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太妃來此的目的簡直太明顯了。
這邊剛剛聽說皇上在今天早朝的時候有意讓南安王府的郡主聯姻,明顯是讓南安郡王將功贖罪。
南安太妃舍不得自己的女兒,就立刻琢磨著來找彆人的女兒來代替。
賈府一向與幾個王府交好,與他們走得近,身份又不如他們,幾乎可以算得上是王府的附庸。
南安太妃要找人替女兒代嫁,第一個想到的是就是賈府了。
而太妃的眼光也的確不錯,賈探春雖然是庶出,卻比彆人府中嫡出的小姐也不差什麼,美貌鮮豔如同玫瑰花,性格又爽朗大方,心中也有成算,被嫡母教養的很好,十分拿得出手。
賈母輩分最高,在賈家是最有話語權的。她雖然驚訝於南安太妃的這個突然間的決定,卻覺得是件好事兒,率先陪笑著說道:“探丫頭能得太妃您的賞識真是她的緣法,我沒有意見,由她父母做主就是了。”
說著賈母看向王夫人,這沒意見不反對明顯就是同意的。
賈母卻不能直接說出同意的話,雖說她沒有南安太妃尊貴,也是老封君了,自有她的矜持,便不能一直捧著南安太妃,而把這個任務就交到了王夫人手裡。
南安太妃這次親自駕臨,親自說收他們家的小姐做她的女兒,以為是十拿九穩。
這事成了之後就是把兩家綁在一起,使他們的關係更緊密,賈府對上南安王府自然是賈府高攀,誰會不給太妃這個麵子呢。
何況隻是一個區區庶女,再受寵也有限,所以南安太妃打算和王夫人再客氣兩句,就叫探春出來,她再相看相看是不是很合心意。
豈料王夫人跟她寒暄過後卻說:“此等大事,我也不敢擅自做主,還要問過我們老爺才行,太妃不如稍等一等,我這就派人給老爺送信過去,快馬的話少則五六天就能得到回複了。”
南安太妃有些不高興:“這幾□□中都在商議議和,誰也不知道聖旨什麼時候下來,可耽誤不得。”
王夫人不卑不亢地說:“正是如此我才讓人立刻給我家老爺送信,也怕誤了太妃娘娘的事兒。”
南安太妃臉色有些不好,以為馬上就能定下來,沒想到王夫人把事情支到了五六天之後,但是王夫人說的也有道理,這事情的確應該通知當家人。
此時南安太妃倒是覺得王夫人果然軟弱,什麼事情都不能做主,就連一個庶出女兒的婚事都要問過丈夫才行,不由得對王夫人有了幾分瞧不起。
賈母看出了南安太妃的不悅,在一旁圓場說:“這也應該,畢竟是人生大事,該當他父親知道。若是天氣好的話,也許三四天書信就能來回,必不要太妃久等。”
南安太妃以為王夫人是故意這麼說,顯得她這個做嫡母的仁慈厚道,不對庶女的婚事擅自做主,才要征得賈政的同意,到是也理解幾分。
在太妃看來,這次給賈政送信隻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剛才賈母的態度都表明了,看來是很樂意促成這件事情。對王夫人更是百利而無一害,不僅得到南安王府更牢靠的友誼,還有和親之功。
雖然犧牲一個女兒,可是他們這些穩坐京城的家族才會成為最後的受益人。皇上看在和親的麵子上也會多眷顧一些。
南安太妃心想:大家都是做當家主母的,哪個做嫡母的會真的心疼庶女呢?做做表麵功夫罷了。
如今南安太妃已經認定王夫人肯定會同意,隻不過是麵子上還要做足了。
南安太妃本來是火急火燎的來想見一見人的,見到王夫人這樣拿喬,多少有幾分不快,寒暄了幾句,就直接起駕回府了。
打算等到過幾天賈府回過味兒來,求到王府時候再見探春。
眾人恭送了太妃,又重新回到賈母的屋裡,各有心思。
多數在為家裡即將再出現一個風光大嫁的異國王妃而或震驚或高興。
賈母卻在高興之餘又有點蒼涼,探春畢竟也是她從小看到大的孫女兒,也頗為寵愛。
以前賈母還把她當成一個小姑娘,還沒來得及給她議親,誰想到她這馬上就要嫁出去了,而且還要遠遠的嫁去蠻夷異國,恐怕有生之年也不會再見,所以賈母真心實意的感到了一分蒼涼。
至於邢夫人那就真是又羨又妒了!
