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紅樓王夫人25(完)(2 / 2)

女配愛平淡 養心殿 26943 字 10個月前

她認為王夫人多半是把元春送進宮之後就後悔了,所以王夫人才每次有機會進宮就月月都不會落空,所以也再不肯做同樣的選擇。

有這麼為她著想的嫡母,三丫頭倒是個有福氣的。

柳湘蓮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年輕人,他出身不俗,升遷還算穩定,在年輕人當中算得上快的,如今他已經是六品的校尉武官,這離他參軍才不到三年的時間。

若換個文官,想升遷這麼快,除非精才絕豔,還能立大功才行。畢竟武將的軍功都是用命拚出來的,隻要武藝高強,足夠勇猛,在戰場上就能賺回一番事業來。

稍後他還要回軍中,王夫人覺得未免夜長夢多,還是早把他們的親事辦了,於是在定親之後,就安排他們成親,早早的把探春打發出門了。

探春出嫁之前,趙姨娘對探春說:“太太攔著你不讓你當郡主,必是有私心!太太怕你做了郡主,再嫁個番王就能壓她一頭!”

探春說:“太太就是太太,什麼叫怕被人壓她一頭?”

趙姨娘說:“我看她是怕環兒多了你這個郡主王妃姐姐當助力,以後騎到寶玉頭上去,寶玉繼承不了家業,全都成了環兒的,她才打壓你!”

探春:“姨娘,我真的是你生的?你究竟是我親娘還是我仇人?就這麼見不得我好嗎?那老番王不知多大年紀了,你還想著讓我去做和番王妃,就算他是青年才俊,各方麵都好,我也不稀罕呐!”

“傻姑娘,你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是有人見不得你好。擋了你的通天路,讓你嫁給個小官,你還感激得什麼似的,你也太好收買了吧。”

探春此時無比慶幸,她一生下來就放在王夫人這邊教養,不然也要像環兒一樣跟著趙姨娘學成個是非不分之人。

“姨娘若是嫌我嫁的不好,丟了你的臉,日後不當我是女兒就是了,咱們從此就撂開手,你隻當生了一個兒子,從來沒生過女兒!”

探春心中歎氣,是她太天真,以為臨出門前會從這位親娘口中聽說些溫情不舍的話,沒想到還和以前一樣,又是這般的挑撥離間。

探春讀書識字,有明事理,自然知道哪個對她好,哪個對她不好。

何況太太又不是沒給她選擇的權利,最後決定留下來的是她自己。

除去血緣關係,太太比趙姨娘更像她的母親,幫她遮風擋雨,沒讓她不得已成為郡主的代替品。

最後她還能嫁一個合心意的如意郎君,探春心中感激不儘,暗暗發誓和好好孝順老爺太太。

彆人覺得柳湘蓮家中敗落,官職太小,配不上她。

她卻不覺得靠祖宗蒙蔭得來的官算什麼本事。

一步一步一步一個腳印,自己掙來的才算是真本事,才是立身之根本。她從來欣賞的是像柳香蓮這樣的人。

探春說:“我再勸姨娘一句,從此省省吧,你做的那些缺德事情,就沒有彆人不知道的。太太還容忍你,隻不過為了周全我們姐弟的麵子,一直當不知道罷了。等過兩年環兒大了成家若能夠立得住單分出來,若能把姨娘接出來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否則的話,您就從此再也彆開口。”

