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心計13(2 / 2)

女配愛平淡 養心殿 11809 字 10個月前

太平勸道:“兩位皇嫂已經去世多時了。”

皇上說:“朕可能是近日來因為湛兒的關係,總是思念,所以便能在夢中與她們相見,朕實在是愧對她們。”

太平:“命運弄人,皇兄不要再自責了。”

皇上說:“當年母後命人帶走劉皇嗣妃和竇德妃,朕已知道是凶多吉少,但是怯於母後的專橫霸道,不敢求情!就連眉頭都不敢微微皺一下,甚至後來得知她們被埋在亂葬崗,朕連上一炷香都不敢,朕實在是太對不起她們了!”

太平善解人意地說:“皇兄是被情勢所迫,怕禍及到成器和三郎,忍痛委屈求全。”

太平記憶裡和武皇的感情很好,也許是因為她是最像母親的孩子,武皇一點都不會重男輕女,反倒對這個小女兒最是信任寵愛。其他幾位兄長對武皇都是又敬又怕,也的確有許多怨言,但是並不代表太平愛聽這個。

就算是現在的她,也不喜歡聽到彆人說武則天的壞話。不過,現在李旦是皇上,她也隻能委曲求全。好在皇上自持身份,並不會沒完沒了地抱怨母親,不然她真要頭疼。

太平繼續安慰:“兩位皇嫂在天有靈,一定會理解皇兄的。”

皇上說:“即便如此,朕也不能原諒自己的懦弱無能,如果可以,朕願意對她們好好補償。”

太平仿佛不經意地說:“下月初二就是兩位皇嫂的忌日,如果皇兄真的想補償的話,不如封她們二人為皇後。”

皇上錯愕地說道“你是說一起封她們兩人為皇後?可是這沒有先例呀!”

太平說:“太平看得出來,兩位皇嫂在皇兄心中同樣重要,不分先後。同時封兩位活人為後這樣的確沒有先例,不過既然是追封,兩位皇嫂對皇兄都情深義重,皇兄想一碗水端平,為兩位亡妻追加封號而已,相信所有人都會理解的。”

太平又不是看不出來,他不僅是思念兩個亡故的妃子,而是在借這兩位妃子隱喻她們所生的皇子。最近朝堂上一波又一波的立太子浪潮又掀了起來,皇上到底是個老人了,若是遲遲不立太子,也恐怕江山不穩,所以他其實是又動了立太子的心思。

隻不過在這個節骨眼上剛認回一個嫡子,若是就立了平王又怕反對聲高。在幾個兒子當中還是李隆基讓皇上最為滿意,若是平王達不到眾望所歸的效果,那就不美了,隻會讓他僅有幾年執政生涯耿耿於懷。

李旦在心中琢磨了一下這個提議,覺得簡直是神來之筆!

那樣困擾他多時的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他一直想立三郎為太子,之前猶豫,正是因為朝中大多在呼籲皇上立嫡立長。如果封兩妃為後,那三郎也是嫡子!這樣,他之前的隱憂就不在了。

皇上說:“皇妹,真是知我者莫若你。”

到此時,他是真正相信,太平可以摒棄成見,一心為了他這個皇兄,為了大唐社稷著想。

太平不敢居功,“能為皇兄分憂,是皇妹我應該做的。”

隻有知道劇情的太平自己知道,就算是她不提,等到了兩個妃子的忌日時,皇上也會用這個辦法。應該是賢妃提醒了他,賢妃未必有那麼多的政治考量,兩個妃子對她來講沒有差彆,也不存在危脅,她可能隻是順口一提,卻給了李旦立二後的靈感。

太平現在率先提出來,自然是要收獲所有人的感激,最重要的是李旦的,順道包括李隆基的。

在兩位皇後的追封禮過後,皇上就決定冊封李隆基為太子。這個決定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支持,其他心中另有人選的人見到平王聲勢浩大,也不敢再爭,隻能默認退居一旁。

千秋殿裡,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對弈。

太平揚起一抹看起來不太虛假的笑容:“皇兄終於冊立你為太子,我也能放下心頭大石了。”

李隆基謙虛地說道:“承蒙父皇厚愛,三郎實在感恩。”

太平說:“皇兄一向對你和成器兩個都寄予厚望,那我唯有經常向皇兄提起,你是治國之才。”

李隆基說:“三郎對姑姑的用心良苦三郎定當銘記,不敢忘。三郎有今日都是姑姑的提攜關顧。”

李隆基一邊落子一邊說到:“當年韋氏要毒殺姑姑,三郎冒死通報,我相信這個因會修成正果。”

太平說:“本宮向來有恩必報,有仇……也是必還,你的果我還清了。至於日後如何,誰也說不準,本宮相信三郎自然能做穩太子的位置。”

李隆基笑笑。

太平對左右說:“來人,把東西呈上來。”

李隆基驚訝:“這是?”