邢夫人一開口就壓不住酸氣:“三丫頭可真是有造化!……年前南安太妃來做客,說要看咱們家的姑娘,老太太就隻讓三姑娘還有寶釵,黛玉見了太妃,可見那個時候她就入了太妃娘娘的眼。我們迎春就沒有這個命了,隻能嫁個平凡郎君,說起來這姐妹兩個身世一樣,誰曾想如今的境遇如此懸殊呢!”
賈母並沒有理會她滿含酸氣的話,與對王夫人說:“你怎麼看?不是說要給老爺送信嗎?”
賈母看出她並沒有急著給賈政送信。
王夫人說道:“信是要送,不過,老太太,這畢竟關係到探春的終身大事,她又一向是個有主見的,我想著還是問問她願不願意再做決定吧。”
賈母就知道這個兒媳婦兒幾句話打發走了南安太妃,也沒給人家個準話,是另有原因。
卻也沒想到這個原因竟然是還沒問過探春願不願意。
賈母的心情一時間有些複雜,賈母比誰都清楚,直接答應下來對王夫人有多容易,又有多有利,這可不是誰都能推掉的。
果然,邢夫人已經急著在一旁表示:“還要問三丫頭願不願意?難道她不願意還能回絕南安太妃不成!自古以來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麼到她這兒就不一樣了?”
王夫人說:“咱們都知道太妃認女兒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三丫頭代替郡主去西南沿子,此去山高路遠,又是異國他鄉,還是戰敗之後當做南安郡主送過去的。可想而知,不會受重視,還可能有很多仇敵。這不是普通的親事,三丫頭應該有選擇的權利。”
聽到她用平淡的語氣說句這話,邢夫人不可思議:“要是她死活不嫁又能怎樣,我們難道要為此得罪南安王妃?人家是王府,我們得罪得起嗎?”
老太太其實也是和邢夫人一樣的心態,“三丫頭還小,未必能顧全大局,可不能由著她的性子胡來。”
王夫人說:“三丫頭如果願意那也就罷了,我也樂見其成。如果她不願意,老太太難道能舍得逼迫她?”
賈母說:“舍不得又能怎麼樣,太妃親自發話要人,就算我舍了老臉不同意,我們家拿什麼和王府硬碰硬。”
邢夫人說:“就是啊,為了個丫頭得罪王府可不值當。”
王夫人說:“這一點自然不用老太太費心。大太太也彆忘了,我不久前才為了這西南戰士嫁妝銀子都捐出去了,現在打了敗仗的是南安郡王。
“他沒能力統領大軍導致戰敗,已經是無能的表現。太妃還想把我的女兒送出去安撫藩邦以議和親之事,我若是不讚同,他們何以敢強行用王府的氣派壓人?南安郡王就不怕被文武百官的唾沫星子淹死,名聲也再不用要了。
“何況我們家也不是沒有靠山,宮裡還有一位貴妃娘娘呢,賈家也並不是讓人可以讓人欲取欲求的。”
不論受不受寵,元春當時可是被四王八公一起推上去的,當今皇上親自給的身份,拉出來也能唬一唬人。
邢夫人是沒想過王夫人敢直接對準南安郡王,明顯的,如果南安王府真的想來硬的,她的這個弟妹不但不會給他們麵子,還要扒掉南安郡王一層臉皮。
這在邢夫人眼中相當不可思議,在她看來女人們隻是在內院活動,哪能摻和到男人們的國家大事上去。在她眼裡麵,身份比她高貴許多的南安太妃是不能得罪和得努力討好的存在。
邢夫人覺得受到了驚嚇,簡直像不認識王夫人一樣,而更讓邢夫人覺得離譜的是賈母竟然默認了。
因為賈母說:“那你就好好和三丫頭說說,雖然離得遠一點,要知道這樣的親事也算難得。”
在賈母看來答應南安太妃對賈家最為有利,一個女孩早晚都是要嫁人,嫁人聯姻也是為了鞏固家族地位。
她再寵孫女兒們,在家族利益麵前都是要靠後的。
不過既然探春的嫡母都有先以姑娘的意願為先的想法,她這個做祖母的,難道還要比不過嫡母嗎。
何況老太太已經80多了,也不知道能活到哪天,活一天享受一天榮華富貴,當然要更隨心所欲一些,畢竟家族再繁榮昌盛,日後她閉了眼了也看不到。
大觀園秋爽齋
“哎喲,神天菩薩呀,這究竟是哪路佛祖顯靈啊,我們娘倆翻身的日子終於來了!”
