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池借官家的廣告——南城區水泥路,順帶也給自家作坊的水泥宣傳造勢了, 效果很不錯。
不過兩三天, 就有人到狀元府來詢問, 或直接去西郊石山下找黎海購買水泥。購買水泥的量有多有少, 有一包兩包的, 也有四五包的,最多不超過十包。像江南富商那樣的大宗買賣,沒有再碰到過。
黎海也知道, 那江南富商之所以在南城水泥路還沒出來時,就敢定下如此大宗的水泥,不過是看在他堂弟黎池的身份上而已。
皇帝交給黎池的幾樁事,他都辦得妥妥帖帖的, 不管在誰來看, 他都已是官場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何況看皇帝和朝廷的態度, 煤炭局建起來了, 如今京城到朔平府的官道上, 車馬粼粼, 時常可見成群結隊運煤炭的車隊。雖民間還未能燒到煤炭,但想來是不錯的。
水泥局也建起來了, 且更是有在大燕土地上多處開花的樣子。想必這煤炭和水泥不會是無用的,這也是黎池實打實的政績。
既如此, 那江南富商也就選擇堵上一把,最多不過是損失一個宅院的錢而已,由此能與狀元府搭上一絲關係, 也是劃算的。
不過雖然沒有增加大宗訂單,但小宗的卻不少,積少成多也是一樣。
西郊石山下的水泥作坊終於開始賺錢,黎海甚至比黎池都更高興!他大半年都撲在這水泥作坊上,如今終於到收獲時節,這種勞有所獲的成就感,不可言喻,妙哉妙哉啊!
水泥作坊開始賺錢了,但就這一個作坊的產量,在分給黎海兩成利潤即二十五兩銀子之後,黎池每月最多也就能賺一百兩。想靠水泥作坊一夜暴利,那是不可能的。
當然,這要是放在以前,彆說一個月,就是一年時間,能賺一百兩就已經很好了。但對現在的黎池來說,依舊不夠用。
不過積少成多,慢慢地多開幾個作坊,也就能賺得多些了。
……
時間來到六月中旬。
曆經三個多月,大燕與瀚海國兩輪國書來往,其中幾次討價還價,達成了最終協議:
一,瀚海國承認自家二王子行為略有不妥,對大燕皇帝及水泥配方試驗者黎池,表示歉意。
二,既二王子在中秋宴上,與黎池打賭輸了,他們也就認下賭注。但是四千匹良馬,是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的!以三隻羊抵一匹馬,付給大燕一萬兩千隻羊。
三,為彌補羊馬轉換間的損失,瀚海國再給大燕一萬兩白銀。
其實那一萬兩白銀,不過是借了彌補羊馬轉換損失的借口,行了贖回赫連舍之實而已。
黎池聽了孫玉林講完這些。對主導這次談判的周首輔,在心中生出好感來。
周首輔這種不裝大度,有得賺就賺的作風,真是爽快。
其實在中秋宴上,他兩次說出兩千匹良馬即共計四千匹良馬的賭注,本就沒打算能全額要到賭注。
瀚海國雖已立國,但畢竟不比大燕這樣的中原大國來得底蘊深厚,甚至到現在雖瀚海國中隻有一王,實質上卻還是幾大部族共掌朝政。
這樣的國家,不用奢想他講‘大國體麵‘,四千匹良馬就是四千精良騎兵,利用得好了是能攻下大燕一座甚至幾座城池的,他們會爽快地給了才奇怪!
如今他們二王子赫連舍犯了事被軟禁,他們還不想失了‘天縱之才‘,以及和一個使團的官員,這才用一萬兩千隻羊,外加一萬兩白銀贖回去。
明晟說到:“隻是這護送瀚海二王子,前往‘殺虎口‘與瀚海國交接的人,還不知要派誰去才合適?”
明晟正說著不知由誰‘護送‘赫連舍,前往‘殺虎口‘與瀚海國一手交羊、一手交人呢,傳旨太監就到了。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翰林院修撰黎池,聰敏善思,應變機警。朕命爾為特使,與副使桓茗同行,前往殺虎口與瀚海國使者會晤。工部行走之職卸去,專心會晤之事。欽此!”
不管心中如何想,黎池當下還是神態恭謹地跪接了任命聖旨。“臣黎池,謹領聖旨。”
……
徐素如今連雙月子都還沒坐滿,抓了宮太醫開的補藥方子喝著之後,身體雖在好轉,已不如最初時的虛弱,卻也遠不如當初的健康。
黎池卻在這個時候,要以特使身份出京,去與瀚海國會晤(交易)。從他丈夫身份出發來說,是有些不合格的。
上次以欽差身份去朔平府平魯一趟,一來一回加上停留時間,就耗費了一個月出頭的時間。
這次去‘殺虎口‘,所耗時間怕是隻會更長、而不會短。此去‘殺虎口‘,比去平魯的路程要長。去時要‘護送‘著赫連舍,還不能像上次那樣日夜兼程地加緊趕路。
到‘殺虎口‘之後,與瀚海國間的會晤,你來我往或許要花上一些時間。會晤(交易)成功之後,那一萬兩白銀還好說,但那一萬兩千隻羊,要怎麼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