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章(2 / 2)

不認識,但知道名字,因為宋時送到他府裡那盒高錳酸鉀沒取個三元係列的高檔產品名,而是質樸地叫了“精煉無名異”。

周王看著這未精練的,如同土坷垃一般的軟錳礦石,憶及幾個月前精豔到他都能送進宮當聖壽禮的精製版,簡直不敢認它,問了句:“這莫非也如含璧之石般,外表如同普通山石,剖開後卻是一片紫晶?”

不……這個暫時得靠燒堿製備。

等他買來黃鐵礦,製出二氧化硫來,就能用軟錳礦漿通二氧化硫直接製備了。

宋時輕輕搖頭,略過具體製備過程,隻道:“此物炮製過後效力更佳,但炮製過程中有帶毒的粉塵飛舞,需防護好口鼻、眼目,下官正準備製護具。”

可以用紗布做口罩防塵,護眼就要靠透明玻璃鏡了,而他回程途中偶然發現的石英岩砂正好是燒製玻璃的好材料。

有這些護具,他就能教人大批製作高錳酸鉀,往後不光是京中貴人,尋常百姓、邊關軍士需要的時候也可以輕易用到它了。

周王原以為他燒玻璃就是為給自己做窗戶,還想推辭了,聽了他這般說法,才意識道玻璃不光是王公子弟炫耀財力之物,落在會用的人手中,另有更實用的價值。

他也不知說什麼好,默默點頭,說道:“那宋先生便請隨意吧。若有用銀子的地方,本王這裡倒還有些。”

出京時父皇給他帶了幾箱銀子,若修繕王府時用得到,便叫長史取來添補吧。

宋時頷首道:“下官定然儘力而為,不須王爺為此操心。隻是有一件事還要請王爺做主——”他將來想在天台山上開幾個采石場,開采這幾樣石料,再由官府主持,辦幾個加工廠,專門生產這些東西。

大鄭朝做官的人也不能經商,他在廣西、福建做衙內時,用投身的家人身份辦廠,自己一個白身子弟指導他們生產,這倒不礙的什麼。可如今他是知府了,彆說親自開廠,就是與商人來往都得當心禦史巡查。

索性就把這些工廠辦成漢中府衙的,選他自己的工匠監察,做出成績也都算是他的政績,兩下方便。

周王沉吟了一下便道:“那白雲岩若與無名異一般實有神效,本王奏一本上去,父皇應當也不會駁回,石英也還好,隻是……”

隻是還有幾塊土黃間略帶灰黑,隱隱透著閃亮光澤的是什麼石料?

宋時卻不敢編出個在南方就用磷肥的故事,畢竟石灰礦中多少會帶些白雲岩,這謊不怕人戳,但磷礦可不是那麼易得的東西。

他隻能低調地說:“這也是路上尋到的,臣看它略有光澤,不似尋常土塊,又與尋到無名異處相隔不遠,說不定也是能治病之物,便撿了幾塊回來,慢慢研究性味。”

周王見無名異那樣仿佛沾著黃土,看起絕不顯眼的東西都是藥材,這礦石雖然也黃黃的、看不出什麼特異,也未必不是好藥呢?他心裡先有了偏向,便也越看越覺得那礦石與眾不同,頷首道:“開礦非小事,本王想看看白雲岩的用處再一並上本,至於這石頭,本王也等宋先生試出其用法了。”

宋時欣然道:“謹領命。”

他這場彙報直做到深更半夜,王府與府衙早都落鎖了,不得已還要在上司桓大人院裡借宿。

幸得桓大人收留一宿,轉天早上他又能清清爽爽地到衙中辦公。進府後他便將俞書辦叫來,讓他盯著石堰寺礦廠送石料一事:先去知府後衙尋一個他從保定帶來的水泥匠於師父到窯廠待命,等白雲岩石料送到,便來通報於他。

到那邊叫人給他留一個窯燒白雲岩,再備下幾百斤好煤。

鍛燒好的白雲岩不光做建材,更可以做成耐火磚,隻是燒出的氧化鎂、氧化鈣之類沾水就溶,不能加水燒結,隻能用煤焦油和瀝青粘結。他打算乾餾些煤焦油浸製白雲岩灰,做成耐火襯料,砌個高大上的耐高溫窯。乾餾剩下的焦炭火力更旺,以後燒石英玻璃、燒耐火磚都可以用。

——可惜不知怎麼收集焦爐氣,隻能任它浪費了。

他一條條安排下去,俞書辦怕有忘的,便拿紙箋記下,領命而去。

這一天又不用開例會,又非升堂問案的日子,下屬也生怕招了他的眼,觸動他開會的情腸,不敢到堂前來尋他。宋時便在二堂裡翻閱著各縣送上來的稟詞、控詞、呈詞……看看無甚大事,便抽空閉上眼翻查白雲岩鍛燒的溫度,與平常燒瓷、燒水泥的溫度對比,斟酌著如何讓工匠調整到合適溫度。

過了午後,俞書辦便匆匆拎著衣擺跑進大堂,向他報喜:石堰寺礦廠已把白雲岩送來了,正是按他吩咐挑的,都是表麵有白色細粉和刀砍般交錯刻痕的。

宋時精神一振,起身吩咐:“備馬,到府衙外等我,待我換件衣裳就來!”

昨天隻當是踏青、撿石頭,穿官服還行,今天卻是要燒窯的,得換身便宜耐臟的衣裳乾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