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廣州城內的糧食價格突然悄無聲息地漲了起來。
本來就到了秋糧收獲的季節,市麵上應該不缺糧才對,好端端的怎麼會突然漲價了?
冉文清一打聽才知道出了大事。
他連忙去向劉子嶽彙報:“公子,短短五日,廣州城的糧價已經悄悄漲了三分之一。屬下派人打聽得知,自六月末到現在,荊湖和江南地區一滴雨水都未降。田地乾涸開裂,莊稼枯萎,糧食歉收已成必然。若是再等不來降雨,怕是要餓殍千裡!”
荊湖地區就是洞庭湖那一帶,再到江南,屬於長江中下遊地區。
這一帶恰好是大景重要的糧倉,其糧食不但能供應當地百姓生活,還有一部分通過運河北上,供應京城。
如今這麼大片區域遇到了大旱災,今年糧食減產已成定局,糧價肯定會漲。
這些嗅覺靈敏的商人嗅到了商機,趁著消息還沒全麵傳開,悄悄低價購進一批糧食,以後不管是自用還是出售,總虧不了。
這事其實跟劉子嶽關係不大,因為他那麼多地種的糧食夠他們這些人吃了。糧價暴漲的利潤他並不是很稀罕,糧食再貴能貴得過糖嗎?糧食真要比糖都還貴了,不知道多少百姓被餓死了,那賺的就是黑心錢,要命的錢。
畢竟人可以不吃糖,但沒法不吃糧食。
這種錢,劉子嶽並不想賺。他還是更喜歡賺富人的錢,有錢人的錢。
隻是他不買,市麵上的糧食還是會被一搶而空,到時候萬一有什麼想法也沒法實施。
因此,劉子嶽對冉文清說:“咱們也悄悄加入,收購一批糧食,不拘稻米雜糧豆類,凡是能果腹的都收,先囤一批再說。”
冉文清也是這個意思,正所謂手裡有糧,心裡不慌。正好他們在碼頭的倉庫空著,購買了糧食也能就近儲藏。
於是劉記商行也悄悄加入了搶購糧食的行列中。
不過這種事瞞不了多久,幾天後這個消息就逐漸在坊間傳開了,很快廣州城內的百姓都知道了江南大旱的事。
於是原本還在賣糧的擔心自己糧食不夠吃,又或是想賣更高的價格,開始提價或惜售。
廣州城的稻米漲到了十文錢一斤,對城內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但還在能接受的範圍內。
可若是進一步漲價,有些貧困的百姓就要餓肚子了。
為此府衙先一步行動了,打開了義倉,城內居民根據黃冊上登記的人數,每日每人可購一斤糧食,價格維持在漲價之前。
如此一來,本地居民便不擔心糧食漲價了。
劉子嶽聽說之後,對黎丞有些刮目相看,這位黎大人反應好生快,既避免了糧價被哄抬太高,城裡百姓生活困苦的情況,又沒耗費多少糧食。
畢竟一次隻能每人購買一斤,非常麻煩,家裡有存糧又或是能找到糧食來源的,都不會特意去義倉排隊購糧。
所以去義倉買糧的人並不多,但百姓的恐慌情緒穩定了下來。廣州城的百姓都不擔心自己會餓肚子,糧價也逐漸趨於平穩。
相較之下,荊湖、江南等地就沒這麼好的運氣了。
求爺爺告奶奶,祭祀龍王,祈求河神,各地求雨的方式都使了一個遍,但效果還是不見好,天上依舊不下雨。
都快到中秋節了,太陽每天早早地就掛在天空中炙烤著大地。大片的土地龜裂開來,露出臉盆大的溝豁,像一塊塊巨大的傷疤貼在大地身上。
乾旱不光造成河水乾涸,莊稼死亡,甚至有些離水源較遠的村子井水都已乾涸,連喝的水都沒有了。當地的村民隻能去很遠的地方挑水喝,甚至還有村子因為搶水發生了打架鬥毆事件。
麵對這種情況,
地方官員也沒轍,隻得趕緊向朝廷上折子,陳述荊湖和江南旱情,請求朝廷賑災。
延平帝與眾臣商議後,將此事交給了太子,由他代天子前往荊湖、江南一帶賑災,救濟百姓。
為此戶部還撥了一百萬兩銀子作為賑災款。
由此可以看出,延平帝還是對太子覬覦了厚望的,不然不會將這麼重要的差事交給他。
這事太子辦好了,威望更甚,太子的位置也就相對穩固多了。
太子也知道,這是父皇給他的機會,他回了東宮,召集了幕僚下屬開了個會,第二天就帶著幾個親信,急匆匆地南下了。
乾旱乃是天災**,非人力可為。在這種災難麵前,哪怕太子身為一國儲君,也改變不了乾旱的事實,他能做的便是令地方開倉放糧,賑濟百姓,幫受災的百姓度過這個難關。
這事聽起來挺簡單的,但實際上並不容易。各地府衙情況不一,有的有糧,有的沒有,還有各地官員有些早早投靠了太子,這些最好辦,還有一些是純臣,忠於朝廷,忠於延平帝,也不會給他使絆子。
但同樣有些也早早投效了其他親王或是與這些親王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他們能看著太子將這樁差事辦得漂漂亮亮地回京?
