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笑道:“那我就班門弄斧了。說起來古代織錦的技術,其實就和現代的提花技術差不多的道理。”
“不過其工藝和花紋,遠比現在的提花機繁複得多,每一種提花紋樣的各種彩色絲線布置規律,都會由織官記錄在一本手冊上,這樣的手冊,稱為‘花本’”。
“一旦花本失傳,織錦又沒有全幅保存下來的話,那這種紋樣就算是失傳,至少是失傳一部分了。”
“知道大概,我們再說八答錦。”
“八答錦又叫八答暈,是以赭黃為底色,上用各色絲線提出由圓形,方形,多邊形等的各種幾何圖案構成的美麗紋樣。”
“每一個小形狀,都經過了變形,美化,點綴,布局的精心設計,再由各種小形狀組合成繁複美觀的大形狀,空白之處還補充上蓮花,樹葉,燈籠等形狀,如此循環,最後構成一張巨大織錦。”
“在宋代,服色的規定是相當嚴格的,比如赭黃,就是皇家專用;而八答錦算是最高規格的紋樣之一,親王以上方可使用,兩府官員偶然能夠得到皇帝賞賜。”
“之所以叫‘八答’,有兩種傳說,一是說每一個小幾何形狀周圍,都有另外八個小幾何形狀與之勾連,八路相通,因此稱作‘八答’。”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每個小幾何形狀當中,有八種小花色作為填充,分彆是春夏秋冬各兩種花朵,一共八種,因此稱作八答。”
“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足見八答錦編織的難度,故而規格相當的高,宋代所謂的兩府,就是得入中書省和樞密院的官員,相當於宰相和國防部長,才有資格得到賞賜。”
“這就與關於《淳化閣貼》的記載非常的貼近了,因為《淳化閣帖》出來之後,也有和八答錦類似的規定,就是官員得入兩府者,方才有資格得以賞賜一部。”
“不過四本祖刻本裡邊,隻有第二和第八兩本是原裝的宋封,第一和五兩本,應該是乾隆朝後補的了。”
“這又如何看出來的?”李啟嚴問道。
“我之前尋找絛條的時候查過清宮活計檔的記錄。”周至說道:“為了修補內府中收藏的宋代書冊,雍正皇帝曾特意命人拆除部分綾封,交給蘇州織造命其恢複紋樣。”
“其實從明代開始,用八答暈作為名貴書畫的封皮和裝裱,以及用來盛放它們的錦匣,已經是一種常態,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八答暈的圖案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用色也和宋錦大相徑庭了,成了簡化版。”
“康熙三年,蘇州報稱複原宋代八答錦成功,於是內府修繕宋本,宋畫,多用這種八答錦。”
“但兩者之間還是有點小差異,就是底色,宋代用的是低調柔和的赭黃,清代繼承明代的習慣,用的是鮮亮的明黃。”
“雖然年深日久,但是底色還是容易分辨得出來的。”
李啟嚴取過兩本祖刻本比較了一下,發現錦封的底色果然存在一些差彆,點頭對周至的說法表示認可。
周至打開貼冊:“澄心堂紙曆朝曆代皆有仿造,這個冊頁裡邊,其實一共用了三種澄心堂紙。”
這話一出,李啟嚴的眼光頓時轉為了佩服,而李樂海的眼光甚至有了一些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