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帝帶著庸郡王匆匆趕到東宮,進門便看到了劉子嶽躺在床上,麵色蒼白,精神萎靡,一副病怏怏的樣子。
室內哪怕點了熏香,也彌漫著一股很奇怪的味道。
延平帝當即問太醫:“太子中的什麼毒?”
陳墨連忙道:“回陛下,太子中的應是一種蛇毒,臣已經幫助太子殿下催了吐,又讓殿下食了不少綠豆湯。好在殿下沒服用多少,發現又及時,已經沒有性命之憂,休養一陣子應該即可。”
聽到這話,延平帝鬆了口氣。
他倒不是多心疼劉子嶽,而是擔心太子又這麼突然死了,不吉利。而且朝臣們肯定又會催著他立新的太子。
其他兒子可沒老七這麼識趣聽話又老實。
延平帝對劉子嶽還算滿意,不打算這麼快就換太子。
但庸郡王的心情就沒那麼好了。
他瞥了一眼劉子嶽,眼神中透著陰冷。老七可真是命大,一次又一次,竟然還是沒死。
劉子嶽虛弱地望著延平帝,手按在床上,想要起來:“兒臣見過父皇,失禮之處,還請父皇海涵。”
“行了,身體不舒服就彆起來,躺下休息吧。”延平帝和藹地說道,轉頭又厲聲質問陶餘,“你們怎麼伺候太子的?”
陶餘跪在地上,眼睛哭得紅紅的,聽到這話,當即跪下大喊:“求陛下替太子殿下做主!”
延平帝看著他:“怎麼回事?”
陶餘帶著哭腔說:“陛下,太子殿下是食用了這壺裡的茶水才中毒的,奴才剛已經讓人抓了一隻雞灌了茶水,雞也出現了中毒的跡象。”
“誰這麼大膽,竟敢在太子的茶水中下毒?”延平帝怒道。
陶餘輕輕搖頭:“奴才也不知,但必定是這東宮之人。奴才已經將東宮上下伺候的下人都召集到了殿外,請陛下嚴查。”
延平帝自然要查,東宮也是在宮內,如今出了這等事故,難保哪一天,毒藥不會下到他的飲食中。
他對鄔川使了一記眼色:“查一查,這壺茶都經過了哪些奴仆的手。此外,將東宮上下,全部搜查一遍!”
“是,陛下!”鄔川連忙出去,吩咐侍衛搜查,自己則調查今日哪些人經手了太子殿下的飲食。
很快人就篩選了出來。總共有三個仆從接觸過那一壺茶,兩個宮女一個太監。
鄔川將三人叫過來,一一審問,
三人自是什麼都不肯承認,一個勁兒的喊冤。
“隻有你三人碰過茶壺茶杯,不是爾等,是何人?你們若不交代,那就等著大刑伺候!”鄔川陰沉沉地看著三人。陛下還等著他回話,他可沒耐心跟這三人磨嘰。
三人匍匐在地上,瑟瑟發抖,但還是沒一個人承認這事是他們做的,因為他們都清楚,一旦承認了,迎接他們的必然是死亡。
啪!
鄔川將茶杯重重擱在桌上:“不肯說是吧?來人,將他們帶下去……”
話還沒說完,侍衛頭領便急匆匆地跑了過來,高興地說:“鄔公公,搜到了,搜到了……”
鄔川連忙問道:“都搜到了什麼?從哪兒搜到的?”
侍衛頭領瞥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小太監:“公公,從鄒喜的枕頭下搜出了一包毒粉,經太醫確認,該毒粉跟太子殿下中的毒卻係一種。”
鄒喜嚇壞了,連忙磕頭喊冤:“冤枉,冤枉,公公,小的沒藏過什麼毒粉,小的完全不知,是有人栽贓陷害小的,請公公明察!”
