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完之後,剩下的厭氧菌又可以開始二次作用,而長期絕對一致的濕度,也會讓手卷發生大的問題,就是一旦解開手卷,會由於突然的環境變化導致手卷急劇毀壞。
許多古墓中的壁畫,西安兵馬俑上的彩繪,長期泡在水中的竹簡,都會因為這個原因毀掉。
所以古人保管書畫的方法其實是最理想的。
首先就是注意清潔,古人欣賞珍品之前,往往還要焚香沐浴,齋戒淨手,除了儀式感外,不能說就沒有這樣的原因。
到了現代,觀摩手卷作品時,就應該戴上口罩手套。因為手再乾淨,也含有油脂、汗漬、灰塵和黴菌等汙染物,指甲也會劃傷藏品。
觀賞時人與書畫保持一米半左右的距離,最好兩者之間還存在物理隔斷,以免講話時唾液飛濺到書畫上。
古人日常收藏,要用函套,畫匣。畫匣的材料也非常講究,鬆木之類油性較大的木材,需要經過處理,避免油脂汙染紙張。
古代講究的畫匣一般是多層材料複合,外層是防蟲樟木,中間為細膩堅密的楠木,最裡層還要用上等絲綢為內襯,手卷本身還要用錦袱包裹。
傳統的裝裱粘結材料是漿糊,漿糊的原料為麵粉和水,因此防止黴變和蟲蛀就是關鍵。收藏時需要將作品密封性能好的箱子或櫃子裡,避免蟲子進去,同時在箱角處放上驅蟲的樟腦之類藥香用品,以防蟲蛀,再放入烘乾的吸水性能好的土紙,調節小環境的相對濕度。
即便如此,書籍字畫也要定期晾曬,時間最好是在秋高氣爽的季節。
古人常在這個時候將收藏的書畫,書籍取出撣塵、晾放,讓吸收的水分揮發,再重新存放。
這常常還是重點藏書地的大型活動,比如皇家,這個時候會由皇帝出麵,帶著朝中重要的文化人士,在藏書閣外欣賞研究書畫,吟詩作賦,召開盛大的文會。
藤田美術館有些迷信現代科學,不大在文物保藏上信奉“雞尾酒療法”,或者說不重視六手卷,認為恒溫避光真空的保藏的手法就是最好的,結果造成後果有點嚴重。
不過好在不是救不回來,在外人眼裡看上去非常嚴重的損失,在周至這樣的行家眼裡,就是部分汙染,外加後期脫水,層次分離之類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
《六龍圖》是最長的一卷,它的問題都可以解決,王冕的《雪梅圖》和李公麟的《便橋會盟圖》,就都好辦。
不過趙令穰的《鵝群圖》,趙孟頫的《洗馬圖》,韓乾的《馬性圖》為絹本,絹本處理起來要比紙本麻煩得多,周至的裝裱技術雖然已經十分精湛了,但是在絹本上,也沒有紙本那麼自信。
“這事兒你多找半尺徐公啊。”馬爺提醒著周至:“他長期在故宮造仿製品騙觀眾,古畫每一處細節都得過筋過脈,就連畫病都要仿造出來,他們那幫老人啊……針尖上耍花活的功夫,真不是蓋的!”
“那等我回去多跟他請教。”周至點頭,自己修複三星老會長作品的手藝,當時徐老還是相當認可的,交情也算是結下了,除了書法一鐘蘇,一鐘黃,有點不搭之外,彆的都好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