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 三峽文化有多重要(1 / 2)

這裡的館藏不但豐富,而且館藏的曆史還具備連續性。

三峽地區的博物館裡,都有大量的化石,包括步氏巨猿、中國乳齒象、先東方劍齒象、劍齒虎、雙角犀、小種大熊貓等上百種。

最重要的是在巫山龍骨坡發現的一段化石,是國內發掘出的最早的人類,距今約兩百萬年,後來修正到兩百一十四萬年,被命名為“巫山人”。

鄂省這邊,則出了“鄖縣人”,而且是兩具較為完整的頭骨。

鄖縣人的重要性在於,人類進化到直立人的時間階段,是距今三十萬年到兩百萬年之間

在中國東亞這個區域,元謀人距今一百七十萬年,藍田人距今一百六十萬年到一百二十萬年。

北京人則距今八十萬年。

鄖縣人出現後,大家發現他距今是一百萬年左右,剛好填補上了東亞直立人在元謀人、藍田人和北京猿人之間的長時段演化空白,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與地位。

等到進入舊石器時代已有,三峽文明從距今八千年到四千兩百年間,一直沒有中斷過。

在這個“文明走廊”裡,先後發現了距今約8000到7000年前的楠木園文化,7000到6000年前的柳林溪文化,6200到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5000到4500年前屈家嶺文化,4500到4200年前石家河文化廟坪類型。

等到進入先秦,春秋,戰國……文化遺存和文物發現就越來越多了。

而且在這期間,能夠發現許多文化融合與征服的證據,以及考古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學問分支——比較學。

比如小田溪巴王編鐘,整體風格是楚式的,但又在裝飾上呈現出巴文化特點。編鐘木架兩段及立柱頂部不是楚人崇尚的鳳鳥,而是虎頭形的裝飾。

又比如兩族民風民俗、服飾有許多相似之處,兩族都善漁獵;兩者都善於製作竹器,漆器;楚人好巫術,而巴人信鬼神。

到了後期,兩者漸漸開始融合,各地出土的戰國時期文物裡,往往就有“虎座立鳳懸鼓”,“臥虎立鳳”這類漆木器,器物特征把巴楚文化風俗習慣混同的特點顯露無遺。

然而更加有趣的是,楚文化中很多器物上都是鳳鳥踩著老虎,而在巴文化中,虎是無比尊貴和崇高的,絕對不會讓其他動物踩在虎上。這裡邊表現出來的,卻是文化交融後發展的不同結果,以及民族的強弱。

之後就是兩漢,三國……直到存放在這裡的近代文物——在晚清閉關鎖國的大門被列強的堅船利炮轟開之後,這裡被迫開埠而設立的“宜陵關”關門石刻。

船到宜昌便開始調頭了,在回程的路上,周至的總結報告也算是全部完成了。

“可真是難為你了。”林婉秋看著周至的報告:“三峽遺跡文物的價值,都能給你整出來十條。”

“真要寫完,十條都不止。”周至假謙虛:“撿重要的寫,大家要是有什麼補充意見,我就添續進去。”

“你就得意吧。”李老三笑道:“我們的專長可不在這上頭。”

“也是大家的功勞,我其實就是把大家收集整理的資料做了個總結而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