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伯出現得有點古怪,周文斌一個人討生活什麼樣的事情都見識過,所以遇人遇事,不由得多思多想。要不是一路上並沒有發現人埋伏跟蹤,他都要懷疑這老伯是心懷不軌故意接近他。他孑然一身,什麼都沒有。如果真的有人要對付他的話,沒有必要如此大費周張,也不必用這種迂回的手段。
不久後,就到了一個茅草屋邊,老人家把他引進來:“小夥子,你先坐一坐,我去把黃金收起來。”“女兒,出來照顧客人。”
一個柔媚的聲音應道:“是,爹。”
周文斌隻覺得一股香風撲麵,下意識的躲了開去,老伯的女兒本想靠近他,猝不及防被他躲開,差一點閃了腰,不過仍然揚起笑容,“公子,你怎麼滿頭大汗,一定是很累了吧,讓我來幫你擦擦汗吧。”
周文斌滿臉拒絕地說:“不必了,我自己來。”
女子說:“公子口渴了嗎?我給你倒杯茶水怎麼樣?”
這女子一邊說一邊總想湊近對他上下其手,周文斌早在她過來的時候就站起來,她每靠近一下周文斌就繞著桌子退開一些,使兩個人的距離不能拉近。
那女子似乎有些懊惱,她親手倒了一杯酒,再次靠過來,故意微俯下身露出領口,撒嬌地說道:“那不如我陪公子喝杯酒吧。”
這女人長的挺漂亮勾人,眼前這一幕可以說是活色生香,很少有男人能抵擋住。
周文斌卻麵無表情地說:“多謝,我不飲酒。”
那女子見他高大英俊卻油鹽不進,乾脆想撲到他懷裡,直接說:“公子,妾是絲籮,願托喬木。”
周文斌在彆人家裡做客,不好意思把人給摔出去,不過也不可能真的讓她碰到,她連一片衣角都沒沾上。
周文斌正色道:“姑娘,請你自重。”
那女子本來還想再癡纏,但是看到周文斌的眼神又不敢上前了,她本來在煙花之地,見過各種各樣難伺候的客人,這男子冷著眉眼看人時,似乎她隻是一個沒有呼吸的死物,讓她不敢再胡亂放肆。
外麵這一幕,寧王在裡麵看得清清楚楚。沒錯,那位頭發全白的老人就是寧王假扮的,他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想看看周文斌到底人品如何。如今看來,拾金不昧,不惑於女色,到是還算過關,看到外麵陷入僵局,寧王走了出去,“不得無禮,還不快進去。”
女子收斂起魅惑的神情:“是。”
寧王仍然稱作老農,配上溫和的神情:“她不懂事,公子彆介意,吃一些點心吧。”
周文斌這才注意到桌子上擺了一盒點心,上麵寫著‘一合酥’幾個字。
周文斌說:“不敢,當年楊修自作聰明,見到曹操案子上擺著一盒酥,就說一人一口酥,與人分吃了,不久招來殺身之禍,正是因為鋒芒太露,所以這糕點恕我無福享用。”
寧王說:“看來公子真是滿腹經綸,如果公子生在漢末的話,我敢說你必定與當日的曹操不分上下。”
周文斌說:“老伯當真是嚴重了,我隻不過是一個無名小卒,又豈敢與曹丞相比肩呢。”
寧王說:“俗話說寧欺白頭翁,莫欺少年窮,誰又知道你以後會不會做成一番大事業呢。當年的曹操不也是從名不經傳到逐鹿中原,最後還成了曹魏的第一代皇帝。”當然他沒能稱帝,他的皇帝位是他兒子在他死了之後追封的。
周文斌說:“看來老伯對曹操極為推崇。”
寧王說:“他的確文韜武略,所寫的經文傳誦千古,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公子又是怎麼看的呢?”