探春深知趙姨娘一開口就得罪人,就要壞事兒。真不知道,等到環兒也訂了親,解決終身大事之後,趙姨娘會是什樣什麼樣的下場。

探春現在馬上要出門子,也顧不了那麼多,隻能到時候來好好求求太太,請太太網開一麵,探春接她走,賈府中就當她死了。

趙姨娘之前並不知道,她曾經害人的事情已經全府皆知,如今在探春口中知道才知道自己做了多少年的跳梁小醜,出了多少洋相。

趙姨娘這才回過味兒來,為什麼早幾年就在姥爺那裡失了寵,果真嚇得好久不敢出門不敢吭聲。

妹妹都已經出嫁了,寶玉的婚事也該提上日程,就算王夫人不說,彆人也會提起。

王夫人探了探賈母的口風,賈母這次沒怎麼猶豫,提起親上加親更好,問王夫人對黛玉怎麼看,是否能配得上寶玉。

黛玉和寶玉兩小無猜,感情深厚,而且自從寶釵進宮,賈母已經知道王夫人當真無意聯合薛家控製寶玉的婚事,娘娘之前的打算也落了空。

之前賈母可能覺得寶玉的選擇麵兒還挺廣的,可是隨著寶琴,寶釵,湘雲等人相繼都有了去處之後,賈母的心也定了下來,仍然覺得黛玉和寶玉最配。

賈母已經多年不願意去外麵交際走動,更不認識什麼合適的千金小姐,自然是看黛玉和寶玉一起最順眼,而且把兩個玉兒湊一對兒,也能了卻她的心願,從此賈府能一直照顧著黛玉。

王夫人對林黛玉當然是很喜歡,就跟賈母商量著他們兩個年齡也差不多了,如今姐姐妹妹們都成了婚,也該輪到他們,不如給賈政去一封信,隻要賈政也同意的話就給他們定親。

等到日後賈政回來之後,再擇吉日給他們完婚。賈母一個勁兒的說好。

賈政是個典型的大家長,對於林黛玉本來就存著庇護心思,在他心裡,這個外甥女兒與自己家的其他孩子們也沒有差彆,既然母親和夫人都同意親上加親,他也沒有意見,所以兩個玉兒的婚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王夫人本來想的是等到家族的大劫過去之後,若能夠確定賈寶玉安然無恙,再定他們的婚事。畢竟對體弱的林妹妹,王夫人要更多照顧幾分,怕她經受不住風吹雨打,受到賈家的牽連。

可是王夫人現在發現,這樣的想法過於簡單了。遲遲不定親,弄得林黛玉更加多思多慮,本來已經良好的身體時好時壞。

賈寶玉也總不定性,愛與女孩們交往過密。

如果王夫人想要把林黛玉挪出去,讓她避開最混亂的時候,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彆人也許會誤會她是要把沒了靠山的孤女林黛玉趕出家門。

賈母那邊還很難同意。

隻有林黛玉以備嫁的名議,讓她單獨離開賈府住一段時間,還算說得過去。

於是王夫人在他們定親之後,再安排一場測算,結果是說:這一對乃是天作之合的良配,隻是成親前一年不宜相見,之後才能和諧美滿,白首到老。

賈寶玉和林黛玉在府上都是十分受重視的小主子,他們的婚事更是將會十分隆重,所以涉及到他們的事情便不會被馬虎對待,既然一年之內林黛玉出府彆居,當然也要細心安排。

還好林家的仆人上京的時候用林如海剩下的家產買了一座三進宅子,記在林黛玉名下。

雖然不大,也有幾間院落,安置林如海夫婦的靈位,可以當個彆院居住。

至於跟著黛玉的人手都是現成的,有林嬤嬤,紫鵑,雪雁,還有她的奶娘王嬤嬤,還有林家兄弟的兩戶人家。

府門口,賈寶玉送林黛玉上車,還依依不舍地說:“妹妹,過兩天我就去看你。”

林黛玉搖了搖頭,輕快的說:“你可彆來了,讓我清靜些日子吧。”

她平時很少有機會出賈府,這一次倒是很歡快,沒有什麼離愁,因為知道下一次相聚就是永遠相聚。

兩人終解決了心事,相處起來越發自然,畢竟是一塊長大的,感情又水到渠成。

本來舅母已經把寶玉遷出園子,要不是寶玉忍不住仍然三天兩頭的還要往園子裡跑,也不至於有今天這個麻煩了,兩個人畢竟未婚夫妻,成親前幾個月不能相見是定例,大家都要遵守的,他們隻不過是又多了幾個月而已。

送黛玉去林府上不久,就聽說節度使奏了賈政一本,說他縱容部下重征糧米,請旨革職。

賈璉本來還不信,去吏部問了之後才知道是真的。

回來和王夫人商量,先瞞著老太太,他再到吏部去打通關節。

賈政回京,先到朝中請罪。眾大臣都知道他中正清廉,定是下麵的人瞞著他私自折騰的,安慰他頂多會擔個治下不嚴的罪名。

最近朝中姓賈的官員犯事兒的還有幾個,皇上召見時候問賈政,“其他那幾個姓賈的官員與你有親無親。”

賈政回答說:“有的是同宗不同族,有的是多年不來往的遠族。”

