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元均這才沉默了,書穎側目瞧著他好一會兒,因她不再說話了,他反而急了起來。
“皇上是不是覺得我居心叵測?”
書穎深吸一口氣,說:“人非聖賢,誰能沒有私心呢?以你的心機還能跟我明說,表明你不至於一心偏袒兒子而不顧朕的感受。”
皇甫元均道:“我怎麼會隻顧兒子不顧你?不管怎麼說你都是我最重要的人。說到底,你也不願完全信任我。我真的是因為你才有了孩子們,而不是因為要幾個孩子才和你在一起。”
後宮妃嬪們心中兒子比皇帝更重要,十分普遍。
書穎拉著他的手:“好了,我知道。朕想熙兒會明白:朕的孩子已經很少了,要保證朕後代正統地位需要團結,才能讓他的地位更穩固。
朕不能保證孩子們不會爭位,但是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是有所不同的,應該不至於像唐朝一樣。朕今年四十出頭,在朕退位之前,經濟與社會進一步發展,疆土則更廣,那時也需要相適應的法律,這一定程度上給皇族一些生命安全的保障。”
書穎思考過古今曆史,如明治時代也是君主立憲,其實日本的君主立憲和英國不同,天皇還是有很大的權位的。古代就是經濟基礎過於粗鄙支撐不了更先進和細致的製度。
缺乏資本主義商業社會相適應的先進數字財會、商業法、金融法律,國民教育認知整體水平不足,這才讓帝製農業時代的文人階層和軍閥階層左右天下大勢和帝王生死。
同時,這些問題和腐朽的後宮製度、古代注重文科教育也造成了一些皇帝不太聰明,沒有主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判斷力。
但凡稍微先進一點的認知水平,就像是曆史上的末代皇帝時期,那腐朽反動之極的團體,遇上了北洋軍閥,最初時皇族的生命財產安全尚還能保障,而且北洋時期還給了末代皇帝極好的待遇。
那腐朽的團體還作死投靠日本人賣國,可是後來開明的新中國仍然善待末代皇帝和其族人。這是曆史上很多朝廷更迭中難有的。因為現代人改變了重視文科的思想而崇尚科學,也因此受到科學的人文主義思想的洗禮。
所以書穎認為發展經濟,再普及開明的科學文化教育,同時建立細致、仁愛、精確、客觀的法製才能保障她後人的生命財產,杜絕宦官和權臣危害天下和皇族。
皇甫元均卻將信將疑:“皇上說的這些辦法有用嗎?”
書穎道:“總要試試吧?你現在可千萬不要讓四郎關注大位,讓他好好學習係統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你說朕不相信你,可你相信朕嗎?”
皇甫元均說:“我年紀越來越大,你是皇帝,當然有能力看上新人。我不得你喜歡,四郎就被我連累了,他豈不可憐?”
書疑眉頭輕蹙:“你想啥呢?朕也這個年紀了,還要什麼新人?新人是要朕花錢養的,朕的私房正由你女兒掌著大部分呢,她能讓朕把私房花在這上麵?你不知道你女兒多精,她小時候看到朕和昭隱多說幾句話,就要找存在感跟朕念著你。”
皇甫元均神色才溫柔下來,說:“我的女兒當然向著我。啊,薰兒可真是聰明、能乾又漂亮,之前人人都傳定北王的長女紹康郡主如何美麗,但是薰兒一大,風頭就蓋過表姐了。”
“紹康郡主”就是葉書林的長女葉雯,她出嫁前,書穎賜封號“紹康”。因為她做過誌願者,在民間和上流社會都現過身,所以美名頗大。
安南王葉玉堂的長女葉雪也已經出嫁,她出嫁前,書穎在家庭聚會時商量著賜葉雪封號“白雪郡主”。但是葉世釗和葉玉堂都明示、暗示不滿意這個封號,葉玉堂委婉地說:“封號隨著她堂姐賜更好。”
書穎當時不想動腦,便說:“要不叫‘紹敏郡主’吧。”葉玉堂就直說:“那不衝撞了妹妹的大名嗎?”
