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 懷石料理(2 / 2)

阪本五郎說道:“在十六世紀安土桃山時代,我國的禪宗與茶道開始確立並融彙。當時茶道的創始人千利休開創了具有禪意的茶道,以茶待客時會奉上簡單的飲食。他的傳人立花實山將這樣的料理命名為‘茶懷石’。”

“此後,由於幕府將軍、大名、上層武士等上流社會推崇茶道,以舉辦茶會為時尚,在茶會的互相酬酢中,越來越講究食物的精美,隨著茶會規模漸趨宏大,料理也成為了主角,並形成了相對固定的程式和禮儀,也就逐漸發展出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懷石料理’。”

這就明白了,原來島國美食是從和尚飲食發展而來,難怪講究清淡,健康,不大胖人。

懷石料理最早隻有“一汁三菜”,簡單到令人發指,汁即汁物,就是海鮮湯或者味增湯,三菜即一道刺生、一道燉菜和一道燒菜。

再後來發展出了一堆名堂,除了最基本的“一汁三菜”必不可少,還多出了先付、八寸、向付、蓋物、燒物、油物、酢肴、中豬口、強肴、禦飯、止椀、香物、水物等等。

周至覺得島國對於這些東西的取名方式其實充滿了中國宋代的味道,但是翻譯過來也就那麼回事兒。

先付就是開胃小涼菜、八寸就是當季海鮮壽司和小菜、向付是當季生魚片外加“一汁三菜”中的那道湯菜、蓋物就是蓋碗裝的湯、燒物就是烤魚、油物就是烤肉、酢肴就是醃菜和小冷麵、中豬口是清口酸湯,強肴是大菜的意思,其實就是烤肉或者烤禽、禦飯是米飯製作的海鮮飯這類主食、止椀就是蔬菜海鮮大醬湯,提示宴會即將結束、之後就是名叫香物的小泡菜、以及名叫水物的飯後水果等甜點。

周至琢磨了一下,好像高檔川菜的上菜流程和這個也差不了多少,唯一的區彆就是川菜是合餐製,懷石料理是分餐製,川菜分量大,懷石料理分量小巧精致,所以川菜菜式沒有這麼多,而懷石料理前後十幾道菜,每樣都一筷子可以搞定。

要是換在蜀中,請客不讓客人吃飽那可是最大的慢待;到了京都還成了“高雅”,美其名曰留夠飲茶的空間。

不過從門店裝修到本盤碗箸,都是精挑細選古意盎然,處處透著過度的精細,哪怕是看著比較粗樸的東西,周至和馬爺也能夠看得出來是小柴窯手工燒製後挑選出來的。

這玩意兒在國內現在很多鄉村小窯口還可以找到,價格也非常便宜,但是放到這兒,估計就有些貴了。

周至甚至想著是不是回去給蜀中的輕工廳建議一下,來個反向操作,出口些這樣的玩意兒,可能利潤比景德鎮出口的細瓷還要高得多。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周至也是不挑嘴的,這頓“文化飯”除了最後那道充滿綠色粉末的茶道有點炫不動以外,彆的還都挺喜歡。

尤其是一條近十斤重的虎斑大河豚由大廚展示上來,足見阪本五郎招待的誠意。

不過之後的“燒物”,就是用的河豚的“玉子”,口感像嫩豆腐,而味道像奶製品。

“向付”就是由河豚生魚片製作而成,而“止椀”也用了河豚骨架熬湯,外加了河豚皮。

見過大河豚之後,馬爺就吃得有些猶疑,尤其是得知玉子就是河豚的精巢之後,那筷子好像就變得千斤重一般舉不起來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