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船進入船閘以後,進口閘門關上,隨著水位的下降,剛剛大家還在俯視的大壩,逐漸變得和視線平齊,接著船閘的水泥壁麵就變得好像會生長的城牆一樣朝上聳立,不多時就得變成仰頭觀看。
眾人在考察船三層的開放茶園看著這樣的奇景大呼小叫,讓邊上拖拽運煤船的小火輪上的大師傅們樂得都不行了,瞧這幫人沒見過世麵的樣子!
意猶未儘地從船閘那裡出來,前方也就到了此次考察最終的目的地,宜陵。
整個三峽工程文保工作,按照地域分作了兩個大區,一個就是巴蜀區,一個是鄂漢區。
巴蜀區的中心城市就是渝州,而鄂漢區的中心工作城市,自然就是宜陵了。
這裡古稱夷陵,東吳陸遜就是在這裡大敗劉備於猇亭,讓劉備敗走白帝城,托孤諸葛亮,開啟了三國故事的最後一段。
當然這裡的三國故事遠不止這一件,一共有三十六件曆史大事兒,都發生在這吳蜀交界的兵家必爭之地。
為了容納三峽庫區搶救性發掘收集起來的大量文物,宜陵市將圖書館,文管處,地區博物館等事業單位合並、撤消為一處,更名為“宜陵市博物館”,對外是博物館,文保所二塊牌子,對內其實就一套班子。
新博物館落成剛剛一年,說是已經投入使用,其實大量的文物都還沒有擺展出來,現在的YC市博物館的庫房裡,已經堆滿了從庫區搶救發掘而來的東西。
高館長熱情地接待了眾人,周至也在這裡見到了從秭歸送過來的那件心心念念的,還沒有對外展出的文物——太陽人石雕。
這是一件非常奇特的文物,出土於秭歸縣東門頭新石器文化遺址,當時發掘出土陶、石、銅、瓷、玉等四百多件文物,基本都保存完好,幾千年後依然栩栩如生。
在這個距今七千多年的遺址當中,考古隊員采掘到了一塊石碑狀的大石板,石板經過仔細打磨,表麵十分平整,呈規則的長方形狀。
石板長度105厘米、寬20厘米、厚12厘米,上麵用陰刻的線條,刻了一個簡潔線條的人像。
人像頭頂處刻有二十三條光芒的太陽圖案,人像的腰部也刻畫著星辰的圖案,好似此人佇立在太空一般。
人物的身體很粗壯,但是四肢卻隻是麵條一樣的細線條,造型古樸怪異,麵部表情凝重,又似乎在用心向太陽祈禱。
遠古時期的人類思維較為落後,對世界的認知非常片麵,對太陽等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根本不了解,因此帶有神化思想的巫術開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