“都從你枕頭下方搜出來了,你還咬死不承認,說,是誰指使你對太子殿下下毒的?你的毒藥從哪兒來的?”鄔川怒道。
鄒喜不肯承認:“公公,冤枉,真不是小人做的,這事小人完全不知情。”
他沒撒謊,他根本不知道什麼毒粉,肯定是有人栽贓陷害他。就是不知道這些人算計他這麼一個小小的太監乾什麼。
見他咬死不肯承認,鄔川耐心儘失,對侍衛說:“拖下去,杖責三十大板,直到他供出幕後的真凶為止。”
兩個侍衛將還在喊冤的鄒喜拖了出去。
鄔川讓人拿好毒粉,準備回去向延平帝說明此事。
但這時侍衛頭領又說:“公公,除了這個,搜查時還發現了一些東西,您看怎麼處理?”
鄔川納悶地瞥了他一眼,問道:“都有些什麼?”
侍衛頭領讓人將東西端了上來,有一塊出宮的令牌,還有一個水潤光澤的翠玉,此外還有一件宮女的服飾,最後還有一個白瓷瓶。
“這些都是什麼?有問題嗎?”鄔川不解地問道。
侍衛頭領指著東西說:“這塊出宮的令牌是一名粗使宮女的,照理來說,她是不應該有這塊玉佩的。而這塊翠玉則是從另一名出身貧寒的宮女房裡搜出來的,問其來曆,她也支支吾吾說不出來,至於這套服飾,乃是從一個小太監床上搜到的,最後這個白瓷瓶裡裝的應該是上好的□□玉春丸,是從一名長相秀美的宮女房中搜出!”
都什麼玩意!
鄔川皺眉,這東宮都已經被各方勢力滲透成了篩子。不知埋了多少棋子,不光有打探消息的探子,還有美人計。
這太子殿下就是命再大,恐怕也禁不起這麼一輪一輪的折騰。
這事可不小,他當即對侍衛頭領說:“你與我一道去見陛下,稟明此事。”
現在這情況不知道要牽扯出多少人,已經不是他能處理的了。
延平帝還在劉子嶽寢宮扮慈父。
“好好休養,每日讓太醫看看,缺什麼跟父皇說。”
劉子嶽感激地看著他:“謝父皇。是兒臣身體不爭氣,在這個節骨眼上生病,不能為父皇分憂,還讓父皇擔心兒臣,兒臣實在是太不孝了。”
“你我是父子,說的什麼話?你養好身體,莫讓朕擔憂便是儘孝,朕還有國事要處理,改日再來看你。”延平帝站起身正打算走就看到了鄔川帶著侍衛頭領出現在門口。
他當即問道:“可查出是何人對太子動的手?”
鄔川看了一眼臥病在床的劉子嶽,有些猶豫。
延平帝道:“這關係著太子的安危,講吧。”
“是,陛下,侍衛從一名叫鄒喜的太監枕頭下搜出了毒藥,跟太子殿下中的毒是同一種,這名太監也是接觸過茶壺茶杯的三人之一,但他拒不承認。此外,搜查過程中還發現了一些東西!”鄔川讓人將那四件玩意兒呈了上來,然後向延平帝介紹這些東西的異常。
聽完後,延平帝的臉色變得極為難看。
東宮裡這麼多不安好心的人,必然不止某一方盯著太子,也就是太子八字硬,這才挺過去了,若換個福薄的,恐怕早就去地下見閻王了。
延平帝咬牙切齒地說:“他們的手伸得可真長啊,將這些人通通送到刑部,責令刑部尚書徹查到底。”
他倒要看看,到底是哪些人,竟敢一再挑戰他的權威。
鄔川連忙傳令。
劉子嶽躺在床上聽到這些,愣了愣,然後不顧病體,扶著床趕緊爬了起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委屈地說:“父皇,兒臣有一個請求,懇請父皇成全。”
延平帝這會兒看劉子嶽的目光都帶了些憐愛。
多可憐的老七,三天兩頭遭到刺殺和算計,還能好好地活著,真夠命大的。
他語氣緩和了一些:“你說。”
劉子嶽磕頭道:“懇請父皇允許兒臣將這東宮伺候的奴仆通通換一遍,將以前伺候兒臣的奴仆送進宮中。非是兒臣不信任內務府,實在是兒臣怕了,兒臣這次能逃過一劫,焉知下回能不能留得一條命在,求父皇垂憐!”