皇上就讓他退下了,仍然在工部任郎中。

賈政謝了恩就退下了,又謝了眾大臣,眾大臣告誡他,當心子侄輩給他捅婁子。

賈政回到家拜見完賈母之後,賈赦,賈珍,賈璉等已經在等他,問他麵聖怎麼樣。

賈政說了自己的禦前對答,幾個人在一起商量,應該沒什麼問題。

大家認為聖上都沒問他自己這邊的情況,隻問了另外幾個姓賈的是否跟他有親戚,可見他的事是最小的,聖上應該知道他是冤枉的。

賈政被這樣安慰一番也覺得好了點兒,不過心中似乎仍有些顧忌。他這可是為官多年來第一次被參回來,多少有些忐忑。

第二天,眾位親朋要給他接風,請酒送戲,賈正謝絕了戲,在大廳擺酒,宴請親朋。

突然賴大跑進來稟報:“錦衣衛趙老爺來了!”

賈政心想,他和趙權從來沒有交情,他來乾什麼?

緊接著又有人報,“趙堂官已經來到了二門!”

賈政連忙出去迎接,趙權已經和幾個帶著配刀的武官來到了大堂,隻是笑也不說話。

眾人不知道什麼事,慌忙躲了。

不一時,忠順王來了,趙權命人把住前後門,忠順王讓親友先出去,然後留下賈政和賈赦。

趙堂官變了臉,命令看住賈府的人,忠順王開始宣讀聖旨。

聖旨說賈赦勾結外官,依勢欺淩弱小,革去世襲爵位;賈政貪汙受賄,放縱部下,革職查辦,兩人交刑部待審;賈家除了榮國公夫人賈母的院子之外,其他地方都要抄家。

他們事後才知道,如果隻是賈赦和賈赦的罪名還不足以抄家,主要是受到寧國府那邊兒的牽連。

寧國府宣讀的聖旨內容,賈蓉賈珍竟然摻合到了謀反的事情裡麵。

龍禁尉試圖造反,雖然很快被鎮壓下來,而賈蓉正是掛名在龍禁尉裡的,賈珍又時常和那些人聚在一起,所以他們兩個都跑不了,直接按造反的罪名來。

賈政被參回京城時,王夫人就知道情況不妙。

這不隻是賈政這段時間是否有實罪,還涉及到了整個家族牽連。

一人獲罪全家都要倒黴,賈府的子弟們久不受教,小辮子一抓一大把。

再說最重要的是上麵的人的態度。

皇上可能覺得時機成熟,要對賈家也動手了。

所以王夫人提前把林黛玉送走,其他的安排倒也不必,因為隻要抄家,所有跟賈家金錢有關的安排都會變成一場空。

隻有幾個得用的大丫鬟,王夫人早就放掉了她的身契,以免被綁在同一條船上一起沉下去。如果賈家真的沉了,不如讓她們各自找各自的出路吧。

紫娟就是其中一個,這樣林黛玉現在居住的林府上麵沒有一個賈家人,朝廷的官吏也沒有去打擾的借口。

林黛玉是皇上的忠臣林如海的遺孤,看在逝者的幾分香火情,也不會去為難她一個孤女。

至於賈家的產業,要轉移都沒有必要,爵產下的那幾間莊子是固定的,公中已經沒什麼現銀,王夫人的私庫也都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捐了出去的。

可以說被抄家的賈家,除了些房產,地產,不能動的古董,以及個人的一些首飾之外,幾乎剩下一個空殼。

突然如其來的抄家,對賈府眾人都是很大的衝擊。

下人們沒頭蒼蠅似的亂跑,而主子們一個個也都嚇傻了,都躲在不必查抄的賈母的院兒中避免外麵的混亂,邢夫人聽說前麵已經給大老爺,二老爺,賈璉他們帶了枷鎖,當時就暈了過去。

