於生產力,那對於生產力的提高就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同樣的生產關係,在山外可能就是前者,而在聯和鄉卻是後者,其根本原因,或者就源於內外兩地,生產力本身的差異。
現在這種大家一起打造果園的日子,和那個時候還真有點像。
將火鐮和火石交給土子日,老赤日又從周至手裡接過攝像機,這玩意兒他現在玩得溜熟了,對土子日說道:「子日娃子一次要成功哈,不錄第二遍!」
土子日頓時就來勁了:「大畢摩你就看好吧,對了今晚能放在電視上看不?」
「活乾得好就可以。」周至笑道:「子日大哥你加油。」
土子日拿手搓了搓火石,然後將之扔掉:「紅的不好,我換塊黑的好烏雞。」
「烏雞」又叫「烏石」,在彝語裡就是「打火石」的意思,這個山坡上許多這樣石頭,平整果園的最重要一項工作,就是將地裡的這些石頭給挑出來堆放到果園的外圍然後修整成一層層稍許平一些的山地,用來種植果樹。
這一山的石頭基本上都是,有大有小,大的能有大泡菜壇子那麼大,小的和鵪鶉蛋差不多。
剛剛那塊紅烏石給土日子隨手一扔,一抹紅光在空中閃現了一下,頓時映入了周至的眼簾。
「咦?」那抹顏色周至可是太熟悉了,跑過去將石頭撿了起來。
「乾啥呢?」山上的打火石多的是,土子日已經找到了合用的,問道:「我們可是要開始了喲。」
「開始開始,先看你表演。」周至說道。
表演的過程很簡單,除了打火石和火鐮,還要有火折子來配合。
火折子有點類似農村熏蚊子的粗艾香,放在竹管或者銅管裡,作為保留火種之用。
平時處於半燃燒的狀態,等到蓋子打開,線香重新複燃,就可以用來引火。
燧石在中國絕大多數地區其實是比較少見的,比如夾川,在早年間火柴發明以前,如果需要遷移火種,對於火折子的守護就是非常仔細的,必須保證火折子不熄才行,否則不知道生新火的法子,就比較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