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 樂器的政治語言(1 / 2)

高館長沒有接周至這茬:“石門虎鈕錞於,其實並不亞於楚曾侯乙編鐘,不過都不屬於中原正音,也沒有留下曲譜之類的,就算是複原出來,也沒法奏成樂章。”

周至有自己的看法:“其實我倒是覺得樂章是怎樣的並無所謂,《下裡》《巴人》,都給搞成成語了,和高雅的《陽春》《白雪》相對應。”

“但是《巴人》之所以讓上流社會深惡痛絕,其原因恰恰在於紮根民間,廣受底層勞動人民接受和喜愛的流行性和‘頑固性’。”

“就好像如今西方的黑人音樂,逐漸占據了流行音樂的主流地位;又好比宋代柳三變,雖然為歐陽修,蘇東坡等人所鄙薄,然而‘有井水處皆唱柳詞’。”

“所以要是虎鈕錞於能夠複響,用來演奏流行音樂卻是它的正確使命!”

“這事兒我們基金會可以做吧?”李老三看著身前幾十個大大小小的“銅罐子”,壓根沒有覺得有什麼難度:“複製一套出來聽聽響?”

“這個回去可以跟琪姐說一說。沒有音樂學院的專家怕是乾不成。”周至一眨眼已經來了主意。

“要是能夠這樣就真是太好了!”高館長驚喜莫名。

博物館的好東西非常多,定為一級的還有著名的楚季銅甬鐘。

甬鐘是編鐘組樂的一部分,比編鐘小,音階更高。

這套在宜陵萬福堖遺址出土的甬鐘屬於西周,鐘體呈合瓦形,上麵布滿了凸箍狀旋飾雲紋和凸點紋,以及綯索狀曲形斡,平舞部分麵飾對稱四分雲紋;篆部以凹弦紋間隔劃分為枚帶十二組,每組三枚,共計三十六枚,分兩節,底粗頂細;篆帶八層,飾竊曲紋;正鼓部飾對稱“工”字形雲紋,於部向上收成弧形,銑部下闊。

而最重要的,是甬鐘的鉦部刻有銘文:“楚季寶鐘,厥孫乃獻於公,公其萬年受厥福”,是考古發現中第一次在西周時期文物上發現刻有“楚季”銘文的銅鐘,標明了其明確的楚文化代表屬性。

一同出土的甬鐘還不是孤品,而是一套十二件,還外搭一件大型銅鼎,為早期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大線索。

此外還有一件甬鐘屬於孤品,因為其篆部用六道凸弦紋分區,其間填以蟠虺紋、雲雷紋和綯紋,正鼓部飾兩組蟠虺紋,屬於戰國早期的文物。

但是其重要性卻不亞於西周楚季甬鐘。因為其鉦部同樣鑄有銘文:“秦王卑命競墉王之定救秦戎。”

有專家認為“競”即楚國的王室貴族楚平王的兒子,銘文大意為:秦王卑微地請求競去(某地)築城。而秦王到定去救秦國的軍隊。

“這事兒大概率發生在秦楚蜜月期。”周至皺著眉頭:“這個定地是不是在齊國?屬於秦國打破齊楚同盟的一部分操作?”

“定州在戰國時期還沒有吧?”高館長問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