更何況,地方上官員的品行不一,有廉政無私、愛民如子的,也有橫征暴斂、敲骨吸髓,搜刮民脂民膏的,忠奸難辨,還有各自的能力也不同。
這些大臣並不會因為太子是一國儲君就老老實實儘職儘責儘心地去辦差事。
況且朝廷撥的銀子總量有限,這裡多花了,那裡就得少花,為了政績,為了轄下的百姓,也有為了漏點在自己的指縫裡,不少官員也會哭窮賣慘,儘可能地多拿一些賑災銀。
這樣的結果便是,賑濟完荊湖後,太子手裡的銀子就捉襟見肘了,一百萬兩花得隻剩二十萬兩,江南大片地區的百姓還在嗷嗷待哺。
這點錢肯定是不夠的,太子召集幕僚商量對策,並想方設法籌措糧食。
池三爺搭上了袁詹事這條線,如今正是他好好表現的時候。
池三爺將家裡能派得出去的船隻全派出去了,自己甚至還親自南下購糧,就為了這次能在太子麵前出頭。
所以九月的時候,劉子嶽在廣州城再次見到了池三爺。
“買糧食?池三爺怎麼會到廣州買糧?去關中平原又或是川蜀也比來廣州更合適吧?”劉子嶽笑著說。
那兩個地區也是產糧區,而且今年應該沒受什麼災害。
池三爺說:“派了,隻是去蜀地和關中平原一帶太遠了,而且還要走一段陸路更耽擱時間,因此我想先到沿海找一批糧食應應急。到泉州時,船隊靠岸,我想著泉州離廣州也不是很遠,索性也來一趟廣州。七公子在廣州認識的人,能夠幫在下牽個線?”
賑濟災民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哪怕劉子嶽不想跟太子有任何瓜葛,也不好拒絕:“可以,明日正午我做東,請大家聚聚,但成不成我可不敢保證。”
池三爺鬆了口氣,連忙拱手道:“多謝七公子。”
劉子嶽笑著將其送出了府,第二日如約約了幾名糧商見麵吃飯,後麵的事他就沒管了。
池三爺跟糧商們談得並不順利,一是,他們願意出手的糧食太少了,半艘船都裝不滿,二是價格也超出了池三爺的預期。
就在他苦苦思索哪裡才能再買到一批糧食時,有人偷偷給他送了一封信。
池三爺拆開信,裡麵隻有一句話:劉七在碼頭的倉庫裡就有許多糧食。
池三爺眼睛眯了起來,這事不知真假,但想也知道,送信的人藏頭露尾,多半沒安好心。
可他太需要糧食了,哪怕知道這很可能是對方的奸計,池三爺
還是讓下麵的人去打聽這事了。
等聽到肯定的答案,還知道劉記商行織出了不少棉布在廣州城裡銷售時,池三爺隱隱約約察覺到了劉七對他的疏遠。
自上次一彆後,他們幾乎沒再來往過。
這次見麵,劉七雖熱情客氣,但卻決口沒提買賣的事。
如今已是九月,棉花采摘了,甘蔗也可開始榨糖,很快劉記商行就會有大批的貨物。這些貨劉記商行不準備賣給他嗎?
為什麼?
他攀附上了太子,此後不說平步青雲吧,做買賣那肯定也是順風順水的。現在彆人巴結他都來不及,更彆提疏遠他了,劉子嶽為何不願意將貨賣給他?
為了證實心裡的猜測,池三爺主動上門拜訪,詢問白糖的事,希望能夠簽訂一份契書。
劉子嶽輕笑了下說:“多謝池三爺的厚愛,不過我們的白糖今年重點是銷往南洋。”
說罷示意仆從將一個匣子捧了上來。
打開一瞧,裡麵珠光寶氣,差點晃花人的眼。
池三爺很不解:“七公子這是何意?”
