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三十章(2 / 2)

旁支嫡女 春未綠 12276 字 10個月前

待蜜娘走後,李夫人就道:“這姑娘凡事極有主見,若是旁人恐怕期期艾艾的,還得找長輩做主。”

孫姨娘替李夫人管著家,耳目眾多,李夫人想聽誰的八卦,她都知曉,見李夫人提起方才走的那位阮姑娘。

她遂道:“這姑娘前天還出去玩了一趟,聽聞畫畫也很成,說她畫的畫跟真人似的”

“唉,誰年少的時候不是這樣詩情畫意。”李夫人抹了一把自己的臉,隻可惜到最後都被柴米油鹽醬醋茶淹沒了。

不用去李夫人那裡,蜜娘算是太快活了,正好定二奶奶想教她庖廚,她就跟著娘學。

“你不必什麼菜色都學,學會幾道大菜,是那麼回事就好。”

這對她完全就是摸魚,蜜娘早上學一會兒菜了,就會開始練字作畫,午睡一個時辰,再起來看書彈奏琵琶。

不過,因為端午節臨近,天氣悶熱起來,定二奶奶也讓蜜娘做幾個五毒香包。

家中開始包起粽子來,一般江陵人吃白水粽,定二奶奶也是包的白水粽,李家這裡送來不少粽子過來,定二奶奶遂回送了一壇鹹鴨蛋。

“娘,不知道為何彆人也醃製鹹鴨蛋,但就是沒您做的好吃。”

“就跟你讀書作畫比彆人好一樣,娘不過是多動腦筋罷了。”

蜜娘歪著頭笑,娘雖然沒讀書,也不識字,但是比誰懂的道理都多。

端午過完,李家完全開始籌備李老太太的壽宴了,蜜娘家裡也備下壽禮,阮嘉定早在外邊定了壽桃壽麵,定二奶奶打聽到李老太太信佛,遂隻讓女兒抄一本佛經送去。

“娘,不繡嗎?”

若是更上心些,繡一本佛經更能體現阮家的用心。

卻見定二奶奶笑道:“費那個神做什麼,若是繡佛經,咱們娘倆得沒日沒夜的做了。你平日裡就天天練字,現在抄一本佛經,也相當於練字了。”

她看著蜜娘道:“和李家這裡,有你爹的交情就行了,你爹知曉如何做。”

蜜娘勾唇:“那就太好了。”

這是蜜娘第一次見到李家老夫人,她看起來非常年輕,頭發都沒白幾根,頭上纏著一塊鑲著碧玉的抹額,很是養尊處優的樣子。

定二奶奶帶著蜜娘和恒哥兒磕頭起來後,李老夫人聽旁邊丫頭耳語一番,才道:“原來是阮孝廉的家人,如今住在這裡可習慣麼?”

“托老太太的福,一切都好。原本該給您請安的,但是我們小門小戶人家托生,也怕衝撞了規矩。”

蜜娘暗道她娘真是厲害,李家也不算地道,人家救了她家的公子,全家也就李夫人頭一日還算知禮,教她學琵琶也攏共就教了兩次,之後就故作忙碌,讓蜜娘隻好自己說不來。

這些事情定二奶奶是女人,感受也更細微,自然覺得沒有受到尊重。

故而這個時候說阮家小門小戶沒有來拜見,言下之意是你們嘴上說的好聽其實是瞧不起我們阮家,你們李家士族又如何,我們阮家四世三公,也不是你們能輕慢的。

李夫人暗道不好,要知道老夫人這個人是最講麵子的,否則她和妯娌二人也不會挑兒媳婦挑的這樣困難。

她當然也不算瞧不起蜜娘,實際上她還是很喜歡這個有天賦的姑娘,但是學琵琶算不得大事,主家有壽宴要做,那才是大事啊!

“阮夫人真是謙虛了,你們阮家四世三公,若非是阮孝廉熱忱,也不會和我們李家結緣。既然你們住在這裡,有什麼要的隻管和冠兒他娘說才是。”

明明阮家相當於辟了個院子,單門獨戶的又不花費李家的錢,如今這說法倒是弄的跟寄人籬下一般。

定二奶奶笑道:“原本是我的這個丫頭想找李夫人學琵琶才來的,豈敢勞煩您家裡,等她學成了,我也就一償夙願了。至於說我家相公熱忱,唉,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大冬日的冰塊那麼厚,誰見了不怕,偏我們家爺自小擅長水性,他又是個讀書人,若是見死不救,豈不是讓人笑話,您老啊,就彆誇他了。”

這話蜜娘都聽了叫好,到現在,李家在明麵上都沒說過阮嘉尚救李冠的事情,好像是阮家攀附一般。

說小了是疏忽,說大了就是傲慢唄。

李老夫人這個壽數的人最怕聽到什麼“死”字,她人老成精又怎麼聽不懂這定二奶奶的言下之意。

是啊,冰天雪地,跳河救人,這是大恩,你們卻拿人家當個窮親戚。

阮家雖然如今還是舉人,但將來若是入朝,身後有阮家相助,宮裡還有皇後娘娘,即便沒了皇後,還有一門二公。

大家交往是平等的,你們卻當我們是窮親戚,李家人到現在她們也隻見了李夫人一人。

李老夫人打了個哈哈,內心有氣,現在也不能發作出來。

還是李夫人忙笑道:“蜜娘這孩子十分聰慧,我教了她幾次,她悟性極高呢!”

