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說話還真是不累。”袁老師笑了:“看來你的確是非常關心家鄉的……辜老說你喜歡用一個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對,我說的任務,就是法王寺的《龍藏經》!”
就連辜幼文如此淵博的學識,都給搞蒙了:“清王朝的統治者篤信佛教,多次命人整理佛教經典,據我所知《龍藏經》始刻於雍正十一年,完成於乾隆三年,曆時五年之久。”
“雕版用上好的梨木雕造,每函經的第一冊扉頁有釋迦說法圖、萬歲牌,最末一冊尾頁有護法的韋馱,其餘正反兩麵均雕有文字,刻工精細,刀法洗煉,字體端秀。”
“全套經書共有一百零八函,每函厚三百至五百多頁,重量約百斤。耗用的金箔價值超過三十七萬兩銀,用掉近一千八百兩金粉。”
“你們說的,是這個《龍藏經》嗎?”
“對,就是這個。”周至對辜幼文的崇敬之心不由得又增加一層:“師祖祖真是博聞強記啊!什麼都知道!”
辜幼文擺了擺手:“這可就奇怪了,據我所知,這套經板雕造完工後,隻印刷了一百部經書,分賜全國各大寺院。”
“之後就再沒有印刷過,到乾隆後期遷入柏林寺存放,由僧錄司和柏林寺住持共負保護之責,仍由內務府監督。”
“全國的大寺廟多了去了,沒聽說過夾川法王寺是多麼了不起啊,怎麼還能夠藏有《龍藏經》如此重要的經典?”
“這個故事要說起來可就老長了。”周至看了袁老師一眼說道。
袁老師不但不給解圍,還笑眯眯地看著他,那一刻眼神裡甚至多了一絲小女生的促狹,意思是我看你敢不說?
周至隻好乾咳一聲:“法王寺始創於唐代,其間經曆了唐末戰亂,宋末兵禍的多次毀壞。到了元明時再建,又毀於明末的兵燹和匪亂。”
“到清朝乾隆年間,法王寺已經是廟宇傾頹,僅存大殿和三石田產。”
“亂定思治,當地洪、楊兩家先人聚眾商議,派人來到蜀都,聘請高僧住持寺務,弘揚佛法。”
“乾隆五年,成都三聖寺法名廣遂,我們當地稱為‘實心和尚’的高僧來到法王寺,率眾徒開田造屋,植樹種地,振興了法王寺。”
“廣遂和尚住持以來,倡導百丈禪師的‘一日不勞一日不食’農禪合一的教誨,勤於勞作。到乾隆二十七年坐化之時,法王寺已經培修了大殿、天王殿、東西兩廊,積金千餘,置田七業。”
“法王寺由此開始興盛。”
“實心和尚繼承破山派係,以禪宗臨濟門為宗,興佛參禪。從臨濟宗第三十五世廣遂禪師開始,曆經際可、本惠、慧源、悟蓮、到四十世德峰主持期間,仿渝州華岩寺布局,重修了大雄寶殿、天王殿、東西兩廊、火祖殿、方丈堂。”
“由於建設多用紅色丹霞石料為柱、廊和壁,廟成之日,被譽為‘天下石工第一’。”
“而德峰和尚自事節儉,生前言:死後從簡省費,不壘墳不立碑,骨灰葬普通塔。”
“其後傳至果山和尚。”
“七代果山,臨濟宗第四十一世,鹹豐年至同治十年任住持。果山頗通詩文,書法尤工,乃法王寺中興之祖。還清德峰為了修造寺廟累欠的債務不說,又繼續大興土木,建成了法王寺如今的巨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