趙姨娘一路過來一路壓抑不住的興奮,到了探春這裡終於忍不住自言自語的出聲來,還在門口就忍不住嚷了起來:“姑娘,姑娘!我來給你道喜來了!”
今天黛玉和惜春都來秋爽齋找探春玩兒,趙姨娘進來的時候,幾個人正在屋中談詩論棋呢。
探春起身問:“姨娘,發生了什麼事兒?”
雖然探春不願與不著調的親娘有過多接觸,但趙姨娘平日裡偶爾想起來了還有個女兒,就會來找一下探春。
不過因為兩人認知不同,眼界不同,可謂話不投機,往往說不了幾句會不歡而散。
畢竟是探春的母親,也比她們高一輩兒,林黛玉,惜春也起身讓座打招呼。
“四姑娘和林姑娘也在呀!”
趙姨娘今天的表情真可以用眉飛色舞來形容,可見是真有什麼喜事兒讓她高興的不得了。
不等探春問,她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說:“今天南安王太妃來了!有個關於姑娘的大好消息,我正是來給你報喜的!
“南安王太妃要收姑娘做義女!以後你的身份地位可不同了!太妃的女兒豈不就是郡主,到時候全家上下都沒你尊貴,你說這是不是大喜事兒!”
三姐妹麵麵相覷:“什麼?有這樣的事兒,我們怎麼不知道?”
林黛玉說:“既然南安太妃如此看重探春妹妹,怎麼不叫妹妹過去說話?”反倒先同彆人說,這事怎麼看著有點蹊蹺。
她們在園子裡住著,與那府裡那邊隔開,到是不知道今天南安太妃登門的事情。
但是對方畢竟是貴客,就算知道了,沒有宣召,她們也不好貿然前去打擾。
趙姨娘說:“這不是我才聽了一耳朵,一時高興就直接過來了,請姑娘的人還沒到呢,估計也快了!這麼重要的事豈能不讓姑娘親自到場。我就說咱們三姑娘是個有福的,沒想到這麼快就應了這句話了。”
趙姨娘很是得意,簡直有一肚子的話要說。
隻是另外三姐妹卻沒有她那麼高興。
探春最初聽到這個消息倒是也有一點兒自喜,隻不過馬上就意識到不對勁了。
對於她這樣的身份,能成為南安太妃的義女,這無異於天上掉餡餅。
可是哪有這樣白來的好事兒,偏偏就落在她的頭上!
南安太妃那樣的身份,能讓她開口收義女,那必然是有什麼緣故的,而探春隻有幸見過太妃一次,也沒說幾句話,表現的很平常。
她也想不出自己有什麼特彆的才能入了這位太妃的眼。
林黛玉跟她想一塊去了,黛玉問:“你怎麼就突然得了太妃的眼緣了?”
探春說:“我不知道,我隻見過南安太妃一次,還和林姐姐,寶姐姐一起的時候啊!”
她們都是聰明姑娘,想的會多一些,當然不會像趙姨娘那樣直接把這突如其來的意外事定義為大喜事。
探春又等了一會兒,也沒人來叫她過去,更覺得趙姨娘聽到的隻是一部分,或是聽錯了。
太妃那麼大的排麵過來,賈府怎麼會讓個姨娘去跟前伺候,也許她就在外麵打簾子的,聽到一句半句就當了真,說不定是太妃正和太太以及老太太說玩笑話。
探春讓侍書去府裡打聽,問問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一會兒,侍書慌慌張張的回來了,神色和趙姨娘進來報喜的時候可不一樣,探春當時就心中咯噔一下:“怎麼樣?”
侍書:“姑娘,我聽玉釧姐姐說好像是南安王爺戰敗了,皇上想讓南安王府的郡主去和親,太妃才找到咱們家來。”
探春的臉色肉眼可見的變得蒼白,甚至覺得有些暈眩。
黛玉和探春一左一右的扶著她:“三妹妹你沒事吧?”
