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入門(1 / 2)

“所以這就是一層窗戶紙。”周至笑道將龍首觿交給早就心癢難熬的諸慶紅,這位是仿古雕的高手,見到實物肯定會更加激發靈感:“看玉我是純外行,到今天總算是入了點門了。”

將諸慶紅手裡的絛環交換到自己手裡:“那這個乾隆時期雕的,又如何看真假呢?”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如何重要了,因為琢玉這一行,講究的是“工料相敵”,也就是說,什麼樣的料子,就用什麼樣的雕工與之匹配。

如果是乾隆內府玉作的工藝,那它所使用的材料必然是頂級的。

或者說,如果是頂級的和田籽料,要實現價值的最大化,其擁有者肯定會找尋最頂級的工匠來雕刻它,就好像現在周至所作的這樣,這叫做古今同理。

在古玉新玉價格相差並不太多的情況下,造假明代以後的玉器就毫無意義,因為玉器的主要價值在這個階段,不如何靠年代來決定價格,更多的是靠玉質和工藝的高低。

隻有兩種情況才有造假騙人賺錢的空間。

要不就是造假宋前的古玉,這個時期對玉質要求不高,可以用低檔玉料來造假,再通過酸沁等手段製造沁色,土花等痕跡,用來掩蓋玉質的瑕疵。

當時就如前文所說的那樣,造假者都是急功近利之人,必然會在雕工上暴露瑕疵,隻要懂得分辨古代砣工痕跡和現代機雕痕跡的差異就夠了。

還有一種稍微高明一點,就是仿造明後的古玉,但是這種造假給造假者的空間已然不多,一般會使用中檔的玉料,機雕成型以後,再用手雕打磨掉機雕的痕跡,再通過做舊做老做包漿的辦法,將之裝扮成中古玉騙人。

這樣的假玉器有很高的成功率,最容易欺哄那種半壺水的愛好者,但是這種假成本本身不低,留給造假者的利潤也不會太高,再有這種手工造假的方法依然要使用現代的高速工具和材料,很難以做到和古代慢速軟料磨出來的琢玉痕跡一模一樣。

時間是鑒定者的好朋友,任何品類的文玩,漫長的時間裡留下的痕跡,和短時間形成的造假痕跡,是最容易鑒彆出來的特征之一。

即便是被雕琢得光潤無比的春水秋山絛環,在徐老的指點下,周至也學會了辨識乾隆工留下的手工痕跡和特征,然後再拿出諸慶紅的一件雕件來做對比講解,之前看不出來有什麼區彆的東西,現在就變得顯眼無比了。

“原來玉器的辨識還挺簡單的嘛。”上完一堂課後,周至感覺茅塞頓開,從今天起,自己的鑒藏能力可以又多一項了。

“行行都不容易,小周隻能算是已經入門,想要成為高手,卻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徐智縵笑道提醒周至不要太驕傲:“古玉鑒藏,常常以戰漢並稱,為什麼會這樣?就在於斷代非常困難。”

“戰國玉雕和漢代玉雕,風格,工藝,變化其實並沒有多大的變化,鑒藏的本領都在精微之處,因此很多專家都過不去這一關,隻能將之統稱為‘戰漢玉雕’。”

“對對,我在故宮見過不少這樣標注的玉器。”周至經徐老提醒也回憶了起來:“這說明那些玉器,是把故宮的專家都難住了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