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1 / 2)

與其他黨項人不同的是, 趙山遇的的確確下定決心舉家降宋,對陸辭所懷抱的自非惡意, 而更多是緊張地進行觀察。

陸辭一邊優雅地沏茶, 一邊保持著大方的微笑,在將茶盞推過去前一直不發一語, 給足了趙山遇平複下來的時間:“慢用。”

“多、多謝陸秦州。”

趙山遇與宋商沒少打交道,雖談不上精通, 漢話著實算說得不錯的了。

於是在接了茶後, 趕緊以漢話向這位據聞說一不二的秦州長吏給道了謝。

聽得他那口蹩腳的漢話,陸辭微笑不改, 狄高二人則忍不住皺了皺眉。

——公祖的黨項話才學了一年不到, 可比眼前這人要好太多了!

隻是出乎二人意料的是, 分明操得一口流利黨項語的陸辭, 卻未如他們想象的那般以黨項語同人進行交流,而是麵不改色地忍受著對方的怪腔怪調, 甚至聽得一臉認真。

倒是他們, 若隻是些常聽好懂的話倒罷了,但凡碰到易混淆的那些, 就得苦思冥想許久, 才能靠著下文分辨出來。

在陸辭看來, 趙山遇帶來的黨項貴族內的驚天消息,可比計較那口破漢話要重要上太多了。

按對所言,彆看明麵上的黨項王還是李德明,但從幾日前起, 實際掌權的就變成世子李元昊了。

原來李元昊先是公然襲擊榷場,擄走宋廷高官王欽若,又中了宋軍埋伏,失了一千黨項精銳……這麼大的動靜,自然不可能不驚動其父李德明。

李德明初初聽聞時,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前不久尚且應了徐徐圖之的,怎就眨眼功夫,大斧便落下去了?

還一下劈歪,狠狠地砸中了自己的腳!

對於李元昊年輕氣盛才中了宋人奸計這點,李德明非但無法理解,隻感到深深後怕。

他輾轉反側幾宿,越發不安。

一方麵是唯恐受了李元昊的連累,讓自己多年來臥薪嘗膽的心血皆付諸東流;一方麵又是著恨極了對方不聽勸解、還越過自己行事的出格做派,便起了廢其世子之位的心。

儘管一直以來他頗以李元昊為傲,但此番榷場之禍,足見其之桀驁、已至藐視王權這一地步,著實觸碰了他的逆鱗。

若還高高拿起、輕輕放下的話,往後族人哪兒還將自己這一黨項王放在眼裡?怕是乾脆聽從李元昊的號令了!

倒不如將元昊搶先一步交至震怒不已的宋廷手裡,多半便可表明態度,算是有所交代,爭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以宋廷素來軟弱好欺的做派,隻要姿態放低,元昊也不至於真傷了性命。

隻是打定注意的李德明,渾然不知,自己親手蓄養、放縱出的這頭豺狼虎豹,不僅洞察了他的心思,還將宋太///祖登極前的那點貓膩弄得清楚,甚至還仗著比他果斷狠厲這點,來了個先下手為強。

趕在李德明集結精銳,要秘密拿下李元昊前,嗅到危險氣息的李元昊已搶先一步,殘忍地來了個將計就計,將最有實力同他爭奪世子之位的弟兄暗殺不說,還將李德明本人重傷,軟禁起來。

待包括趙山遇在內、深受李德明恩惠的那黨項貴族得到消息,一切竟已塵埃落定了。

李德明生死未卜,人也不知在何處,他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渾身浴血的李元昊漫不經心地坐在王座之上,自立為王,徑直朝他們發號施令,部署分兵三路討宋的事務。

且不說趙山遇根本不看好一直有野心勃勃的吐蕃環伺,遼國則擺明作壁上觀的黨項族人能否再抵禦發怒的宋軍,單是李元昊是奪了於他們有恩的前黨項王李德明之位這點,就足夠讓他們對其心懷怨恨。

人心散亂,饒是自知犯了眾怒的李元昊及時以殺止亂,也防不住趙山遇等人的離心。

隻是旁人姑且要多猶豫一會兒,遠不比趙山遇的堅決——他當晚就帶上積存多年的財物,率妻兒親屬數十口及所屬部落,日夜兼程地來到秦州城門下,孤注一擲地投宋了。

趙山遇自知所投的時機極為敏感,為取信於陸辭,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儘。

然而他所知西夏的軍事情報到底十分有限,且因其出逃事泄後,李元昊暴怒之餘,必定會對作戰計劃進行調整,以免再在宋人手中吃個大虧。

這也就意味著,趙山遇所提供的信息,大多無法再起用途。

陸辭對此自是心知肚明,卻還是耐心地聽完了趙山遇的講述,末了還親自起身,將人客氣送出內廳。

等他重返廳中,就見狄高二人一臉凝重的模樣,不由失笑,隨口問道:“你們認為如何?”

狄青與高繼宣對視一眼,狄青便率先回道:“回公祖,我與高弟皆認為,此人應是可信。”

“不錯。”陸辭頷首:“我亦如此認為。”

若非李元昊直接奪了李德明的位,那李德明縱使再能忍,也不可能放任對方至如此地步,而勢必要做出些懲戒的舉措來。

隻是李元昊這一手棋,從最後結果來看固然沒有下錯,但也不可避免地失了一部分民心了。

高繼宣則一臉不懷好意地好奇道:“隻不知權力更替後,那位王尚書可還好。”

對於李元昊的反應之果決,陸辭又非神人,自然未能預測到。

按常理推斷,哪怕李元昊再想發戰,也會因李德明的壓製而不得不偃旗息鼓,而王欽若的安危也就能得以保障,頂多吃點苦頭罷了。

能讓朝廷不得不正視黨項的野心和威脅,陸辭一番籌劃的短期目的,也就徹底達到了。

卻不料李元昊為保全己身,寧可選擇弑兄傷父,以如此不光彩的方式上位——這也就意味著,他不得不靠與宋廷真正開戰,來暫時抑製內亂苗頭,再靠爭取出來的備戰時間,來緊急梳理內務了。

兩國即將交戰,被迫做了‘來使’的王欽若能否僥存,就全然取決於朝中到底有多少人想他活,願意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了。

可想而知的是,急缺物資的李元昊,必然是要獅子開大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