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旦華夏大字庫加入進去之後,整個Unicode當中中文漢字編碼將占到七八成的比重。
雖然信息產業是靠ASCII支撐起來的,漢字加進去有點第三世界人口老求多說話沒求用那味兒,但畢竟也展示了自己的存在,打下了好大一片江山不是?
而且實事求是地講,周至這個建議的價值的確非凡,不說彆的,就連委員會內部,都給GB13000那坑爹的兩萬多個碼位給煩死了。
如果,說的是如果,Unicode萬國統一碼真能成為通行標準,而漢字又因為參與最早占據了最充足分區的話,當然是功在千秋的好事兒。
答辯的內容,漸漸就歸結到了幾個問題上。
GB13000可擴展性如何,未來能否實現中華大字庫的功能,通過什麼思路去實現;
Unicode的固有優勢是明顯的,但是這個聯盟如何加入,加入後,在聯盟裡會有多大的話語權,聯盟能不能及時拿出正式產品,最關鍵的,是這個標準能不能被全世界信息產業界所接受。
這些都是大問題。
至於如何實現,反倒成了小事兒。
之所以成了小事兒,是因為通過這一周的加班加點,蜀大計算機係已經對周至的這套思路進行了驗證,包括點陣字采樣、編碼、入庫、自定義、拆解、拚合,以及利用舊耦合函數進行筆畫渲染和字體生成,大小控製,都已經完成了可行性驗證。
甚至是文字識彆,蜀大都做了一定的嘗試,準備了充分的實驗數據和完備的項目資料,讓本該最被質疑的部分,成了答辯會上最早達成一致部分,那就是這套方法論,是完全可行的。
這個會一開就開到了半夜三點,充分體現出國家對信息產業“狂追快趕”的決心。
經過了八個小時的激烈討論之後,共識漸漸開始形成。
國家承擔不起Unicode的不確定性,因此GB13000是一定要先推出的,但是對於Unicode的前瞻性研究,必須進行,儘量爭取轉化。
蜀大目前在做的事情也非常有意義,華夏大字庫點陣字集合是漢字信息化進程中一個關鍵性節點,現在雖然才完成了四萬多字的工作,但是在係統“可兼容,可拓展”的設計思路下,這些都不是問題。
哪怕是今後不用Unicode這個方案,隻在GB13000基礎上進行碼位拓展,那這個點陣字集合也是可以拿出來用的。
事情討論到這裡就差不多了,會議組織人這才宣布散會,讓工作人員安排大家休息。
次日九點,周至就被工作人員叫醒到餐廳吃飯。
吃過飯後,周至被帶到了一個房間,裡邊有一個穿著黑西裝,胸口上彆著國徽胸章的中年人,上下打量了一下:“你就是周至?”
“是,請問有什麼事兒嗎啊?”
“有人想要見你,聽聽你關於華夏大字庫的建議。”說完之後,那個中年人又問道:“你有沒有正式一點的衣服?”
“啊這個……”周至現在穿著個短褲,腳上還是賓館的一次性拖鞋:“有的,要來部裡,麥主任交代過要帶一套正式些的衣服。”
“拿去換上,我在這裡等你。”
所謂正式一些的衣服,其實就是西褲皮鞋襯衫,周至穿上之後發現自己這一周竟然瘦了不少,衣服都有些寬大了。
蜀大計算機房,就不是人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