賈母打擊也很大,不過她沒有暈倒,王夫人臨走之前還交待鴛鴦,讓她稍後送老太太去林姑娘那。

等到賈府的眾人都回過神來,已經在羈候所裡了。這裡是專官犯了事兒的犯官和官員家眷等候判決的。

賈府上上下下幾百號人,把羈候所裝了個滿滿當當也還裝不下的,一些不重要的下人們隻能先直接先給賣了。

重要的下人是指占據著重要管家地位的,他們可能知道主家的各種賬務,辛秘等等。

至於其他的下人早就打混在一起,包括姨娘和通房丫頭們。

誰還分得清他們誰是有臉的,誰是沒臉的,又伺候了多少代,全都一樣的拉去賣掉,所得的銀兩全部記入抄家收入。

王夫人本以為她也會一起關進牢中,沒想到並不是。

獄卒把她帶到後院一處單獨的小院子,房屋雖然有些舊了,尚能夠遮風擋雨,讓她接下來就住在這裡。

原來抄家的時候聖旨並沒有把對她嘉獎加封取消掉,她身上的誥命和犯了事的賈政沒有關係。

管著這裡的堂官兒辦事謹慎,覺得還是小心為上,所以沒讓她住大牢,單給她辟出一處地方等候最後的判決。

王夫人打量屋子,雖然處處落著灰,陳舊發黴,但是應該比牢中的條件好了許多。

她用身上帶的珍珠賄賂獄卒,把最小的幾個孩子帶過來和她一起居住。獄卒聽說她要的是幾個孩子,也沒多為難,很快就把人帶過來了。

於是巧姐牽著剛會走的弟弟賈藤,惜春牽著蘭哥兒,跌跌撞撞的投向王夫人的懷抱。

牢房中的情況不用猜王夫人就知道不會太好,不過他們都是大人了,就是賈寶玉也應該學會照顧自己。

王夫人隻管照顧這幾個小的,儘量不讓他們生病,因為在這裡如果生病了,根本不會有人來醫治,情況會越來越糟,幾乎隻有死路一條。

惜春特彆懂事,幫著王夫人看顧著幾個孩子,就算她不看顧也跑不掉,白天外麵有人站崗巡邏,監視著他們,晚上這高門大院一落鎖更是插翅難逃。

就算住在院子裡,不住在牢房中,也仍然是階下囚。

賈家被抄了家,人都被關起來,平日裡交好的那些身份顯貴的親朋好友全都不見了。

四王八公也沒有一個露麵,至於金陵四大家族,史家第一個被抄已經不複存在,王家和薛家也在走下坡路,王子騰在升遷回京的路上死了。

王家倒下主心骨,還有幾個在任上回不來,京城其他人也都不成器,沒人出麵來看過賈家的人,王熙鳳的兩個親兄弟更是當不存在這門親戚一樣。

反倒是被王夫人放了賣身契的那些丫頭們會來看她們,給送東西。

再有自家嫁出去的的兩個姑娘迎春,探春和黛玉都來過了,哭的淚人一樣。

還有劉姥姥,聽說消息之後專門從鄉下趕過來,把家裡好不容易在攢下的不少東西都賣了,給王熙鳳和賈寶玉打點獄中生活。

鴛鴦的賣身契王夫人早就給她了,和同樣是自由身的玉釧幾人在外麵照顧著老太太。

賈母的院子雖然沒被抄沒,但是整個賈府是一定會被封的,他們在賈府的地方不能多呆,在限期之內也是要搬走的,於是收拾好了東西去投靠了林黛玉。

鴛鴦一向妥帖,又是賈母的大管家,很能撐得起事兒,突然聽聞賈府傾覆的噩耗,黛玉也有些六神無主,還是鴛鴦去了林府才穩住局麵。

而且身邊跟著幾個丫頭也都是出類拔萃的,倒是把老太太和黛玉照顧的很好。

賈芸也托了他的獄卒朋友幫忙照看。

王夫人有自己可活動的小院子,院子中還種了些蔬菜土豆,可以給孩子們加餐,倒不至於餓了肚子。

寶玉,鳳姐兒等人,從一開始的失魂落魄,也漸漸接受了家族傾覆的現實。因為有人打點照顧,沒有人因病重去世。

這裡環境艱苦,還要受獄卒的奚落嘲笑,再不是曾經的身份地位,曾錦衣玉食的人們也終於都熬過來了。

一個半月後,賈家罪名終於定了下來。

寧國府的賈珍,賈蓉被判處斬。榮國府的罪名輕一些,賈璉和賈赦父子兩個流放海南,賈政充軍流放東北戍邊。

比起東北,自然是海南那一條路更加艱險漫長得多。

賈寶玉因為年紀尚小,並未參與到賈家族人那些犯罪的事情當中,從他往下的男丁都沒有受到牽連。

家裡的女眷們本來都應該同丈夫一同流放的,不過,皇上顧念著老臣的家族,格外開恩,對婦孺們沒有連坐治罪,隻是責令她們返回原籍金陵。

寧國府的子孫背上了罪籍,從此不可以科考應試。榮國府沒有被波及,子孫仍可以科考。

雖然賈家被一擼到底,也並非沒給他們留有希望,隻要下輩人用功讀書,也能夠再重新立起來。這讓李紈更加堅定的督促賈蘭讀書考功名的信念。

賈貴妃娘娘在賈家獲罪期間,曾追著皇上求情,禦前失儀,被降為嬪,雖然仍然住著鳳藻宮,卻從一宮主位搬到偏殿去了。

元春被降了級,又沒有寵愛在身,根本無法東山再起。她已經意識到皇上是下定了決心要發落賈家,她就算再求情也沒用,隻會讓她的處境更艱難,所以她就不再去挑戰皇上的怒氣,頂著娘家敗落的廢妃身份,蟄伏起來。

