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 廠子(2 / 2)

一段城牆的邊上,就是正昌食品加工公司。

這個公司其實就是最早的正昌醬園,解放後公私合營,街道集體所有製,承包經營製,公司化,直到今天資不抵債,等待重組的格局。

其實要是醬園廠老老實實地一直經營醬油香醋一點問題都沒有,無奈每一次大改動以後,經理上台第一件事兒就是開展自己的騷操作,先是盲目擴大產能,然後市場打不開,接下來設備閒置,貸款還不上,加上工人年齡老化,退休工人變多,廠子變得負擔沉重。

然後開始改製,接著又到處找出路,最後再次失敗,如此一次次死循環,最終廠子走到倒閉的邊緣。

廠子最後一次嘗試救活自己,就是引進了一條鹽水蘑菇生產線。

所謂的鹽水蘑菇生產線,其實和水果罐頭生產線差不多,不過水果是用的糖水,而蘑菇用的是鹽水。

而且水果的保存用的是罐頭,而蘑菇的保存用的是食品級的大塑料桶,一桶能夠裝三十斤蘑菇,加上鹽水重達五十斤。

這樣的鹽水蘑菇保質期能夠長達一年,後世大城市當中許多主打“山珍菌煲”的餐館,用的蘑菇很多其實就是這種。

在周至看來這樣的生產線其實是一種敗筆,這玩意兒唯一可以稱道的地方,就是保留了蘑菇的口感和形狀,但是味道卻完全沒有了。

大城市裡那些沒見過世麵的“洋包子”們,還以為自己吃到的是鮮美昂貴的新鮮野生蘑菇做成的菌煲,其實真正的做法就是部分人工養殖的鮮菇,加上這種從鹽水裡取出來,用清水浸泡去鹽味的“水蘑菇”,良心一點的商家給兌上乾發蘑菇和雞鴨大骨等熬出的高湯,黑心的直接香精調味料加雞油加開水,然後端上桌就成了“野生山珍菌菇老火湯煲”,不收你個六七百都算不懂經營之道。

即便是這樣,這條生產線也沒趕上後世菌煲盛行的好時代,稍微超前了這麼一丟丟,隻從工人們懶心磨腸的裝罐動作,周至就知道這條生產線怕是沒法盈利。

反倒是鬆井造和金淳一看得興致勃勃,這倆貨就是周至口中的那種洋包子,見到無數的野生蘑菇被這樣粗暴的處理,感覺心臟病都快要出來了。

“這些都是牛肝菌、見手青、紅菇、雞油菌一類。”周至低聲解釋道:“鬆茸和雞樅這兩種名貴的,他們也舍不得這樣處理。”

說起來好笑,這些名詞太特麼過於專業,周至在英語詞典裡邊居然查不到,反倒是島國人太喜歡蘑菇了,日文詞典裡愣是一個不拉。

尤其是鬆茸,島國人愛它愛到了骨子裡,愛到了滿世界尋找,然後全世界都把日文的鬆茸當成了標準名字,成了各個國家的“音譯外來詞”。

最起碼周至發現在日英漢詞典裡,這個詞的日語和英語的發音是完全一樣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