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天時地利人和,這個建議也給四葉草公司以技術入股,成為索尼外部董事的契機,雙方在此基礎上簽訂了一係列的合作協議和知識產權交換協議。
索尼拿到了自己希望的東西,而四葉草也拿到了索尼DiskMan的控製係統,比自己更加先進的數模轉換芯片工藝文件。
雙方還簽署了備忘錄,新一代的WinClover,將選用索尼生產的優質耳機。
雙方協商到這裡,差不多算告一段落,索尼這才圍繞著這一係列的協議,開放相關部門給中方一行參觀。
島國電器行業的競爭遠比南韓複雜得多,從技術工人到學校研究所後備力量,人才競爭也非常激烈。
周至到現在才知道,包括鬆井造這樣的人,也是有自己的東家的,那就是索尼。
因此當周至提出想要拜訪東芝的一位中高層技術人員,想要嘗試將他挖到四葉草的可能後,鬆井造還做起了相當熱心的中間人。
這個人,叫做桀岡富士雄。
八十年代的島國,半導體產業正在飛速發展,但人們卻並不對自主創新抱有什麼指望。因為當時的島國人一如現在的中國人,光是瘋狂追趕英特爾等半導體企業的腳步就夠費勁了。
桀岡富士雄所在東芝,和三星一樣,都把寶押在了主流的半導體存儲器DRAM上——畢竟,DRAM產品能讓東芝日入兩億日元。
一九八四年,舛岡富士雄的團隊在IEEE國際電子組件會議上發表了有關NOR閃存的論文。
人類為了存儲信息,自從結繩記事開始,就一直沒有停止過發展。
在磁帶,磁盤之後,人類在進入信息時代以後,主要使用兩種存儲器。
一種就是磁盤的疊加形態,即硬盤;另一種是半導體芯片的形態,即DRAM。
硬盤的好處就是信息不會在掉電之後失去,但是讀取的速度極慢,而且其上不能運行程序。
半導體芯片的好處就是響應速度快,可以在其中進行邏輯運算,缺點就是一旦掉電,其上的信息也會隨之失去。
研發出兼具兩者優勢的存儲設備,一直是人類的目標。
一直發展到七十年代,終於出來了一款產品,那就是紫外光讀寫存儲器。
這種存儲器其實也是一種無法進行邏輯運算的存儲設備,但是它至少做到了既使用半導體集成電路,同時又第一次滿足了掉電後數據不會丟失的要求,隻不過每次在寫入數據後就無法更改,需要用紫外光進行擦除。
直到舛岡富士雄發明出NOR芯片之後,這個問題才終於得到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