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2 / 2)

那怎麼能一樣!一般外省來的官家子弟都要在京裡冒籍考試,圖它考的人少、錄的人多,宋時這真正的北人竟要去福建考?

桓升簡直想問他一句是不是瘋了,但想想宋時不在京裡,他們家也少些尷尬,於是硬把話咽回去,強作鎮定道辭離開。

等他走了,宋縣令才繃不住地拽住兒子問:“你怎麼竟要在福建考?我都替你打算好了,反正有桓淩賢侄在汀州,這回你就不用跟我回武平,留在京裡好生複習一年半,或者就在國子監坐監念書……”

宋時冷靜地拆開他父親,反過來勸他:“父親隻是怕我在南方考不好,可我在家裡複習,又沒個好先生指點,又如何學得好?若是在京裡坐監,那桓家大哥也在國子監,我們見麵也是兩下尷尬,桓老大人又在禮部——”

他其實倒不覺著桓侍郎一個國家領導會親自出手對付他,但他畢竟跟周王妃有過婚約,如今周王又拖著不能成親,萬一他在京裡晃多了,讓人想起來造出什麼流言……

人家王爺、閣老是不怕的,他一個小透明生員可背不起這鍋!

福建山高皇帝遠的,傳什麼都傳不到他身上。再說福建有桓小師兄當老師,他一個全國能考到二甲前十的學霸還教不出一個舉人麼?

宋時細細地給父親講了這道理,安慰他:“咱們在福建過得太平安生,讀書風氣又濃,何必一定要留在這邊?反正縣裡土豪劣紳都清理了,府尊與布政使大人也看重爹爹,大不了往後我就不再管縣裡的事,專心跟著桓師兄讀書了。”

罷罷,都是這樁婚事鬨的,也不知皇上什麼時候才肯讓周王成親!

宋大人帶著兒子和一腔憂心皇室子嗣的忠心離開了京師,另一群比他更憂心國本的大臣也聯名上本,請當今快讓欽天監挑好日子,安排周王娶妃。

從來都是定下王妃之後即刻叫欽天監選日子、禮部呈儀注的,這麼拖著實在有傷朝廷體麵!

內閣、都察院、郎署眾人聯名上本,新泰帝仍是不為所動,批下了和去年一模一樣的聖諭——內庫缺錢,不足以為周王娶妃。

禮部尚書兼首輔張瑛再度上書力諫,天子卻仍不接受,反把諫本直接摔在朝堂上,痛罵眾臣:“周王是朕之長子,雖非嫡出,身份亦極尊貴,娶親之事豈能如此敷衍?不過區區三萬兩,也辦得成親王的婚事麼!國庫不出銀子,朕隻得從內庫自為周王添錢,如今內庫的銀錢亦不夠辦一場配得上他身份的婚事,難道你們就讓朕的長子受這等委屈!”

三萬兩的婚禮比照前朝親王,已經是破格了,還要添多少?

戶部尚書王直不得不站出來勸諫:“回陛下,各地養兵、賑災、備荒……都須國庫支錢,豈能一而再再而三撥入內庫?且去年戶部已撥了一萬兩銀子入內庫……”

新泰帝卻毫不體諒他,隻道:“朕年前接到巡按福建禦史黃炯上書,說是福建武平縣遇水患,縣令宋某卻能不求朝廷賑濟、免糧,自己縣內便籌得銀子度過洪災。武平縣能為朝廷節省下如此多的錢糧,彆處怎地不能?若是朕治下的州府縣官都如此能乾,還怕國庫不充盈!”

那是巡按禦史下縣去清隱田隱戶清出來的,難不成十三省禦史什麼都不乾了,專門到各州縣清隱戶隱田麼?

幾位閣老與都察院兩位都禦史連連勸諫,新泰天子便順勢了一步,不再要求各州縣都學武平,隻要戶部今年把武平縣省下的稅銀和賑濟銀子送進內庫。

銀子進庫之前,周王就是不能成親。

桓侍郎被天子氣得頭昏腦脹,下朝後走台階都有些走不穩,幸好身邊有年輕些的侍郎扶住他。遠處仿佛有人悄聲低語,議論這場婚事,離得近的同僚倒都閉緊嘴,不敢說什麼話引動桓老大人的心事。

他自己卻不禁回頭看了一眼宮牆,想著孫女的年紀,一瞬間竟有幾分後悔當初退了宋家的婚。然而光陰不能倒轉,他的孫女已養在宮中,一輩子都須是皇家的人,宋家父子也早已扔下此事,乘船回了武平。

這趟回去的路上,宋時終於不用再拚死拚活地寫論文了——他那篇五萬字的論文竟然過了稿,晉江官發給他後台發了張八十元的點卡。

八十!

夠買三份博士論文或五份碩士論文,再加一份十頁的期刊文獻了!

有錢了!想買排洪渠論文就買排洪渠論文,想買河岸植被設計論文就買植被設計論文,想買防控蟲害論文就買防控蟲害論文!

他關上艙門,點開屏幕,顫著手在搜索框輸了一條又一條關鍵詞,一頁頁翻看,點開預覽想象著把這些論文都買下的快樂。然而翻到最後,他還是略過之前所有想買的文章,小心翼翼地買下了一份隻有兩頁的油印技術期刊文獻。

他這回就是吃到了文藝宣傳的福利,靠一曲改編版《白毛女》發動了群眾,感動了禦史,怎麼能不好好地把這方麵的工作搞起來?雕版印刷技術印出來的東西固然精美,但實在太慢了,他們搞宣傳的就是快!要有時效性,要鋪天蓋地,搶占群眾的視線……

最重要的是,下回再搞出什麼文藝作品,刻一張蠟紙版就能印出幾百份,不用再自己拿著排筆手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