幾個姑娘都是玲瓏心思,立刻就想到了南安太妃想要認探春做義女,原來是打著這個主意,成了南安太妃的義女,就成了郡主,又馬上就要被派出去和親了。和親的對象正是打了大半年的西南沿子。
西南言子距離京城山高路遠,又是異國他鄉,語言都不通,那蠻夷未開化之地,說不定更是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
這根本就是有去無回!
南安太妃舍不得自己的女兒,所以就打著彆人家女兒的主意!
這和趙姨娘說的大喜之事兒完全不同,這根本就是一個噩耗。
林黛玉無力地安慰:“不一定是真的,你先彆自己嚇自己。”
她又問侍書,“太妃娘娘有沒有說讓三妹妹過去見麵?”
侍書為了早日給三姑娘報信兒一路跑回來的,現在順了口氣說:“這會兒太妃娘娘已經走了,太太沒有當場答應,說要問了老爺的意見再給太妃娘娘回話。”
聽到這兒,探春微微鬆了一口氣,不過心還是懸著。
林黛玉說:“你聽到了,舅媽沒同意,這事還做不得準,咱們去求二舅媽和老太太,她們那樣疼你,必然不準的。”
雖是安慰探春之語,說到後來黛玉自己眼角也沁出了眼淚,因為她都覺都覺得這樣的安慰太過乏力,既然南安太妃相中了探春,家裡很大可能會把她送去和親的。
等到送走了南安太妃,王夫人讓人把探春叫過來,跟她說了情況。
“能讓我選?”探春十分詫異,從來沒想過還有選擇的權利。
王夫人說:“也許彆人認為女孩子的親事不應自己做主,可是你是個有主見的孩子,我想問問你是怎麼想的。
“如果今天南安太妃看中的是迎春,或者是你四妹妹,我會直接幫她們回絕。因為她們不合適,也沒能力在那樣的環境下生存,更彆提把日子過好了。今天找你來就是要你自己拿個主意。”
探春在來之前已經做好被太太決定要她代替郡主去和親心理準備。
探春是個明白人,對身處的環境再明白不過了。族人們的不爭氣,哥哥弟弟們隻知道醉生夢死,躲在祖宗餘蔭的庇護之下,一點建功立業雄心都沒有。
其實她早就看出了家族的衰敗,學習了幾年管家,不是白管的。相信除了她,林姐姐和寶姐姐也看得出來。
她常常想著,如果她是個男兒身就好了,她走出去立一番事業,也自有她的道理。可偏偏生就女兒身,隻能困在閨閣之內,等著家裡給安排一門婚事,聯姻嫁人。
探春是抱著一腔孤勇去和親來的,而太太居然說她還有選擇的權利,之前給自己鼓足勁兒提起的勇氣一下子又都消失了。
她也很害怕將要麵對的那些未知,很害怕孤身一個人去異國他鄉生活。
探春忐忑地說:“我若是不去,咱們家豈不是得罪了南安太妃。”
王夫人說:“這就不是你一個小孩子該操心的事兒,那邊由我去說。”
對方畢竟是太妃,要拒絕也要有一個合理的理由。
王夫人覺得給探春在近處定一門親事,不久之後就給她完婚,這樣還說得過去。
王夫人並沒有讓探春立刻下決定,而是給她一晚上考慮,讓她第二天再來說她的決定。
柳湘蓮也去了西南沿子,這次他領著一隊人馬回來送信,趁著還沒離開京城,來見見昔日朋友。
聽寶玉說了對太妃登門,及對三妹妹處境的擔憂,柳湘蓮再也坐不住了。
本來他以為還得奮鬥兩年,他的身份才能拿得出手。可是已經沒有時間了,他立刻打點一切,讓他本家的一個嫂子來賈府提親。
王夫人正愁到哪裡去找一個合適的女婿,他就自己送上門來了。
探春晚了一晚,原本都想要答應了和親,這樣不給家裡惹麻煩也不會得罪南安王府。
當她得知柳湘蓮讓人來提親的時候,心中狠狠一震,到了太太麵前,說要去和親的話,也遲遲說不出口了。畢竟柳湘蓮正是讓她春心萌動,愛愛心怡的那個人。
看探春的表現,王夫人已經明白了她的選擇,到是不知道這兩是何時暗生的情愫,不過那已經不重要了。
賈赦賈珍等人覺得犧牲一個探春,讓她去做和親郡主對賈家大有好處,都支持南安太妃認乾親的決定。
王夫人卻不會考慮他們的意見。