劉子嶽笑道:“這是從南洋換來的,能用白糖換這些珍珠、寶石、香料,誰還換銅錢呢?池三爺也是個生意人,應該理解才是。”
池三爺確實沒法反駁,商人重利,白糖運去南洋可比賣到京城貴多了,是他,他也會選擇價格更高的地方出售白糖。
“七公子言之有理,隻是據在下所知,下南洋耗時費力,動輒便需要幾個月乃至一年的時間。貴莊產那麼多白糖,應該沒打算全部運去南洋吧?”頓了下,池三爺蹙眉道,“這次見麵,總感覺與七公子隔了一層,若是在下哪裡做得不好,犯了七公子的忌諱,也請七公子直言。”
他這麼挑明了,劉子嶽也不好再含糊應對。
思忖片刻後,劉子嶽淡淡地說:“非是池三爺的錯,實乃我家裡麵的原因。我家之所以流落到南越跟京城權貴有關,因此祖宗立下了規矩,以後子孫後代不得與京中權貴牽扯。雖說已經過了幾代人,但到底祖命難違,還請池三爺見諒。”
池三爺怎麼都沒想到是這個原因,苦笑了下說:“這怪不得七公子,是我強求了。”
劉子嶽看他雖然有些失落,但表情還算磊落,也沒什麼記恨的神色,不由在心裡輕歎了一聲。池家也算比較厚道重情義的人家,可惜踏錯了路,上錯了船。
他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說:“池三爺,恕我多言,權力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帶來好處,但也會招致禍害。咱們這些身份低微的商人參與其中隻能做棋子,若有個什麼,第一個被舍棄的就是咱們。你我手裡財富不少,何不做個悠閒自在富貴的田家翁?嘗遍天下美食,遊遍名山大川,豈不美哉?”
“七公子豁達,我實不如你。”池三爺半晌才低低地說。每個人心裡都有割舍不下的**,他就想池家能在他的手底下更上一層樓。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該說的他已經說了,劉子嶽也不好再多勸:“那我就祝池三爺早日得償所願。”
池三爺笑了笑,從袖袋中掏出那張紙條,說:“謝七公子吉言。今日來找公子是因為這個,公子在廣州可是有不對付的人?”
劉子嶽掂起紙條瞥了一眼,輕笑道:“估計是李安和吧,除了他,我想不出這廣州城有幾個認識你,還知道你我之間的交易。”
“又是他,這人真是賊心不死,見不得人好,什麼事都想插一腳。”池三爺惱怒地說。
就像陰溝裡的臭蟲,時時盯著彆人,雖然帶不來什麼傷害,但惡心人啊。
劉子嶽笑了笑:“不用理會他,今年李掌櫃和羅大少爺種了不少甘蔗,很快就要忙碌起來,沒空搭理我們了。”
提起甘蔗池三
爺有點心塞,劉記這邊的貨源斷了,他還得重新找貨源,但讓他找李安和那是絕不可能的。罷了,到時候再看吧,廣州今年的白糖商人應該不少,總能找到長期的合作對象。
現在最要緊的還是糧食問題。
池三爺懇求劉子嶽:“七公子,你在碼頭的那批糧食可否借給我用,現在折算成錢,還是以後歸還你糧食都可以,算我欠你一個人情。請公子看在江南百姓正在忍饑挨餓的份上,幫我這一次吧。”
這種請求還真是難以讓人拒絕。
他自顧不暇就算了,如果隻是抬抬手能夠幫到人,甚至能救人一命,自己卻不做,劉子嶽心裡會有愧。
碼頭上那批糧食多災民來說是救命糧,但對劉子嶽而言,隻是一批普通的貨物,跟風囤的,沒那麼重要。
因此思索少許,他鬆了口氣:“按照市價折算成錢吧,另外我還想請池三爺幫個忙。”
池三爺驚喜不已,趕緊拱手說:“七公子請講。”
“回了江南,你宣揚宣揚南越的好處,說這邊不缺糧,海產品豐富價廉,生活富足。”劉子嶽淺笑道。
池三爺一口答應下來:“這不過是舉手之勞的事,七公子放心。況且,南越也確實是好地方,瓜果豐富,樹木繁多,還有雪白甜蜜的白糖棉花,隻要勤快,不用擔心餓肚子。”
劉子嶽很滿意,含笑點頭,叫來黃思嚴負責對接,將倉庫的這批糧食賣給了他。
池三爺高興地帶著滿滿一船糧食回去了。
送走了他後,劉子嶽給於子林寫了一封信過來,又叫來冉文清商議:“這次荊湖、江南的乾旱極為嚴重,夏稻恐顆粒無收,光靠朝廷的那點賑濟,很難支撐這些百姓活到明年春夏。所以我估計過陣子,應該會有一批困苦的百姓逃荒到南越。我已經於子林寫了信,讓他安排一些人去連州與封州的地界接收這些災民,若有多餘不好安置的,也可安排到興泰。”
至於糧食問題,南越沒受災,擠擠省著點還是夠吃的。而且不夠吃,南越這邊冬季也有很多蔬菜水果,可以果腹,幫助災民撐過這個冬天。
“屬下明白了,屬下會寫信給陶管家,若是人少就他安排,若是人比較多,屬下回去一趟安置這些人員。”冉文清馬上明白了劉子嶽的意思。
劉子嶽很滿意,冉文清真是越來越好用了。
***
九月底,荊湖和江南一帶,竟還是未曾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