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考試的時候就偏偏會發生,而且是每一次考試都會發生。
其實這一點點的想不到,本身就是水平的真實體現,甚至可以這樣說,這樣的水平差距,看起來不大,卻是極度難以逾越的。
收下了白鶴梁題記的拓片,一頓好飯肯定是少不了的。
因為家世背景的關係,李林二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不低,其中自然就包括了飲食。
但是李老三準備請粵港廚子隨船的主意卻被周至拒絕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蜀中都沒有粵地的那些特產,即便是你把粵地的調味品一股腦兒地搬到船上來,用蜀中的食材你也料理不出像樣的粵菜。
就好比乳鴿,乳豬,在現在蜀中,誰要是見到這個,第一反應就會是瘟死的。
包括白切雞也是,五個月都不到,正經蜀中人誰吃這些味道都還沒有長出來的玩意兒?!
所以周至還是找張元福推薦了一個徒弟過來。
其實真正的高檔川菜和廣府菜真的有相通之處,而且真正使用高檔的食材,耗時耗功夫製作的宮府菜,與粵港菜的精細,繁瑣,講求呈現食材滋味的做法,如出一轍。
比如渝州當年很多老飯館,就非常擅長怦然一品海參,作為渝州三大席——海參席,鮑魚席,雜燴席裡海參席的頭菜,其在海參肚子裡填入各種餡料烹飪、最後淋上薄芡調汁的做法,就和粵菜裡的鮑汁海參非常類似。
而雜燴席的頭菜清蒸海雜燴,其做法與成菜,都和佛跳牆差不多一個樣子。
還有一個著名的芙蓉雞片,魯菜、淮揚菜、川菜都聲稱知識產權屬於自己,不過各自有各自的理由,而川菜的理由就是同治時期的川菜菜譜裡,已經出現過兩道與芙蓉雞片非常相似的菜——雞豆花和雪花雞酪。
不管屬於誰,起碼也是相似度太高才會引起爭議。
或者應該這樣說,廚道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後,幾方菜係,其實都是殊途同歸的。
張元福的這個得意弟子叫黃林,來之前就打著保票說就算不吃辣的客人,一樣可以讓他們滿意,果然,一道乾燒大鱖魚,不用乾椒和泡椒,一樣調製得滋味雋永,香型複雜調諧,讓周至這樣的川菜老饕都禁不住叫絕。
寫過的菜式太多了,一般情況下,周至隻要品嘗過一道川菜後,就能夠在理論上複述出它的做法,不過這道乾燒大鱖魚調味的確把他難著了。
最後將黃林從後廚叫過來,才知道這娃在這道菜上動了些腦筋,雖然因為客人的原因不用泡辣椒了,但是卻一樣用了泡薑來保持住泡椒裡的乳酸特有的酸香,同時還引入了東北的黃豆醬,用了醪糟,將酵香味保住了不說,還使之變得更加複合。
這麼一說周至算是明白了,其實這就是摻雜了一點東北鐵鍋燉魚技術。這個黃林也是個愛動腦筋的。
一頓精美的宴席吃過,考察船繼續前進,在下午三點就抵達了珍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