書穎隻好賜封號“紹純郡主”,一個“純”字與“雪”相呼應,孩子他爹才覺得好。
書穎嗬嗬:“她是朕的女兒,身份也比紹康高一重吧。你空的時候,就好好給她覓駙馬人選才是正經的,彆跟朕鬨。”
“我的女兒為什麼要便宜彆人……”皇甫元均嘟囔著,頗有怨氣。
皇甫元均的思維重點果然從擔心才五六歲的兒子轉移到女兒的駙馬人選上,過年時再不吵書穎了。
這個時代雖然看重男丁,前朝時相對唐朝就保守了一些,但婦女的地位並不低。世上的女兒奴不少,皇甫元均自然寵愛女兒,葉家父子兩代也都寵愛女兒。
葉世釗當年寵她勝過寵書林。書林和玉堂對女兒們的寵愛也不下於對兒子,反而時常交代兒子要愛護妹妹。兒子學習不好,能力不行,他們會責怪,但對女兒就是寵,從來沒有紅過臉、急過眼。
本朝的婦女不但可以改嫁,改嫁並不受歧視,當初葉世釗娶了寡婦裴青檸時受到裴氏娘家和裴青檸原夫家的共同祝福。
婦女還可以出去工作和支配自己的財產,繼承財產的權利相當高。隻要長輩沒有特彆交代一定由兒子繼承,無論是在室還是外嫁的女兒都有繼承權,這一點就類似宋朝。
皇甫元均都已對皇位繼承人產生這種想法,他不一定就是為了奪位,他還怕新皇上位會苛待他的孩子。這讓書穎明白了在自己年富力強時完善製度的緊迫性。
但是先進的製度也必須以經濟發展為基礎。所以她將繼續以基建刺激經濟,以技術提升生產效率。
……
歲月悠悠再過了五年,時代發展迅猛。經過數年的支持海軍可從事海貿的政策和移民開墾政策,東海艦隊、北海艦隊的影響力從菲律濱到達庫頁島,並在東亞海域上建起十幾個海外補給的“洪武港”。
在大海上謀生的華夏人都與各大艦隊有點關係,交過賦稅,也受他們的保護,所以海軍的軍費一直不是什麼大的問題,甚至還能向朝廷進貢和給女皇分成。
朝廷把握著可供應他們的先進的軍火和強大的陸陸,保持開明的政策,這讓本擁有強大的難改變的華夏文化基因的海軍不會輕易反叛。
雖然軍隊經商和自主性強有弊端,但是要想海外拓展、支持移民就達到了最大的戰略目的。其間還能給皇族和世家代辦一些購買海外土地山林的業務,連陸軍的大佬都托負過海軍將領幫這種忙,所以上下對此政策的反對聲就不大了。
當初議定了國防陸軍要動起來,通過輪翻上陣開疆當作大練兵,以免軍隊的“太平病”毀掉了帝國。
各個集團軍上下都有攀比心理,同時人人想爭上位升銜。各大集團軍上下特彆怕被女皇、軍政官員和民間人士看低,輪到上陣時就特彆猛,都極限開疆、積極立碑。
五年時間,各大集團軍把書穎原來“地圖開疆”的漠北東路、漠北中路、漠北西路都實實在在的開拓到了,把碑都立上麵了。
其中,西北羌族番軍全程參與協助駐防。經過這麼些年的經濟影響、文化殖民和平等善待政策,各部族大部分的人心擁有自豪感和歸屬感,對大夏的愛國心可比一些孤芳自賞的守舊派強十倍。
漠北各部外族人丁還不繁盛,被先進武器降維打擊後潰逃西邊,早在三年半以前,鄂嫩河畔的草場被立碑占領。
今年捷報傳來,一個國防軍主力師在番軍的協防下從鄂嫩河出發,兩個月抵達了唐朝安北都護府邊界——“小海”北端。(注:貝加爾湖)
大軍在“小海”北端立了碑,路上遇到一些不知屬於什麼人的後代的小部落也儘歸附本朝。書穎知道在曆史上的蒙古族也並非單純的一個民族,而是後來成吉思汗攻打統一各部才形成的。
所以要殺是難以殺完的,也沒有必要,占領其發展要地,就能一定程度防範於未然了。現在最重要的戰略是扶持並進一步文化融合特彆適合當兵的西北羌人,他們可以協助占領漠北、西域廣大地域。
原本朝廷計劃用五年時間建造北京到朔方和北京到武昌的兩條大鐵路。由於生產力的提升,他們隻用了四年半就建好了。現在有三條大鐵路,讓朝廷更方便掌握著南北命脈。
就像英國火車出現後,二三十年內提升速度至60KM/H,不斷改進技術和設計。本朝的火車發展也一樣,到目前已經出現了80多裡/小時的新車。
經營五六年後,從北京乘車到臨潢府(原上京)隻要兩天兩夜(包括中途站停車、加水、加煤的時間)。
兩年前朝廷財政預算還有餘力,也因為統治和戰爭的需要,啟動延長關東鐵路的工程,已把北端從臨潢府修到長春州。下一步就是要從長春州擴延到漠北。
蒸汽機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煙塵很大,齒輪磨損過大,維修保養麻煩。
就有人在報紙上發表過研究報告,最後總結出:雖然有這麼多缺點和難點,可是沒有人能拒絕工業的效率。皇上曾說,把遠征行軍速度提升十倍,她做到了。