畢竟兒女婚事是父母之命,除了父母,其他族人也隻能提些意見而已,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就算是老太太也沒有越過王夫人和賈政去給探春定親的道理。
王夫人強勢起來,到是沒人跳出來堅決反對,一來這些年她積威不淺,二來彆人也怕她真的和南安太妃對上,使賈家更無法收場。
那日在賈母房中的談話,已經通過邢夫人的嘴傳到了彆人耳中。
王夫人唯一要說服的就隻有賈政一個。
這麼多年的相處下來,王夫人自然知道賈政最在意的就是他的地位。
若能鞏固地位,他當然不介意送一個女兒去和親,可是正因為他如此在意身份和地位,也害怕被人牽連。
就如當初失了勢被抄家的甄家,賈政是不欲與之有任何牽扯的。
王夫人在去信中反複變著花樣提醒:皇上委以重任,把第一次登基之後的戰事交給他,可是南安郡王卻難當大任,是敗軍之將,這無異於狠狠的打了皇上的臉,讓當初那些不支持開戰的反對派看了笑話。
回京城之後皇上最多是不遷怒他,但是想要簡在帝一心那是不可能了,讓皇上重用更彆指望。
如果情況不好的話,可能都會被治罪,或者是閒置幾年之後再受打壓,或被徹底奪權。
南安郡王回京後的情況究竟如何真不好說,總之不會好就對,畢竟君心難測。
賈政應該知道最近皇上對老臣們的態度並不好,繼甄家覆滅之後,史家也被抄了,就是史湘雲他們家。
這些有親的人家接連出事,已經使得賈政有些戰戰兢兢。
王夫人的來信更是提醒了他,還是最好不要和南安王府摻合到一起,平日裡都說四王八公關係好也就算了,畢竟是一大幫子人,法不責眾。
可是這個時候摻合到和親當中,還用自家的女兒去代替郡主,和南安王府的牽扯就太深了,這讓對南安郡王戰敗不滿的皇上會怎麼想?
而且皇上也不會領情,他家嗯豈不是白白搭上一個女兒。
賈政也不敢冒這個風險,便聽王夫人的意見,賈家不去摻和此事。
至於探春的婚事,他人也不在京城,隻能交由王夫人全權處置。儘快安排一門婚事,才不至於太得罪了南安太妃。
於是王夫人便直接給探春和柳湘蓮定了親,就說他們夫妻兩個早就看好了柳二郎做女婿,雙方早已看好,隻不過沒下定,這次柳湘蓮終於有空閒,便把親事定了下來。
幾天之後南安太妃再次登門知道這個消息,自然十分惱怒。
不過她就算再氣惱,如今的當務之急是趕緊再找一個能頂替她女兒和親的人。
拂袖而去的南安太妃顧不得找賈家的麻煩,立刻思索起其他人選,可惜並不是那麼好找的。
要在她交往的官員後宅找一個模樣,性情,不輸給郡主,不給皇室丟麵子的女孩子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而且並不是她相中了人家,人家的父母就舍得把女兒白送出去。
願意賣女求榮自動送上門的人家也有,可是太妃又常常看不上這樣人家的女孩子,覺得她們樣樣都不行,就這樣事到臨頭,她還在挑挑揀揀。
聖旨突然降下,由南安府的昭華郡主和親。
南安太妃麵對聖旨已下的情況,就算是再護女心切想選個丫鬟代嫁,或者再讓彆人頂替,那是萬萬不敢的,皇上已經點名了她的女兒。
若是她真敢搞那些小動作,送走的不是昭華郡主,隻會讓得知真相的皇上治她的欺君之罪,而南安郡王被清算的時候可能會更慘。
後來,南安太妃隻能哭哭啼啼的在朝廷送派兵駕時,把親自教養長大的女兒送走了。
這樣一來,南安太妃倒是把一開始沒答應她的賈府恨上了。
王夫人當然知道得罪了南安太妃,不過就算重來一次,她同樣會這麼做。
賈母等人雖然覺得失了個機會很可惜,很是唏噓了一陣子。不過,這是賈政夫婦自己的決定,他們也不好多說什麼。
如邢夫人,頂多說幾句酸話罷了。
賈母覺得自從把元春送進宮之後王夫人就變了很多。
這一次王夫人的選擇更是出乎意料,拚著得罪南安太妃也不送探春出去和親,賈母深思過後,自認為理解了王夫人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