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0 章(1 / 2)

“桓大人置了酒菜, 想請殿下到房□□賞明月, 品嘗漢中的中秋滋味。”

中秋?這都九月初三了, 過中秋?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這細細彎彎的蛾眉月跟八月十五圓滿如鏡的明月有什麼關係?八月十五雖在路上沒好生過節, 但要賞明月,何不等到九月中月圓之日?

周王有些摸不著頭腦,徐公公忙上前解說了緣故——他雖然是用猜的, 隻怕也八、九不離十, 是因桓大人新收著了宋知府捎來送來的菊花酒、桂花、應節的吃食, 請他們大王嘗嘗家中的滋味。

周王輕笑:“咱們家鄉又不……”

不——是他想錯了。

桓家舅兄要炫耀的不是他們京裡的滋味,而是跟宋先生小家的滋味。八月十五沒團圓成,九月得著家裡寄來的美酒佳肴, 不管應不應節的也得請人共飲,對著家書補上團圓滋味麼。

也吧, 他做人妹婿的偶爾陪舅兄賞夜色,隻當也體嘗一回嶽家的溫情了。

他便叫徐公公安排廚下做些精致小菜, 獨自踏入桓淩的房間,陪他賞這無論離八月十五還是九月十五的月圓都挺遠的月亮。

桓淩這場賞月宴安排得還挺齊備:有新烤過一回,溫熱回軟的月餅, 有糖桂花澆砌的桂花糕, 有新栗蒸熟後揉作餡的酥餅, 有從外頭買的新鮮葡萄、石榴、沙果、紅豔豔的燈籠柿,還有擺在看盤裡供人玩賞聞香的佛手、香櫞等物……

除了天上月色有差, 當真是中秋賞月清宴的規模。

周王倒有些羨慕他這番趣致,點頭笑道:“這也算是場家宴了,舅兄陪小王入席吧。”

徐公公服侍著他入坐,桓淩也在下首陪坐下來,親手拿小銀刀替他切月餅。

周王看見那盤月餅,不覺眼前一亮。

這月餅不知是他們從南方帶來的不是,和宮中所製大不相同,餅皮並非層層烤得透亮的酥皮,而是更綿軟柔潤的橙色麵皮,香甜無比。餅上刻著細巧花紋,上麵不知塗了什麼,烤得潤黃油亮。

餡料也極豐富,除了他平日吃的豆沙、棗泥、青絲玫瑰、五仁、百果等餡,竟還有幾樣夾著葷腥的新樣兒月餅:

一種是細白柔膩、口感尤如芸豆卻更帶幾分清香的白蓮餡,當中裹著金黃的鴨蛋。鴨蛋與沙綿的餡料一塊兒咬下去時,甜鹹兩種滋味混在舌尖,彆有一番風味。還有在五仁中摻了火腿末的鹹甜火腿月餅,一種炒得乾生生的肉鬆月餅,切開來便能看到金絲般的肉鬆從分開的剖麵落下。

他嘗著餡料也新鮮,餅皮也特彆,竟是宮中未見的佳品,不知不覺多吃了幾塊,將沒嘗過的風味都嘗了個遍,讚道:“南方的點心果然精致,宮裡也不曾有這風味。隻是味兒有些重,須得喝口茶解膩。”

桓淩垂著眼笑道:“這是宋賢弟叫廚子琢磨出來的,他自是有些清饞,好弄點與前人不同的新鮮吃食。”

周王笑道:“宋先生名士風流,豈能無癖?但這月餅雖然精致,所用材料卻屬平常,是人儘能得者,卻比那些吃筍定要山陰破塘筍、吃魚定要三江鰣魚、蟹定要固城蟹……為求口腹饜足拋卻王事親族,千裡命駕,隻求一嘗時鮮珍味的狂生更懂飲食真趣。”

他也曾聽說,江南書香世族、豪商大賈家往往飲食比宮中還精致。那些人不惜耗費光陰,來往千裡,就隻為博一個“老饕”名號,以效仿放曠灑脫,不染俗塵的魏晉名士,於天下又有何用哉?

還有些江南富商名士自恃富貴、風流,嘲笑北地飲食粗獷,隻知食肉,不識真味,卻不知皇家可以“舉天下以奉一人”,有什麼想要而不能得的?

宮中平日隻吃些牛、羊、雞、鵝、魚、筍之類尋常易得之物,隻是怕上有所好,下頭有人為了討好,四處搜尋美食送入宮中,以致徒費金銀民力罷了。

他又拿小銀叉叉了一塊蓮蓉月餅吃,由衷點評了一句:“宋先生畢竟是牽掛民生經濟之的真賢人,豈是那些故效放達,實則隻為邀買清名,走中南捷徑的假名士相比。”

他早先在宮裡時,也更喜歡耿介清傲,不與世俗同塵和光的才子;可到陝西磨練一回,才知道才子固然可以與他暢談天下,卻還是務實的名士於家國更有好處。

且不必說宋時在鄉間開試驗田以求豐產、建經濟園收納流民,造耐火磚重開商屯之類惠及百姓之舉;隻說他自己的王府——前後兩任知府在任時,給他修出的王府差彆何其之大?

他畢竟是自幼在宮中金尊玉貴地養大的,縱然再肯儉省,也還是更願意衣食住行更周全些。若非父皇派來了宋先生做地方官,若非宋先生是個精擅實務的人,他現在隻怕還住在不合規製的府賓館裡。

他念著宋時的好處,有些想敬他杯酒,但他人不在這裡,隻得叫舅兄代飲了。

桓淩將酒一飲而儘,仿佛比自己得了誇讚還要得意地笑了笑,遜謝道:“下官便代宋時謝過殿下讚賞。時官兒……宋賢弟倒不為求世人讚譽,隻是一心為朝廷百婚謀福祉,故而從漢中府捎來的表禮、信劄,也都是這些最樸實無華的吃食為重。”

是啊,看這月餅和菊花酒就知道了,宋大人於飲食上是個用心的人,家書中說不定也寫了什麼飲食秘方。

不過當初舅兄出京一趟,捎回去的是傳遍京師的《鸚鵡曲》,以贈他慧心巧製的鴛鴦尺;宋先生這封家書想來也不是普通書信,捎來的節禮中恐怕又藏著什麼傳情信物?

他年紀尚輕,好奇心重,又覺著郎舅之誼不比外人,便索性直接問他:“卻不知宋先生信劄中寫的什麼佳肴?”

倒不是什麼佳肴,而是佳禾。

桓淩將桌上杯和推開,挽起袖子,指尖蘸上菊花酒,在桌上倒書了“佳禾”二字。因不是史書上記載的九穗祥瑞嘉禾,他就把“嘉”改成了“佳”;又掏出袖中棉帕一抹,抹去那片交錯縱橫的水印,倒著寫了個大大的“拾叁”。

周王看著桌上變化的字跡,開始時險些以為他寫了白字,後來看到“拾叁”二字,聯想到“嘉禾”,心裡忽然冒出一個令他覺得瘋狂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