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1 / 2)

七零年代小美人 三春景 10061 字 3個月前

“到站了,下車、下車!”

順義縣離首都並不遠,從首都到順義縣縣城的火車站,即使是這個時候速度很慢的綠皮火車也用不了多久。一群學生一路唱著歌兒聊著天,還有人在火車上打撲克,沒過多久,就有領隊的老師告訴他們可以準備下車了。

相比起首都,順義縣一個縣城肯定要差很多了,不過大家也沒工夫多看...帶隊的好幾個老師就像是母雞趕小雞一樣,把他們先轟下了車,宣布:“整整隊,班乾部數數人頭,咱們還得去公社生產隊。”

學農、學農,肯定是要深入農村的,大家當然不可能在縣城這邊久留。

不一會兒,各個班的班乾部將人數清點完畢,確定沒有人落下或者跑丟,這才排隊,然後在老師和一個農村乾部樣的人身後,步行離開車站。

是的,步行,他們得步行去到和學校對口學農的生產隊,接送車輛想都不要想。據說有一些牛車、馬車,會用來運送他們的行李,至於他們的人就沒有這個待遇了。

好在這個時候的孩子戶外運動量都不低,停課鬨革命的時候還流行過步行上京,或者重走長征路的呢!如果不是孩子們的體力確實不錯,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活動流行的。

所以這個時候說步行,大家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反而覺得坐了這麼半天火車,可步行走走、呼吸新鮮空氣,還不錯呢!

毛思嘉和於欣並肩走著,相比起其他人,毛思嘉手上多了一個不算輕的布袋,於欣在她手勒的痛的時候還會接手,幫她提一會兒。

從縣城到他們學農的生產大隊並不遠,步行也不過一個多小時。雖然後麵一截鄉村小路挺不好走的,但總體而言大家興致勃勃而來,並不感覺哪裡有辛苦到。所以直到生產大隊,依舊是鬨哄哄的。

到了生產大隊,五個班的學生又分流到不同的小生產隊。

又走了一截路,毛思嘉他們這一撥才分到了自己所在的‘九隊’。

對於他們這些學農的學生,生產隊還是挺歡迎的,九隊的生產隊隊長握住老師的手,滿臉笑容:“等了你們好久啊!”

又看向毛思嘉他們一班學生,熱情道:“我們農民與知識青年是親如一家...”

都是一些此時絕對政治正確的話,但是看表情能看出一個人是真心還是假意。從毛思嘉的感覺來說,這個乾部應該是真心的。

不過仔細想想也不奇怪,生產隊這種地方並不歡迎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但卻挺喜歡學農的學生的。這其中的原因無非是‘利益’二字而已!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要在落戶農村分工分,共享生產隊勞動成果的!如果一個生產隊地多人少,根本乾不過來,他們肯定歡迎知識青年作為勞動力到來,但事實就是,此時的農村並不缺乏勞動力!

這種情況下,生產隊能喜歡知識青年才有鬼了!隻是因為政策把這些知識青年送來,不得不接受而已!

學農的學生則不同,他們來勞動,和貧下中農打成一片,但他們隻是勞動,最後卻不會分享勞動成果!甚至吃飯什麼的,他們也是有糧票,交了夥食費的!這樣一來,他們就是不用成本的勞動力!

雖然這個勞動力乾活肯定比不上生產隊自己的勞動力,但人家是不要錢的!人家都不要錢了,這樣還要什麼自行車?

這種友好是體現在方方麵麵的,九隊隊長很快給學生們安排了住宿的地方,讓村子裡條件比較好、有空餘房間的人家各領幾個學生回去。因為這是生產隊內部早就商量好的,所以這個時候也沒什麼可耽擱的,事情辦的很快。

毛思嘉、於欣,還有另外兩個平常關係沒那麼親密,但也相處不錯的女同學,張佳佳、鄭娟結成了室友(如果沒有結成室友的,就會被隨機安排在一起)。跟著一個頭上包著頭巾的中年婦女,往村子深處走去。

毛思嘉第一次見這個時代的農村,一雙眼睛好奇地兩邊張望。

那中年婦女也看到了,笑說:“你們這些城裡學生都沒見過農村吧?我們這兒條件算是不錯的,不會讓你們吃苦的...以前咱們這兒可窮了,本地閨女都往外跑,後生娶不著媳婦兒,現在可好多了,都是領導人的恩情!”

