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紫定(2 / 2)

在已經大亮的陽光下,梅瓶的顏色上部偏淺,變成了紫,緩,綠相間的“茄苞”色,而底部積釉較深的部位,呈現的是一種比上部較深的“爛葡萄”色,最底部則變成了紫黑色。

而王時襄的驚呼和兩人則不是一個意思:“紫定?”

“跟我們昨晚燈下和早上看又不一樣了。”周至和馬爺卻是吃驚不小:“這件瓷器,顏色在不同光線下的變化好大。”

“那就沒問題了,真品。”王時襄隻簡單看了一下,就下了定論。

“為啥?”周至當然希望自己買到的是真品,但是覺得老爺子是不是太草率了。

“因為這工藝失傳了幾百年了,建國之後國家組織力量恢複古瓷燒造技術,定窯爛葡萄紫,是少數幾樣沒有恢複出來的,連大致像樣都做不到,原因就在這個‘變色’的特性上。”

“真正的紫定瓷器,在光線較暗的地方,看上去是一種醬色,但是在光線明亮的地方,就會發現色淺部位委紅中偏紫,色深部位委深紫,甚或紫中泛黑。”

“之所以變化如此明顯,是因為紫定器在燒造的過程中有一種特殊的窯變,專業稱為‘反鉛’,就是在釉的表麵留有密集的泛銀色的油滴星點。”

“這種星點的形成機製直到現在也沒有研究清楚,燒成之後一般器物上部分布稀疏,下部分布密集,偶有構成氣泡破裂,縮釉後形成‘走泥’想象。”

“這些星點對光線容易形成反射,結合釉色上下厚薄不均,以及器型弧度造成的不同角度的散射,讓器物出現神奇的光學現象,古人形容為‘爛紫晶澈,璀璨可愛’。”

“這麼神奇的嗎?”結合老爺子的話語,周至算是對麵前這個梅瓶又有了更深的認識:“這和我在圖片上見過的紫定有些不一樣啊?”

“這種色彩變化用照相機拍不出來,故宮的工作人員早就嘗試過了。”王時襄笑道:“就連展示的時候,因為博物館要保護文物,光線設定得比較暗淡,這種現象,一般參觀群眾也是見識不到的。”

這就難怪了,周至之前認識的紫定都是如同昨晚看到的那種“醬色”,原來根子在這兒。

老爺子轉動著瓶子:“現在大家初步認為,紫定,其實是定州窯在燒造醬釉瓷器的過程中,部分瓷器發生了偶發性窯變導致的結果。”

“這工藝,到現在為止都沒法複原,因此其實還是挺好鑒定的。這件兒是真的,沒問題,多少錢拿到的?”

“四千五。”

“那買得很好。”王老爺子說道:“差不多的器物,目前已知的也就兩件,而且都是光器,這件是刻花的,明顯是梅瓶這種器型的瓷器,從實用器到觀賞器的過度期產物,價值遠比那兩件高得多。”

“其實我們還有個問題,”周至有些忐忑:“那就是為何沒有見過紫定帶刻花的大器?這是我們拿不準的最主要原因。”

文玩古董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沒有過的形製突然出現,九成九沒跑,都是贗品。

舉個例子就好像粉彩不可能出現在鈞窯上,蘇青不可能出現在康熙瓷器上,建盞不可能是白胎,一旦出現,那就必定是後人胡編臆造。

在往細,那就是造辦處的“官樣”,明代以後的瓷器,送入宮中的那些,從花色到器型到底款,都有十分嚴格的規定。

比如西廂記戲文開窗青花賞瓶這樣的東西,是不可能被官窯燒造的,不然禦史們得上章把督陶官彈劾到去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