周文斌道:“功名蓋世知誰是,氣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餘故物,魏公諸子分衣裘。歲月流逝,英雄安在,縱是功名蓋世,誰也難以言語曹操究竟是對是錯。”
曹操在曆史上,絕大多數人是不大認可他的曆史貢獻及個人品質的,他被視為篡漢反派,一直受到人們尤其是文人的漠視,甚至是不恥。周文斌引用了王安石的詩,實際上詩人是有點認可魏王的功績,對魏王的定性是功大於過,與主流相悖,拘於時代,他不便言明,周文斌又何嘗不是如此。
寧王是個聰明人,他自然是聽明白了周文斌這個年輕人是借這首詩中詩人的意思,表達他自己的看法,也就是對曹操確有推崇,又不留下話柄,的確是聰明的做法,又不失坦蕩。就在他以為周文斌會在曹操的話題上就此結束的時候,周文斌說:“東漢末年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他是撥正亂世的英雄,在文學上也是悲涼慷慨,氣魄雄豪。功勞很大,罪孽也不小。”
寧王:“願聞其詳。”
周文斌道:“曹操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製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製,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天下開始穩定、恢複、發展,然而,此下中國曆史六百年中衰,曹操不能辭其咎。”
寧王很欣賞他的氣度,何況他還與寧王的政治意見有很多相似之處,寧王心中對他很滿意,論起治國之道,周文斌雖然沒有係統學過四書五經,可是他自小旅居各地,經驗豐富,眼界開闊,給出的觀點往往犀利又務實,與寧王雷霆手段的風格類似,兩人聊了大半天竟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寧王已經放棄了前來試探他的初衷,不知不覺聊得晚了,後來看天都要黑了,周文斌不得不起身告辭。
經過這一番交談,周文斌說什麼也會不相信他是在地裡務農的農夫了,農夫怎麼會對政治如此敏感,有這些見解,雖然不知道他是什麼身份,意欲為何,兩人既然說了這麼多,他也不打算裝無知。離開之前周文斌說道:“老伯,之前那可不像您的女兒。”
寧王笑著說,“年輕人,日後有機會為你引薦我的女兒。”
華太師那邊,等到皇上帶人走了之後,先是把全府上下集合起來臭罵一頓,問清楚前後的情形,也知道華安初衷是為了華文武在壽宴表演上不出醜。何況皇上當時都沒降下罪來,所以把之前的事情揭過了。
太師也認識到華安多麼有才,覺得華安可以幫助華文武進步,如果他肯好好教授,說不定華文武也會對學習感興趣。
可是唐伯虎又豈會一直賣身當人家下人,他的珍珠已經到手了,也知道秋香絕對不是秋月,於是打算用銀子自贖自身,卻沒想到華太師為了把他留下,已經在那張賣身契上做了手腳,後加了很多霸王條款,贖身的銀子也成了一筆巨款,華太師強橫霸道,擺明了不準他贖身走人。
唐伯虎想半夜偷跑被抓住還被人打了一頓。他一氣之下,乾脆不走了,要在華府跟這個華太師鬥到底。
祝枝山和周文斌想勸他儘早離開那兒,唐伯虎卻說,若是他真想離開華府,他們還攔不住他,大不了一走了之,因為他是唐伯虎,根本不是賣身契上簽的那個華安。可是他現在不想走了,一定要跟太師鬥到底,讓他們八抬大轎請他走。
唐伯虎並不怕太師,他出身富貴,從小又文采風流,沒受過什麼挫折也並不畏懼權貴,覺得有理可以走遍天下,華太師不是要他帶著少爺讀書嗎,他做就是了。他帶著華文武將華府上下鬨得雞飛狗跳,時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惹得太師生氣。
唐伯虎招數千奇百怪,一邊練字一邊烤雞翅膀。一邊教華文武學成語一邊給太師府寫封條,寫完了還到處亂貼,但是華文武進步卻挺大,唐伯虎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比平時那些先生們隻會讀讓人昏昏欲睡的知乎者,讓他死記硬背,華文武進步多了。
太師看在眼中,唐伯虎偶有冒犯之處,也並不與他計較太多,隻要兒子能進步,他的麵子可以暫時不要,是否會秋後算賬就不得而知了。
北京的天氣越來越冷了,寒風刺骨,滴水成冰,薄薄的單衣根本無法再抵禦寒冬,有許多南方士子哪見過這樣的寒冷,已經受不住了。寧王府免費向科舉的士子們發放了棉衣,這本來是件好事,卻遭到了華太師的強力阻撓。有人向太師通風報信之後,他立刻趕到發放棉衣的現場,厲聲阻止寧王的人再發放棉衣,讓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排隊的大家都回去。
第二天早朝上,國事商定完後,皇上說無事退朝。太師又是第一個跳出來啟奏,說:“皇上,臣要說的就是事關寧王府向士子大發棉衣一事,老臣覺得有必要向各位大臣告誡一番,以免重蹈覆轍。”
寧王正等著他呢,交手多年,寧王早知道太師是什麼套路。寧王也早就預料到太師會得了便宜還買乖向皇上告狀,已經有所準備:“皇上,微臣也有一事啟奏。”
皇上說:“準奏。”
寧王說:“關於太師製止分贈寒衣一事,令許多士子不滿,現在正有若乾人聚集在城門外要聯名上書朝廷,以表不滿。”
華太師不可思議的質問:“那王爺認為老夫錯了?”
寧王道:“敢問太師,派贈寒衣有何不妥?”
華太師冷笑:“萬千士子寒窗苦讀,又豈會懼怕凜冽寒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