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哥釉(2 / 2)

關於哥窯還有一樁未解的公案。

六十年代時,浙省文物考古單位曾對龍泉大窯等幾處窯址進行了發掘,發現不少黑胎片紋青瓷,大部分為日常生活用瓷。

但其造型、胎色、釉麵和紋片,與傳世的哥窯均有不同之處,而最顯著的是這批瓷器都沒有使用支釘。

與之相反的是傳世哥窯瓷器,金絲鐵線的紋理存在自然延伸而來的粗細程度的不同,還有就是重要的紫口和支釘痕跡,因此可以斷定,曆史上價值不菲的“傳世哥窯”器物的產地,不在如今已經發現的幾處窯址。

到底在哪裡?至今都還是一個謎,尚待文物考古學者的分曉。

這個魚簍尊也是一件非常小的器物,單手就能半握,拿在手裡非常的舒服,雖然名為“尊”,其實更大可能是一件文房盛水用的“水注”。

或者說不管以前是乾什麼用的,最終都變成了文人案頭的“水注”。

小物件保存得非常完美,上麵還有一層細微的包漿,古瓷的柔光非常明顯,看得出來被無數的前主人愛不釋手地把玩過。

而周至認為這小物件兒是非常值得這份珍愛的,因為魚簍的造型配合上紫口和網狀的金絲鐵線,真是相得益彰,異常可愛。

周至取來費經理看瓷器的修表放大鏡安在自己的眼睛上,一點點地認真察看了幾處特征和氣泡,忍不住在費經理之前開口了:“老爺子,這個準備多少出?”

“周小友還學過書畫?”劉三爺問道。

“書法倒是練過,畫就隻會看了。”周至笑道:“老爺子怎麼會問這個?”

“從你的興趣愛好看出來的。”劉三爺微笑道:“看你喜歡的物件兒,除了開頭那個開玩笑的獅耳瓶,其餘的都帶著雅氣兒,而不以貴賤先後論。”

“你看,銅髹銀撐腰虎筆架,撮箕磚硯,壽星牙尖雕件印章,青花荷葉筆舔,加上這個哥釉水注,這是一套文房書畫用品啊。”

“這些都是給四表舅準備的禮物,他才是書畫高手。”周至笑著搓了搓那個哥釉小瓶:“不過這個我可沒打算給他,握著太舒服了。”

“難得有聊得來的人上門,又照顧了我這麼多生意,這個小瓶就送給小友吧,反正也是不值當錢的玩意兒。”

“誒?我看這魚簍瓶就很不錯啊,起碼我沒有看出毛病在哪裡,所有特征都符合傳世宋哥窯的特點。敢問三爺,你覺得問題在哪裡?”

“其實小友你說得很對,從細節特征來看,我也同意小友的說法。”三爺笑道:“不過隻有一個小問題,這個器物,最早燒造出來,它到底是乾嘛用的?”

“你說它是花瓶,明顯小了;說它是水滴,器型不對;說它是水瓶,同樣容量不夠。”

“傳世哥窯多是禮器樣式,這個明顯偏離了禮器典雅的風格,而走上了優雅的路子,少了朝堂莊重之風,卻多了山野隱逸之趣,因此我從風格上斷定它不是傳世哥窯,而是一件非常厲害的高仿。”

劉三爺沒有什麼科學手段,全憑眼力,應該說他說的全都在道理上,一點沒毛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