“還要您多悉心教導才是。”定二奶奶也笑了,沒有半點方才的鋒芒。

這定二奶奶的意思很明確,當初也沒讓你教,是你們家非要讓你教,讓你教也不好好教,難道你家裡天天有事還是理由了?你不想教就早說,她又不是不能找彆人學。

蜜娘暗自為她娘豎起大拇指,方知道什麼叫做,該出手時就出手。

她們是住在李家最近,來的也最早,請安完就被安排到下首坐著。

很快李家賓客盈門,本家也來了不少人,還有跟李家聯姻的人家,李夫人和二夫人娘家這些人。

“宋老夫人來了。”

蜜娘看周圍人的神態,約莫知道宋老夫人應該身份挺高,門口很快出現一個十分威嚴的老夫人,被李夫人請到上座。

兩位老人不過寒暄一兩句,宋老夫人身邊帶來的一位姑娘卻十分亮眼,她身形高挑,眉目清麗,一舉一動無不提現良好教養。

“這是貴府四姑娘吧,真真是翰林老爺的女兒,清貴極了。”

眾人誇讚時,宋四姑娘也謙遜的笑著。

不時,又來了一位黃姑娘,黃姑娘三寸金蓮,一走進來,就讓李老夫人稱讚:“這姑娘腳裹的可真好。”

蜜娘深覺得可怕,就為了一樁所謂的婚姻,就得裹小腳。她前世是裹過的,簡直就是非人的生活,連走路都不能多走。

為了取悅皇帝,她不僅忍受著裹小腳,還得用小腳跳舞。

早先還覺得疼,後來隻覺麻木了。

再看黃小姐雖然臉上帶著謙虛,實際上眼裡帶著得意,她還時不時看看宋小姐的腳。

此時又說李老爺李覃的任命下來,任翰林院為翰林院侍讀。

眾人又是奉承,氣氛越發熱烈。

以至於李夫人當場讓人又定了菜來,不得不說李家的席麵還是極好的,湖廣之人多喜辛辣,蜜娘本人也是無辣不歡。

但是為了怕臉上長包,每次都非常克製,今日因為餓的久了,在席上胃口大開。

她悶頭吃飯,席上的人卻八卦起來,一人道:“我看李家大夫人是看上宋家四姑娘了吧,哎呀,那送的見麵禮可是貴重的很。”

“這也不奇怪,宋家和李家門當戶對,年貌相當。”

“不,黃姑娘也被老太太和二夫人稱讚呢。”

原來宋、黃二位姑娘都是來打擂台的。

恒哥兒年紀小,怕他在這裡待的時間長了吵鬨,已經被二妞抱了回去。但定二奶奶又擔心兒子,故而提前帶著蜜娘離席。

反正她們來拜壽的目的已經是做到了。

在回去的路上,定二奶奶問蜜娘:“娘今日說了那番話,你如何看?”

蜜娘知道這是她娘開始把她當大人看,明說是問她意見,其實在考究她。所以她笑道:“娘說的話,女兒覺得甚好。李家看到如今李冠活蹦亂跳,早就忘了當時他幾乎快淹死,都無人救的慘狀。分明是她們讓咱們來學琵琶的,卻鬨的跟咱們打秋風似的。李夫人不過麵子情,這位老夫人甚至連咱們的救命之恩都絕口不提,說不上嫌貧愛富,不過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罷了。”

如今他們兒子好了,因此早就忘了當年的救命之恩。

“再有,娘說這些也是提早說明,咱們家不是上門攀龍附鳳的。既為了爹爹,也為了女兒。”

定二奶奶笑道:“你倒是個小機靈鬼。”

蜜娘搖頭:“女兒覺得您比爹爹看的清。”前世爹以為世家大族講信用,又覺得人家有門楣,故而以救命之恩要挾親事。

李家後來沒有從蜜娘倒不覺得如何,但就為了撇清關係,在救命恩人死後,對人家孤女不聞不問,也能看出她家不怎麼樣。

娘卻在短短幾個月就看清楚了李家真麵目,這樣鬨一出,反而大家關係更客氣純粹,女兒才不會被講閒話。

定二奶奶搖頭:“不是我看的清,而是這李家也不是常人能進的,做他們家的媳婦不容易。”

“反正橫豎和我無乾,我一個小小江陵的女子,家世平平,又沒裹腳,巴不得大家都不認得我才好呢。”蜜娘笑道,她在荊州府出頭是為了結人脈,保護爹娘。現下爹娘遠離是非之地,又都在身邊,她隻願平淡度日就很好了。

但許多事情往往事與願違,你越想出風頭時,未必能出風頭,可你越想平靜時,卻平靜不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