洪武十年時(登基17年,臨朝23年),朝廷的財政收入到達了洪武五年的1.91倍,是趙瑋駕崩時的13倍多,是趙瑋繼位之初的30倍,是李太後當政時期的40倍。但是書穎把盈餘的財富全花了,一方麵進行大基建,一方把錢用於推廣新式教育。
新式中小學和女皇編輯的教材都普及到了縣級,趙瑋時代初期子民識字率是8%,到趙瑋時代末期識字率為9%。(注:這識字率參考宋朝數據。)
隨著經濟發展,到了書穎當皇太後時的最後一年,孩子入學率是20%,這片大地上的父母但凡家中有餘錢,肯定是會送兒子入學的。經過十幾年的經濟再次發展和朝廷政策引導和財政投入,洪武十年的孩子入學率提升到了43%。
其中上新式學堂男女孩子達到40%,各地大部分中小學均效仿皇族中小學,小學時男女同班,中學時男女分班。
就如曆史上建國初期很多教師自己也都半桶水照樣教書一樣,全國不少識字的人被招聘為中小學教師,對於新的學問,他們自己也是一邊教、一邊學、一邊糾錯。反正在這個教學道路上雙方都能逐步提升的。
書穎常常用事實數據來發表文章,論證“科技致富”、“科技強國”的價值觀,鼓勵青少年研究科技和理工。提升科技理工人才的政治地位,這讓傳統文人大為不滿,文理之爭長期存在。
不過無論是公務員的崗位還是企業崗位,理工生的需求量都更大。一些學不起藝術的農家子弟就紛紛學習女皇修訂的教材上的理工知識,保障了持續的發展。
理工科實用的客觀事實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結構跳出單一的地主和農民的對立。
新的社會結構下,皇族、勳貴、軍部的大人物、經濟實力強的企業家與傳統文人並不是統一戰線的利益體,所以傳統文人並不能實際左右政局。
曆史上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時發明了直流發電機。因為電力的出現就緊接著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了。
從材料技術和理論水平上來說,發電機並不難造,反而煉油技術門檻不低,而且中國不是富油國,目前更需要電力來取代工廠用的蒸汽機來減少蒸汽機弱點的影響。
書穎已經帶領著自己的兒女子侄和第一所科技大學的學生們完成了一些用電力做動力的實驗。
王甫當了十年參知政事,五年平章政事,遷都改了官名後,他又當了六年的政務院總理大臣,已經年過六十。
全朝朝野皆知女皇待他極是信任和偏愛,他就算退下來也是會加封太師,死了後肯定有諡號,八成是要配享太廟的。做官能做到他這樣,是天下讀書人的夢想,但隻有和王甫熟悉的人才明白他有多忙。
眼見王甫再過幾年怎麼也得退下來了,書穎和他都不約而同要培養新的總理大臣,另一方麵書穎覺得製度建設和君主立憲的經濟文化時機已經逐漸成熟。
現在已經有了些君主立憲的經濟文化基礎,新事物、新觀念的支持者多、朝廷財力也還充足,交通效率提升了。
書穎在大學召開了論討曆史興亡經驗的無遮大會,聲明想要建立一個於國於民於君主自己都更有保障的政策製度。邀請了各界傑出人士來參加,就事論事者,言者無罪。
書穎帶著兒女參與和聆聽,讓兒女們增長了認知和見識。書穎結合曆史的英、日等變法時的條例和前朝時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學說政策,著出《葉氏政治學》。以這個政治學為基礎,拿出個君主立憲的方案征求民間賢達的廣泛意見。
從前曆朝曆代的君王會在民間幾年選秀,隻供個人**享受,而書穎想要廢除君主選秀,而要大興每五一屆的“選賢大會”成立議會。
賢者首先要識字,無任何欺壓良善的行為和犯罪記錄,而且治家嚴謹,在民間口碑不差,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得出色。
三千議員必須要有工作,為國家建設做出貢獻的人,比如農民議員就必須是種過地、交過稅的人,地主也得是有彆的事業工作向朝廷納過稅。
如果僅是宅在家吃租子的人不能選,理由是這種人對自家之外的事沒有見識和能力。知識分子中也必須選曾有5年以上工作經曆,比如教書、當賬房先生,整日附庸風雅的無業人並不算建設國家,這種人則不選。
然後每五年在京召開三千賢達的大會,討論國家經濟、治安、發展的問題,國之精英群策群力給出治國良策,並且限製君主的權力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