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李樂山要求見一見這次私房菜的廚師長的時候,周至也逮住了機會,詢問其這道怪味雞裡邊的特殊之處。
張元福笑道:“這個菜的改進,主要是得力於我們在川南尋訪紅油雞塊的製作方法時,在古藺找到了以前的傳人,得到了雞酥紅油的做法。”
“雞酥紅油我們之前都聽說過,但是具體如何製作,都是密不外傳,無從得知的。”
“古藺麻辣雞也是當地非常出名的特色菜,其中有一家味道特彆好,經過打聽,原來是將燙熟的雞肉取出後,將剩下的雞骨、雞油和不成塊的碎雞肉,加燙製雞的原湯,加入八角,大料,蔥段,花椒,以及菜籽油,用小火熬煮成雞骨醬。”
“待到湯汁轉做清亮後,將炸得的油過濾,放涼,再用幾種辣椒末配置好的辣椒麵加入其中,慢慢熬成紅油,最後加入些白芝麻提香,就得到了製作這道怪味雞專用的紅油。”
“賣家的文化水平一般,隻說家裡祖傳,根據做法,稱這紅油叫‘幾熟紅油’。”
“我們尋訪到以後,方才知道這‘幾熟紅油’,一定就是‘雞酥紅油’的諧音,失傳的‘雞酥紅油’的做法,到此才被重新發掘了出來。”
“除了怪味雞,其餘的如椒麻雞,涼拌雞,川北涼粉等菜品,都可以使用這個雞酥紅油,它的香味醇厚複合且融為一體,相比以前的紅油,味型愈發突出了。”
要是換在以前,這就是商家的不傳之秘,光著個配方,養活一家人就沒問題了。
其實不光是廚藝,很多非物質文化技藝都是如此,比如周至現在已經十分擅長的書畫裝裱。
隻不過都是小本生意,很多人家的後輩壓根不當一回事兒,自己就放棄了。
這頓桌席上,類似的菜品和烹飪技巧還有很多。
李樂山就說道:“來之前在中國領事館赴宴,有個叫劉若為的師傅,製作的鵝肝膏和張師傅你的差不多,不過他的鵝肝膏表麵有些蜂巢,看上去不如張師傅這道,光滑細膩,口感也要好很多。”
“劉若為?”張元福一聽就笑了:“論輩分他算我師侄兒,如今我們這一派在各領事館乾活的很多,他是我師叔曾國華的隔代弟子。”
“其實這個毛病很容易解決,蒸的時候把菜用盤子扣住,讓水蒸氣和滴水無法進入其中,蒸出來的鵝肝膏就細膩光生了。這都不知道,等有時間我告訴師叔,讓他打為娃子屁股!”
這就又學到一個小技巧,雖然蒸鵝肝膏這種高大上的菜品對周至來講幾乎不可能做,不過蒸蛋羹想必也是一樣的道理。
說話間就見張元福端起了杯子:“我師父交代的老規矩,要保護舌頭,一天不能過三杯。”
“這第一杯要敬主賓,歡迎大家來蜀都,要吃了川菜覺得不錯,得便也替我們多宣傳宣傳。”
“今天的主賓可有點多。”周至笑道:“李教授,二哥三哥就是三杯了。”
“這樣吧,我作為主人陪張大師一個,第一杯呢先敬大哥,第二杯敬二哥二嫂,第三杯敬三哥三嫂,之後張大師算完成任務,我再接著走個莊,這樣可好?”
這安排就合理了,於是大家都叫好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