太平說:“這是我特地為你準備的賀禮,鯉躍龍門白玉雕,配以金浪波濤底座。寓意你玉震金聲,乘風破浪,一登龍門!知道三郎你喜歡玉石,從皇兄登基開始我就命人打造,數百工匠足足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現在你正位東宮,終於有機會把它送給你。”

聽到這個打造的時間,李隆基心中微動,不過仍然不動聲色地笑著說:“白玉無價,黃金尊貴,姑姑長者賜之,三郎卻之不恭。大唐的盛世,還要姑姑你來匡扶。不論是父皇還是三郎,都不能少了姑姑。”

兩人麵上互相虛偽客套著,就算不情不願也知道這是必要的。一個是太子,一個是鎮國公主,有矛盾也不會鬨到明麵上去。

至於背轉身來又如何做,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現今李隆基成了太子,他還要多謝太平公主就是不爭的事實。

太平落下最後一枚子,示意:“和局。”

李隆基看向棋盤,眼中精光乍現,“還是姑姑棋高一招,在三郎不知不覺間,竟成了和局。”

回去之後,李隆基並未覺得輕鬆,而是隱隱的危機感縈繞在心中。

“就這樣?公主他沒說彆的?”平王妃問他:“姑姑真的會好心幫我們?”

李隆基說:“她如今的行事,真是讓我越來越看不透了。”

本以為公主眼見宋王不中用了,必然會推何離上位,沒想到太平公主竟然提出同時冊二妃為皇後,給他這個曾經的庶出子正名。姑姑不會不知道,他已經為大唐立過大功,有一堆支持者,唯一欠缺的就是那個名分。公主竟然肯向皇上進言,幫他補齊,推他上了太子之位。

而離王竟然急流勇退,拒絕皇上入朝的意思,自請吃齋念佛,為兩位皇後守孝如素。事實上離王剛開始說的是要為皇後守墓,皇帝又怎麼能舍得剛認回的親兒子受這種苦,於是便命他每日抽出一些時間到供奉著兩位皇後的廟裡念念佛經,以全孝道就好。

不過就算是這樣,離王也徹底把自己和朝廷割裂開了,他根本沒有領事入職,自然也無法經營自己的勢力。

李隆基之前夜不能寐時,想過那麼多的離王和姑姑聯合的應對辦法,竟然都沒有了施放的對象,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不過,不論過程如何,總算達到了他想要的目的,他終於成為太子,成了帝國的繼承人!也許過不了多久,他就可以登基為皇帝!巨大的喜悅早就將他淹沒!

王臻也是一樣,當上了做夢都想當的太子妃。夫妻兩個可謂是得償所願,喜不自勝。

千秋殿,太平拒絕了宮女的幫忙,自己在一粒一粒的收拾棋盤,如果李隆基還在這兒,就會驚訝地發現,太平公主收取棋子的順序,竟然是他們下棋時落子的從後往前順序,也就是在倒退著還原整局棋,他們的每一步都能看得清楚。幾百粒棋子的位置太平都了然於胸,這局棋早就在她的股掌之中。這麼強大的記憶力和心算的能力,想把這局棋下成什麼樣都行。

太平嘴角揚起一個輕笑的弧度,自言自語:“想要取之,必先與之。”這場和局就真是她主導的,她不想贏棋顯得強勢咄咄逼人,更不想輸,於是就擺了個合局。

李隆基說時不經意,卻不小心戳中了事實。

太平並不是真的要和李隆基講和了,她知道以李隆基的心性,隻要站穩腳跟,日後必然還要除她而後快。

原著中的李隆基就是一成為太子就和太子妃設局陷害,把她趕出皇宮,趕到封地。而李隆基被李旦讓位後,一真正的掌管政權,就第一時間對太平公主下了殺令!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換了是太平,她也不會手下留情,留一個影響大局的人存在。

李隆基登基為太子,甚至是做皇上,都是曆史車輪向前運轉的產物。李旦一向是囑意他的,除非再次發生政變,讓李旦沒有機會指定繼承人。可是這是太平唯一的哥哥了,太平不會這麼做。也就是說李旦在一日,李隆基都是他認定的繼承人。

想動搖一國的太子或者是皇上,很不容易,但是想要動搖一對父子的感情和信任卻容易的多,太平並沒打算繳械投降。她明白站得越高摔得越狠,倒是要試試,把李隆基從高處拉下來!

王臻最近意氣風發,她終於成了太子妃,鳳鳴朝陽,統領後宮,名正言順地接管了全部後宮宮務,她每日都去各局指導工作,忙個不停。力求要樹立太子妃母儀天下的形象。整個後宮的奴才宮人自然十分配合,專門以她的喜好打造物品、用具、拆環、服飾,讓她當真體會到了眾星捧月之感。

隻有一點,太子妃提議要給離王專門安排一間宮殿,以便留宿宮中,因他經常要去供奉著肅明皇後和昭成皇後的儀光廟念經。皇上卻說不用了,仍然讓離王住在原來的太極宮偏殿。知道皇上這個決定,太子和太子妃瞬間都麵無表情。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0-09-2100:58:44~2020-09-2123:47:0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是你的鹿兒啊2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