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1 / 2)

陸辭所上的奏疏, 很快就經由官遞之手送至汴京,到了王旦手裡。

王旦雖身係萬務, 但對陸辭這位他費了不少心思保全的才俊, 還是十分看重的。

於是在諸多奏疏中,他率先擇出了陸辭的這份, 就著明亮燭光, 聚精會神地讀了起來。

讀完後, 他揉了揉發酸的眉心, 唇角卻微微上揚,流露出一絲欣慰的笑意。

——隻憑這一份奏疏,他就能看出陸辭何止是沒有辜負自己的期待,甚至可以說,他怕是小覷了對方的能耐了。

原本陸辭連中三元,直接被官家欽點入了館閣,又在大火中救書得力, 居功甚大,一躍晉升為太子舍人和戶部員外郎, 不可謂仕途正旺。

未及弱冠的郎君,本就容易氣盛,加上一路坦途通暢, 鋒芒畢露,恩寵在身,更易生出傲氣來。

在邀陸辭上門時,王旦已做好了對方毫不領情的準備。

不料陸辭不但領悟了他的用意, 在遠離汴京的風光神氣,單獨策馬赴任遙遠汾州時,始終是微微笑著,毫無半分不情不願。

這一去數月,王旦都沒聽到多少消息,隻知人是上任了。

就在他猜測,陸辭怕是見過汴京的繁華,難耐地方上的清苦而工作繁雜時,對方就折騰出這麼一份叫他眼前為之一亮的奏疏來。

不驕不躁,在位謀政,最是難能可貴。

在京中時,陸辭的表現要沉穩內斂、低調謙遜許多。

相比之下,到汾州之後,他反倒表現出了幾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可獨當一麵的魄力。

王旦得此驚喜,心情都被帶好了幾分。

他將這份奏疏單獨擺在一邊後,才繼續讀起了來自其他地方的折子來。

等他全部過目了一回,已是三更半夜了。

若換作十幾年前,王旦怕還要再熬一會兒。

但隨著年事已高,加上積勞成疾,他亦覺得身體每況愈下,這下不敢逞強,就在下人的服侍下稍作洗漱,旋即更衣就寢了。

早朝上仍是寇準一派與王欽若一派鬥得不可開交,揪著對頭黨羽中的雞毛蒜皮事吵吵嚷嚷,官家一臉興趣缺缺,哈欠連天。

王旦眼觀鼻鼻觀心,好似一樽泥塑木偶,全然無意參與進去,心裡卻浮現出淡淡的哀緒。

不論是天書鬨劇,還是寇準與王欽若的鬥爭,隻因真正有能力左右局麵的陛下選擇了縱容或默許,他便隻能默然接受。

這麼些年來,他就是明麵上全力以赴地配合,再在事後付出雙倍的心血和精力,去彌補之前被迫犯下的錯誤,兢兢業業地穩定朝局和天下。

然而人力有窮時,歲數亦有儘。

王旦隱隱約約地意識到,自己快油儘燈枯,已是強弩之末了。

他之所以不惜出□□霆、打包括寇準在內的所有人個措手不及,也執意勸定皇帝,讓其同意將陸辭形同於‘放逐’出權力核心的汴京,遠離這場不知要持續多久的爭鬥的原因,正是出於這份急切。

他實在太急於尋覓一位,足以接替自己一直以來真正意誌、甚至更上一層樓的青年才俊,來繼續補這窟窿了。

曾經,他將希望放在了寇準身上,最後卻隻收獲了失望。

然而做出選擇的人,說到底還是他自己,於是王旦也不願對寇準多加責備了。

但吸取過這教訓後,再換在陸辭身上,王旦就心知行動快的重要性。

他並不是擔心著鐵定要誤會他用意的寇準的感受,而純粹是忌諱王欽若的陰招。

有過受其讒言誣陷的翰林學士李宗諤的前車之鑒,他對這尤其熱愛於損人不利己之事的陰毒小人,自是憎惡之餘,也防備到了極點。

——落得如此局麵,要怪,還得怪他當初不聽李沆所言啊!

王旦垂著首,極輕地苦笑一聲,便斂了神情,恢複一如既往的肅容,帶著一堆沒機會在早朝上展示的奏疏,全在散朝後求見陛下去了。

“王相來了啊。”

趙恒見是王旦來,勉強放下手裡的道經,給其賜了座,又輕咳一聲:“說。”

王旦裝作沒聽出官家的心不在焉,一本正經地將擺在最上頭的陸辭的奏疏,給輕輕地推了過去:“此奏疏出自攄羽之手。臣讀過後,不免有些感歎,他雖年紀尚輕,卻已知幾分治州的繁難了。”

“哦?”聽到陸辭的表字後,原本隻是強打起精神來應付王旦的趙恒,才真正生出一些興趣來:“我倒要看看,由我親點的那位陸三元,到底寫了什麼。”

皇帝的興致,就如王旦所料的那般被勾起來了。

見一切順利,王旦隻微微一笑,安安靜靜地等著。

他讓陸辭走的這手以退為進,哪怕彆人難以洞察玄機,但的確不是一步差棋。

離京去外地任官,最怕的不外乎是就此沉寂,被官家遺忘,恩榮不複。

或是奏疏被有心人阻撓,難以上達天聽。

但有王旦把持,穩坐朝中,就不可能出現這兩種頻見的情況。

當初要勸服對陸辭正喜歡著的官家同意將人外派,王旦也費了好一番功夫,還好舉對了例子。

一聽王旦將當初太宗皇帝有意貶謫寇準之事翻了出來,才真正戳中了趙恒的隱秘憂心。

先帝對彼時還年輕氣盛的寇準的極其器重,不比他對陸辭的還要來得厲害麼?

這都成就了怎麼個牛脾氣?

趙恒一想到寇準這一活生生的礙眼例子,才徹底鬆了口,同意把陸辭放去外地任官了。

隻是一晃過去數月,加上王旦和寇準等人的偶爾提醒,趙恒不免對難得一見的三元及第、還是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陸辭,有了一些掛念。

王欽若倒是有意攻擊陸辭。

然而陸辭都被明著平調、實際貶到外地做官去了,在陛下眼裡,正是最受了委屈的時候。

若對其窮追猛打,反而容易有反效果。

王欽若斟酌後的結果,就是伺機而動。

王旦一直暗中觀察著王欽若的動靜,見其不動,也絲毫未放鬆警惕。

對臣下們的這些心思,趙恒隻知一半,也不甚關心。

若說他起初的認真,全因陸辭給予他的印象素來不錯,在真正讀起來時,就被這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證據充分、計劃縝密而遊刃有餘的內容,給徹底驚豔了。

“養育人才,用為異時興起太平之資,其所以忠於國家……”

念到喜歡的內容時,趙恒還忍不住直接念出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