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當初置辦了許多祭田,他們回到金陵,靠著地裡的產出也不至於餓肚子,能過上有田有地小富生活。

在眾人返回原籍金陵之前,宮中的戴權又傳出一道皇上的口諭,令賈寶玉不必去金陵,令他參加今年的科舉,並且允許其母王夫人陪同留京。

這道旨意突如其來,賈母以她多年的經驗認為,應該是在宮中的元春使得力才辦成的這件事兒。

賈母要賈寶玉一定要勤加讀書,好好把握這次皇上親自給的機會。簡直把殷殷期盼和光複賈家的重任都交托在他身上。

與一個未來的國家棟梁相比,奉旨一同留京的王夫人則十分的不起眼。

眾人隻以為賈寶玉尚未成親,還當他是孩子,所以皇上體恤才留下其母照應他。

本來林黛玉也是跟他們一起去金陵的,在金陵老家那邊完婚。

可是突如其來的聖旨,打亂了這個計劃。

眾人隻能給兩個玉兒匆忙完婚,參加完他們的婚禮,其他人就得返回金陵了。

於是王夫人帶著賈寶玉,林黛玉,一家三口留了下來。

沒出王夫人意外的是,此次的科舉成績賈寶玉榜上有名,雖然在末尾也算是考上了功名。

他之前的學業並不突出,若是被他曾經的老師知道他這麼容易就考上了,簡直會認為這是個奇跡。

不過賈寶玉名次靠後,並不顯眼。

科舉的前幾名才可能會被直接授予官職,像賈寶玉這種名次在最後麵的,要等到職位空缺出來之後才能夠補上。

少則等幾個月,多則要等上一兩年。

若是曾經的賈寶玉,隻要他考上家族自然會給他安排肥缺,現如今可沒有那麼多的銀子打點了。

再次讓寶玉意外的是,吏部竟然還真給他授了職,是欽天監的司曆。

雖然是九品小官兒,也和一縣父母平級了。

更何況還是在京城,自然比做個縣令更加體麵。

欽天監的職能為掌觀察天象,推算節氣,製定曆法,與六部不在一個體係,自有它的招人製度,也很少招收靠八股文考上來的人。

欽天監曆來還有一個特殊的規定:本監官不得改遷他官,子孫世業,非特旨不得升調、致仕。如有缺員,由本監逐級遞補。

不知道賈寶玉怎麼就投了那邊的眼緣,據說還是欽天監的長官親自要的人。

在彆人看來辛苦科舉之後,卻跑到欽天監任職,簡直就是自毀前程。

賈寶玉卻覺得很高興,特彆是在了解了他的工作性質之後。

他本來就對那些滿口之乎者也的讀書人不敢冒,覺得他們蠅營狗苟就為了加官進爵,簡直俗不可耐。

可是欽天監卻不一樣,他對工作內容很感興趣。這裡的環境又輕鬆的多,賈寶玉歡歡喜喜的去上任了。

一開始,賈寶玉成婚之後,王夫人三人隻能住在林府,後來賈寶玉的工作穩定之後,又在旁邊不遠買了一個小院子,算是徹底安頓下來。

昔日的紈絝子弟,今日也能頂門立戶了。

王夫人帶著那塊兒寶玉被召見的次數不多,十年來僅有幾次。

可見,當今聖上對於測吉凶之事沒有忘卻也並不依賴,是一位很懂得克製的聖君。

但是王夫人卻清楚的知道,賈寶玉之所以能被留下來考科舉授官職,要感謝他的伴生玉佩。

不然這個時候,寶玉也和賈環賈蘭一樣,在金陵一邊種地一邊讀書呢。

又過了幾年,賈蘭也考上了功名,來京城投奔二叔和祖母,也同樣踏踏實實的做了個小官兒。

賈家沒有在京城中消失,卻再也不是之前的那個賈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