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 葛洲壩(2 / 2)

那些大墓曆朝曆代經曆盜墓賊太多光顧了,裡邊的東西幾乎都被盜得乾乾淨淨,可是現在已經有人開始伸手到了地麵建築上,比如石刻造像的頭部,雕飾精美的闕樓,如關中平原上的那些,甚至有盜墓賊動用卡車和起重機來整體抬走,可謂囂張至極。

“那這樣吧,”周至翻了一遍老陳關於鄧植墓資料介紹,看了看林婉秋和李老三:“咱們把鄧植墓也給加進去,不過這事兒我們隻負責撥款,不過多參與,搬遷的事情就隻能交給老陳你們縣裡自己搞,尤其是要取得當地村民們的諒解,畢竟這是墓,和一般的古建還有區彆。”

李老三看到這個墓精美的塋城、望亭、望柱,內心裡是覺得這個墓應該保留下來的,但是經過周至一提醒,才知道這事兒底下的內容還挺複雜,遷墓啊,當然和遷宅子不一樣。

周至提供的辦法果然是最好的,不能乾預太多,光給一筆錢,讓地方上去料理。

當然這也不是說李老三多笨,他隻是不大了解內地處理類似事情的思路而已。

秭歸這個文保大縣的項目太多了,除了這些需要搬到鳳凰山集中“安置”的古建以外,其餘還有無數待淹老宅裡邊的各種有價值的構件,這些就都是需要基金會搬遷到蜀都去的。

不過有一件秭歸出土的人文瑰寶,現在在秭歸卻已經看不到了,因為過於珍貴,必須送到保管條件更好的地方去保管。

秭歸出去就是三峽大壩工程所在地,雖然國家公布的動工日期是十二月初,但是現在這裡已經可以見到兩岸已經推出了巨大的工地。

這麼大的工程,前期的準備工作也是非常繁瑣的,交通運輸,電力,倉儲,人員吃住等,隨便提起一條都是一大攤子的事情。

不過考察船就比較輕鬆了,長江拐過兩個大灣以後,就穿過了雄偉壯麗的西陵峽,抵達了葛洲壩。

和都江堰水利工程一樣,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同樣是“因地製宜”,屬於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

三峽出口南津關下遊約五裡的地方。長江出三峽峽穀後,水流由東急轉向南,一下子就從峽穀地形進入了平原地形,江麵由四百米突然擴寬到兩千兩百米。

唐代詩人詩歌中“山隨平野儘,江入大荒流”,就絕妙地描述了這一景象。

由於泥沙沉積,在河麵上形成葛洲壩、西壩兩座島嶼,將長江分為大江、二江和三江。

大江為長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在枯水季節斷流。這樣的地勢,給製造橫截大江的水利工程提供了絕無僅有的便利。

江水蓄起來以後,將壩上遊的水位提高了二十多米,向上遊回水一百多公裡,形成一個蓄水巨大的人造湖,極大程度地改善了三峽航道的險惡之情,也為長江中遊洪水的調峰填穀提供了可能。

為了保障通航,葛洲壩修建了三座大型船閘,其中一號船閘建在大江上,麵積相當於兩個籃球場那麼大,比著名的田納西河上的威爾遜人字門還要大,在三峽大壩的“船用電梯”那樣的逆天機械完工之前,這裡就可以稱為“天下第一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