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 16 章(1 / 2)

科舉出仕(士) 黃薑 7041 字 6個月前

黎池為何未帶食水?

一是他們本就借住在彆人家,不好再麻煩主人家備乾糧;二是今天的這一場帖經,他應該不會要考到日入時分才交卷,不會多餓。

所謂禮房,就是在縣衙裡東邊的一塊空地上起的三溜格子號房。一溜過去有背對背兩排號房,號房小如格子,還沒有前世的街邊小報亭那樣大,肥胖的人在裡麵或許都轉不過身來。

黎池進來的還算早,於是就找了一間頭上瓦片完好的還算乾淨的號房坐下。號房三麵圍牆、正麵大敞,裡麵擺著一張書案一張條凳,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東西。

他剛剛轉著挑號房的時候,發現有那麼二三十個號房裡的書案和條凳和其他的不一樣,高的高、矮的矮,有的還缺個角、有個洞,一看就是東拚西湊來的。

那兩個條凳和書案一樣高的號房,裡麵的考生坐著怕是就不好作答了。還有那兩張有洞的書案,在上麵作答時要分心注意避開,不然陡然字跡不同、或太過用力戳穿了考卷都是麻煩,要想不被判作弊勢必要重新寫。

黎池仔細檢查過號房確定沒有問題後,就安心坐下,再將書籃裡的筆墨硯取出來擺放好,然後安靜地坐等開考。

才剛坐好呢,剛才排在他後麵的那位考生就在他對麵的號房裡坐下了。

為防作弊,兩溜號房中間隔著三丈遠,十米外的兩人的目光碰巧對上了。黎池一個微笑頷首,算是打過招呼。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考生進入考場,找到號房坐下。

辰時末,考生全部入場完畢。

縣尉和縣丞帶著衙役開始巡場,又在兩溜號房間的三丈空地的兩頭,分彆留下一名佩棍衙役。

黎池估摸著即將開考了,於是準備開始磨墨。

然後,黎池拿著墨錠的手就那樣懸在硯台上空,僵住了……

未帶食水。

不僅是沒帶喝的水,也沒帶磨墨的水。

黎池搖頭苦笑,沒有帶磨墨的水,就跟帶了生肉卻沒帶火一樣。

此時,縣丞和縣尉兩人恰好巡到了黎池的號房前,看著搖頭苦笑的考生有些疑惑。

黎池想著試試古代科舉的考官、是不是有前世高考考官那樣溫和周到。

於是他一臉慚愧不已地站起身,然後拱手彎腰行禮——腰彎下去能有九十度、算個大禮了,“縣丞大人,縣尉大人,學生慚愧萬分,竟忘記帶磨墨的清水了,不知可否賜學生一碗清水?”

要是麵前這兩位大人為避嫌、以免眾人非議,拒絕給他一碗清水,那他就隻能等明年再下場了。

本朝童生試中縣試和府試每年舉行一次、院試三年舉行兩次,剛好今年逢院試科試之年,若這次二月的縣試、四月的府試都順利通過,那八月的院試也過了的話,他就是秀才了。若是等到明年再來參加縣試,即使縣試和府試都過了,也還要等到後年的歲試之年才能考秀才,這中間就白白耽擱了兩年的時間。

縣丞和縣尉兩人對視一眼,又沉默片刻,最後還是縣丞開口道:“可以賜你一碗清水。但你以後要切記深惟重慮,不可粗心大意。”

“學生謹記大人教誨。”黎池再行一禮,以表達內心對縣丞和縣尉的謝意。

他這種情況,考官為了避嫌而拒絕提供幫助、或以混亂考場的罪名將他逐出考場都是有可能的,幸而這裡隻是縣試,若是府試、院試至鄉試和會試,出現如此後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現在縣丞答應了他的請求,而縣尉也未提出異議,他是真心感謝。

“稍候,待會兒衙役會給你送一碗清水來。”縣尉招來一個衙役吩咐下去後說道。

“謝兩位大人。”黎池再次感謝。

雖然已經決定幫助這考生,縣丞和縣尉也還是要避避嫌,兩人沒再多說就繼續去巡場了。

過去沒一會兒,那個衙役就送來了一碗清水。為避嫌,黎池隻回了一個微笑以示謝意,接著就開始磨墨。

巳時一到,鑼響三聲。

一直沒過露麵的縣令帶著縣丞和縣尉,每個人捧著一大疊考卷開始依次給考生分發考卷。

分發到黎池這裡時,縣令明顯探究的目光表示他已經知道先前他‘請賜清水’的事了,不過隻是例行地說了句‘日入時分交卷’,就離開了。

黎池拿到試題一看,題量很感人——整兩百道題印滿了二十張紙,發下的二十張答題紙也很有特色——印了考生密封欄和題號。

各二十張的試卷和答題紙,為了防止散開和丟失,分彆粘粘在一起,做成了一卷二十折的樣式。且答題紙上像前世的作業本一樣,印了上下走向的紅色豎線宮格以規整答題格式。

黎池作為腦袋裡構建了一座記憶宮殿的人,官定的四書五經及其注文版本,他早已經記得滾瓜爛熟,這場與‘根據原文填空’的題一樣的帖經題,應該不會有問題。

不過吸取‘忘帶磨墨的清水、險些考不成試’的教訓,他首先就在答題紙的密封欄裡寫上自己的籍貫和姓名。答題時也萬分地仔細小心:題目看兩遍,寫答案時先在腦海裡確認過字的正確寫法後再下筆,行筆時愣是將抄三百萬字《通史》抄出的手速放慢下來,一筆一劃地寫得謹慎萬分,寫出了他自練毛筆字以來寫得最好的‘台閣體’。畢竟看這標了題號的二十張答題紙,萬一寫錯位置或寫錯字,是不可能棄掉再另寫一張的。

幸而,整場考試他再沒碰見什麼不好的事,順順利利地寫好答案又確認無誤後,報時的衙役剛好走過:“午時三刻,午時三刻,午時三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