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章 童子功(1 / 2)

第1374章 童子功

“再往後,又出現了曾在故宮修複文物的揚州人金仲魚和鄭竹友等先生,他們不僅是文物修複高手,還是著名的仿古畫家和書畫鑒定家。”

“鄭師傅自己曾說過創作不是他擅長的,但隻要有‘真本’存在,他就可以臨摹,一絲不走樣。”

“當年張大千仿清石濤畫是惟妙惟肖,連專家陳半丁等人都能騙過。但是就騙不過鄭竹友師傅。”

“有一次張大千請鄭到他家,拿出一大堆石濤畫,並明講其中有一部分是他仿的。”

“鄭先生不動聲色地一張張查看,神情十分輕鬆,不一會兒就分辨出了真跡和仿畫,讓一向自視甚高的張大千都大為歎服。”

“故宮成立博物院修複廠,特意從滬上請來鄭竹友先生和金仲魚先生,又從滬上、蘇杭等地調來張躍選等一些裱畫、臨摹、複製書畫的高手,無數受損嚴重的文物在這些修複名家手裡得以重生。

“你們榮寶齋的米芾中年代表作《苕溪帖,就是由鄭竹友先生等人,根據當時掛著這幅作品的‘延光室’照片修複的。”

“也是因為近代裝裱藝術的發展,隨著技藝的提升,揚工漸漸開始從裝裱,進入了‘仿古’,為了出口創彙,揚州先後成立了美術工場,裱畫生產合作社,揚州工藝廠,最後還成立了仿古國畫車間和裝裱車間,專門從事書畫仿古創作。”

“這其中的高手如許公澤等,模仿創作的仿宋元山水的作品,曾在廣交會非常暢銷。最高峰的時候,在揚州工藝廠為揚州國畫出口忙碌的畫師,曾高達上百人。”

一位雙手帶著袖套的老者就說道:“看,我就說嘛!要多培養年輕人,年輕人眼神犀利,手法穩便,光靠我們這些老頭子,虧著精氣神,這活就乾得不利索!”

剛剛說話的老者叫簡常春,榮寶齋如今手法最厲害的裝裱,雙勾高手,懟他的這位是隋曠,榮寶齋書畫部的總經理。

“老簡你就彆抱怨了。”另一個老者說道:“像小周這樣的手法,沒個十幾年錘煉怎麼可能?那不得五六歲就開始熬漿糊?換到家裡可以,落到我們單位,那就是雇傭童工!”

一邊講解著,周至已經將四幅古畫的背裱都揭走,對畫心燙淋,滾壓,去除掉陳年的雜質,將裂縫等處重新拚接完畢。

“千百年來,難以計數的書畫作品通過裝裱而得以保存、收藏和展示。揚派裝工技藝精細獨到,融入了傳統的審美習慣和文化特征,是精致揚州文化的完美體現。”

手法熟練而活潑自由,對於一些難點幾乎一掠而複,讓擅長修裱的老先生們都看得心曠神怡。

簡常春聞言也不禁歎了一口氣,想想自家兒子對寶貝孫子的課程安排,除了數理化補課,剩下都是鋼琴長笛羽毛球,想要寶貝孫子跟著自己熬漿糊,似乎是不大可能了。

“小周老師,你剛剛說的那兩部書,我們現在在哪裡還能找到?”隋曠更加關心這頭:“你說的這個,我們好像都沒見過啊……”

“其實揚工,蘇工,京工,各有擅長之處。”周至笑道:“揚工唯一比兩處多出來的,也就是這兩部書的文字傳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