這話並非大話套話,她本人是真心這麼認為的。

毛思嘉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多說什麼,對方說什麼她都是點頭。

這個村子確實是這個時候條件不錯的農村,如果條件太差,也不太可能成為學校學農的基地。這不是說學校歧視相對較窮的農村,而是一般的農村不夠顯眼,在上級單位那裡沒有知名度,根本安排不上學農。

學農基地什麼的,又不是學校直接和當地對接的。

毛思嘉一眼看過去,能看到一些土坯茅草的房子,但是並不多,磚瓦房占多數,光是這一點在此時的農村就是少數了。她好像聽人說過,七八十年代的農村還很多茅草屋,茅草屋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漏雨,對於生活在其中的人來說,滋生在茅草中的蟲子才是最困擾的。

有的時候就坐在那裡,蟲子就掉下來了。如果廚房在室內,需要生活做飯的,又或者乾脆隻是晚上點個油燈,煙氣、火氣起來了,熏烤到上麵的茅草頂,蟲子更是會撲漱漱地往下落。

對於蟲子多的夏季,這簡直就是災難!

相較而言,磚瓦房就沒有這些問題了。隻是磚瓦需要錢,這個時候修一幢三間的磚瓦房,就算是節省一些,磚瓦恐怕也得三四百塊錢了,再加上木頭、石頭、三合土(這個時候水泥在農村還非常少見)等等材料,以及人工(這個可以很省,因為村子裡修房子都會在農閒的時候互相幫忙,所以很多是不收錢的,但是總得準備比較好的飯菜招待村人,講究一些的還會備點兒小禮物,像是煙酒什麼的),怎麼也得四百多。

這個時候農民收入才多少錢?

不同於城市居民進廠當工人,一個月總有幾十塊的工資。就算是剛剛上班、工資很低的崗位,隻要是正式工,也得有接近三十塊,這就是一個底線!

這個時候的農村,貧窮程度,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是很難想象的!

農民出工算工分,一般來說正常的家庭,處於隻有兩個壯年勞動力,同時孩子又沒有長大時期...夫妻兩個,工分在□□千分是正常的,這其中既有勞動工分,也有彆的工分,比如給公社養豬什麼的。

□□千工分算多少錢,這個不好說,看各地工分分值吧。有的農村效益好一些,工分就值錢,有的地方效益不好,每年收糧也不多,工分自然就不值錢了。

有些人覺得農村分糧,這一點比城市好。其實這是不對的,農村分的糧食並不是白給社員的,而是會從工分賺的錢裡麵扣出糧款。所以才有一些家庭,人口多,勞力又經常偷懶,評不上高工分,最後一年下來不止拿不到錢,反而要倒欠生產隊糧款。

不過這也是極端情況,隻能說正常的家庭,年收入一兩百塊是有的。

這是扣除糧款,以及從生產隊領取各種農產品的花費之後得到的錢。除此之外,家庭還有開銷,比如孩子讀書買個本子,大人抽煙,買點兒煙葉。還有針頭線腦什麼的,農村生活很多都能自給自足,但也免不了有開銷的時候。

這樣一算,一年下來能攢下一百出頭就算是好的了。

對照三間磚瓦房所需的錢,就會發現想要像樣的房子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所以說,這個時候城市住房條件差,但農村也好不到哪裡去。隻不過城市居民居住條件差是因為沒有地方修房子,實際上也不許亂修亂搭,搭個小廚房就算是打擦邊球了。而農村則是另一個問題,受限於經濟條件,根本沒錢修比較好的房子。

這樣看來,有著這麼多磚瓦房的生產隊,確實是條件很好了。

這個帶著毛思嘉她們的中年婦女姓馬,毛思嘉她們叫她馬阿姨,她似乎還因為這個稱呼有些不好意思——走不了多久,她家就到了。

“我愛人和我前年才搭起這房子,從家裡分家出來單過!家裡有四個孩子,能空出一間房子給你們,你們來看看。”馬阿姨推開籬笆的活動門,朝屋子裡喊道:“大丫,出來迎迎,有客人!”

沒人應聲,馬阿姨有點兒不好意思地道:“我家大丫和你們差不多大,最多大一兩歲,本來想讓她幫你們打掃屋子的——看,就是這間!”

其實屋子是提前打掃過的,一看就能看出來,說是幫忙打掃,應該是幫毛思嘉她們安頓行李。

看到住宿環境,於欣她們都鬆了口氣,之前她們都聽說過農村住宿條件差,心裡是很不安的。這個時候看到是這樣的環境,有一種比預期還好的感覺。

這間屋子並不大,臨窗的方向是大通鋪,看得出來底下是能燒炕的,不過這個季節用不著,這就是一單純的‘床’。毛思嘉估計了一下炕的長度,並不算長,但睡四個身形不算大的小姑娘還是夠的。

隻是毛思嘉睡慣了大床,估計大通鋪分給她的部分也就是普通單人床大小的空間,怕自己會有些不習慣——事後證明她想多了,每天做農活是很辛苦的!這種情況下倒床就睡,根本沒有所謂的不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