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在六十三弄三十五支弄,房子其實是顧阿婆家抗戰逃難時蓋的,離金司徒廟很近。顧阿爹算是入贅。
顧阿婆姓徐,閨名尋芳。徐家祖上是鹽商,很有些家底。她娘為了讓她像三個姐姐一樣嫁個好人家,四歲一過就把她綁在床上開始給她裹腳,腳趾頭斷了爛了化膿了也不能半途而廢,三四年裡她無數次哭得滿地打滾拚命撞床架子到處找剪刀要剪開裹腳布。她娘也哭,一邊哭一邊用細細的藤條抽她。到了九歲才裹出一雙三寸金蓮,彎、瘦、小、尖,樣樣沒得挑。十三四歲時,媒婆上門來都嘖嘖讚歎:真是瘦西湖第一美女,定要配個好人家。
每次說到這裡,陳斯江都會很擔心地問:“格麼媒婆想讓儂幫撒寧結婚呀?(那麼媒婆想讓你跟誰結婚呀?)”媒婆她知道是什麼樣子,阿舅畫過,額頭上貼著狗屁膏藥,鼻子旁邊長著一顆大大的痣,上麵還有兩根毛,嘴巴跟阿舅在梅蘭照相館櫥窗裡的照片一樣,塗得血血紅。嘖嘖嘖。
顧阿婆握著她的頭發浸到洗臉盆裡,輕輕搓了十幾下,細細打上香肥皂:“喏,有吳家的三少爺,他爺爺做道台的,他爸爸在北洋政府農商部當官,家裡有個藏書樓。”
斯江捏著小毛巾擦擦額頭上的肥皂泡,像模像樣地搖搖頭:“勿來噻哦,舊社會的官,都是壞人,要被打倒的。”
“嗯,還好沒說成,不然我也隻好去黑龍潭種田嘍。”顧阿婆是前年從顧東文的信裡才聽說揚州吳三被下放到昆明黑龍潭種田的事,雖然當年八字沒有一撇,不過她去道台府吃過一次茶,那位劉夫人很和善,給她們看了吳三在揚州中學的校刊上寫的《救亡歌》,委婉地勸她娘給她放腳,最好請先生教她識字,是個好人。
“還有呢?吾想聽那個大元帥——”斯江打了個還帶著黃魚味的嗝繼續關心,砸吧一下嘴,還是很委屈。
“什麼大元帥,那是路家的少爺,他爸爸當過孫大元帥中將參軍,家住在鬥雞場,就是窮了點。”顧阿婆把斯江沾上肥皂泡的小手也洗了洗:“他後來跟南河下我一個表妹結婚了。”
“因為你那個表妹沒裹腳?還在學校讀書,對伐?”斯江笑著問。
“嗯呐,還好沒說成,不然成了投敵分子嘍。”顧阿婆也哈哈笑,胡家表妹解放前夕跟著路家去了台灣。
等念叨完幾個曾經的後備外公人選,斯江照例嘴甜了一把:“嘖嘖嘖,還是阿拉外公好。”她猶豫幾秒後還是忍不住出賣了自家阿娘:“外婆,阿娘前些時港儂吹牛(奶奶前些時說你吹牛),她說你家老早在揚州沒錢的。”
顧阿婆笑彎了眼:“哪有什麼錢哦,我老子就知道抽大煙,四個兄弟也沒出息,家裡養了個戲班子天天唱大戲。日本人打過來的時候,統共就翻出來八根大黃魚(大金條)逃難。出揚州城的時候一百多個人,到了上海一家門就隻剩十個人不到了。”
聽到大黃魚,陳斯江的小臉垮了下來,又不明白太外公太外婆乾嘛要帶著黃魚逃,路上燒黃魚餛飩吃?
顧阿婆搖頭歎氣:“你們小霞子(孩子)命好,出生在新社會,不愁吃不愁穿不怕打仗。我們多苦啊,辣個時候,你太外公用兩根大黃魚才換到幾輛三輪車裝家私,才走到黃橋就被人搶,紅木箱子大黃魚沒得了。靠你太外婆棉襖裡縫著的一對八兩重的金鐲子,換了二十幾個黃橋燒餅這才走到上海。”她講得興起:“呐,我這雙小腳,乖乖隆地咚,走了十裡路不到就爛了,一路走一路流血,不敢不走啊,後頭日本人打來了。我三個姐姐,你的姨婆們,都是一樣的小腳,走不快,夫家沒人管她們,都死在江北了。”
斯江洗好了頭,從竹躺椅裡坐了起來,捧住外婆的臉認真地親了好幾口:“外婆可憐的哦。”又彎腰去摸那雙小腳:“小腳腳也可憐的哦,還痛伐?”
顧阿婆笑眯了眼,摟住她親了又親:“還是我們斯江乖乖曉得疼人。你媽媽舅舅姨媽沒得一個好東西。他們看到我的腳就嫌棄,嫌難看嫌味道臭嫌我小腳丟他們的人,良心都被狗吃了。”
“儂罵伊拉打伊拉呀,請伊拉切排頭。(你罵他們打他們呀,給他們吃苦頭。)”斯江又生氣又難過:“外婆你最可憐了。”
門外的顧北武靜靜站著,二十幾年來他第一次聽到母親的抱怨。母親沒說錯,他們兄弟姊妹的良心是被狗吃了。
他想不起來自己幾歲時注意到了那雙畸形的腳,是被嚇到還是被惡心到大概兩者都有,反正根本不願意再回想。後來破四舊,萬春街隻有陳阿娘和母親是裹小腳的女人,她們兩個被拖出去當眾剪掉裹腳布,再一起掃了三年公廁。大姐早早地嫁給海員搬去了複興島。二姐一畢業就報名去了新疆。她們在家的時候幾乎不怎麼跟母親說話,甚至避免看向她,似乎看到她就也淪為了封資修,起碼是被封建殘餘玷汙了。他上初中的時候,還有人把裹腳布樣的東西扔在他頭上,那是他第一次下狠手打架,一舉成名。但就算天天去掃公廁,他母親也沒抱怨過,回家後獨自躲在帳子後麵洗上半天,那雙殘廢的變形的小腳再也沒露出來過。他還不如斯江呢,三歲的孩子都知道那不是她的錯,那雙小腳讓她吃了那麼多的苦流過那麼多的血,她才是最可憐的。
門裡傳來斯江一如既往的掙紮聲:“外婆儂再加點冷水,燙色了燙色了(燙死了燙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