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和米飯隨便添,還有涼米湯也非常好喝,一頓飯美美地造下來,人均才不過三塊五毛,加上一元五一杯的花茶,簡直便宜到姥姥家了。
吃過飯男主人還背起背簍和小夥伴們一同出發下山,周至和他攀談,才得知他要下山割棕,還要收棕米。
棕米就是棕樹開花之後結出的魚籽狀的果實,那東西和棕樹嫩芯一樣,是可以吃的,不過現在估計除了山裡人家,也沒啥人吃了。
下山是開闊的石板路,比上來的時候好走得多。
衛非問道:“我們之前乾嘛不從這裡上來?這兒多好走?”
這是懶人才能發現的問題,所有人都不禁莞爾。
“這事兒自然有它的道理。”周至笑道:“猜?”
大家都搖頭,表示猜不到。
“大叔肯定知道。”吳喬木說道。
“因為安樂山當西,過了中午太陽就到了山的另一麵,下午下從這裡山全程陰涼。”大叔寬厚的肩膀背著背簍,和藹地說道:“所以夾川人玩安樂山,都喜歡走小路上來,走大路下去,一來全程曬不著;二來上山容易下山難,將好路留給下山走。”
“所以了,”周至笑道:“這叫什麼?處處留心皆學問。”
走過了山門,就來到摩崖石刻,沿著山路往下,一路都是前人留下的書法遺跡。
還有不少佛像,不過都已經被敲掉了腦袋和手,殊為可惜。
摩崖石刻的風化程度也讓周至感到非常的擔心,山門口懸崖上有一處鑿刻著“樂山”二字的地方,周至抬頭看了看:“我怎麼記得原來那岩石邊緣離‘樂’字挺遠的?現在都到樂字邊上了?”
“前年又垮了一片。”大叔說道。
周至聽得直皺眉頭。
這一帶的石刻頗多,有羅文思題寫的“第一山”和“神仙境”,有傳說是黃庭堅寫的“黃庭堅記載合江尹白宗愈偕黃魯直登劉真人山”二十字,還有他的《遊安樂山記》,以及夾川另一個文人,明代正德進士曾嶼題寫的詩歌和“少岷”二字。
曾嶼曾經做過建昌知府,和當時另一大文人楊慎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曾嶼非常喜歡岷山,給自己取字是岷野,給自己的號是少岷老人,還仗著自己上書法工詩詞,寫了一篇文章,將安樂山和岷山做了一番對比之後,將安樂山改名為“少岷山”。
到後來人們將曾嶼的文章收集了起來,存世的三卷《少岷先生拾存稿》,還作為中文善本,收藏在哈佛大學的哈佛燕京圖書館裡。
到現在由乾爹主持修撰的夾川當地文學刊物,都還叫做《少岷》,就是受到這位曾大文人的影響。
而現在麵臨毀壞的“樂山”二字,卻是清代光緒知縣夏與賡複刻的羅文思題寫過的“古安樂山”四個近米的大字。
石刻麵臨毀壞,讓周至看得心疼,而且按照這樣發展下去,這一片珍貴的摩崖石刻都有可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