現在遭遇了這種事,又從東宮伺候的奴仆屋裡搜出這麼多違規的玩意兒,便是延平帝也不好拒絕劉子嶽這個合情合理的要求。
他點點頭:“此事依你,你身體還很虛,起來吧。”
“多謝父皇!”劉子嶽感激地磕了個頭。
延平帝讓陶餘把劉子嶽扶上床榻,又責令他們好好照顧太子,這才離開。
出了劉子嶽的寢宮,延平帝問鄔川:“那人可招了?”
鄔川瞥向侍衛頭領,侍衛頭領連忙將剛接到的消息告訴延平帝:“陛下,那個鄒喜挨不住三十大板,一頭撞在地上,撞死了。”
鄔川嚇了一跳,連忙問道:“死之前他可有說什麼?”
侍衛頭領搖頭:“沒有,他一直喊冤,死都不肯承認是自己下的毒。”
後頭的庸郡王聽到這話,眼底閃過一抹深思。
現在晉王已經謀反了,傅康年等人都被關了起來,晉王留在京城的人自顧不暇,這會兒哪會給老七下毒啊。再說,現在毒死了老七,對晉王也沒什麼幫助,反而會更加觸怒父皇,這毒應該不是晉王的人下的。他也沒讓人給老七下過毒。
那這京城還有誰會這麼針對老七?老七以前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的,沒跟人結過怨。回京城這也沒多久,更沒與人結下新仇,應該沒人這麼恨不得致他於死地。
莫不是老七自導自演的苦肉計吧?
彆說,還真有可能,不然這處心積慮下毒怎麼沒毒死老七。
而且,庸郡王也是安插了人手進東宮的,今天雖然沒查出來,可被老七那麼一弄,他的釘子也都要被拔除了。老七這回可是賺大了,不但博得了父皇的同情和憐惜,還能順理成章剔除掉各方的眼線。
算來算去,今天鬨這麼一出,最後得利的就老七。
想到這裡,他故意說道:“寧可撞死都不招,會不會不是他下的毒”
鄔川瞥了一眼庸郡王,連忙認錯:“陛下,都是老奴太急切了,老奴該讓人將他送到刑部審問,不該動用私刑的。”
延平帝不置可否,吩咐侍衛頭領:“查一查這個鄒喜的來曆,最近一段時間的動向。”
“是,陛下。”侍衛頭領連忙說道。
延平帝便沒再多言,帶著鄔川離開了東宮。見狀,上眼藥沒成功的庸郡王也隻好跟著離開。
到下午這事便有了後續。
侍衛那邊查探的結果出來了,雖沒查到鄒喜的毒粉是從哪兒來的。但這個鄒喜很可疑,在東宮這段時間,他曾好幾次偷偷出宮,鬼鬼祟祟的,跟外頭的人交頭接耳。
至於與他聯係的那個太監,中午上吊自殺了。
延平帝心裡本來還有些懷疑是不是鄒喜下毒的,這下,最後一絲懷疑也沒了:“混賬東西,太子就這麼礙他的眼,竟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太子下手!”
很明顯,他將這事也一並歸罪於晉王的黨羽所為,心裡對晉王的厭惡更甚。而且晉王黨羽能在東宮安插人手,焉知不會在他身邊安插眼線。
延平帝叫來鄔川:“將延福殿上下,還有紫宸殿伺候的宮人,全部都查一遍,但凡有可疑之處的通通交由刑部審問!”
隨後,他又召集幾個大臣進宮議事,商量討伐晉王的事。
***
東宮,延平帝一行人離開後,陶餘鬆了口氣,對劉子嶽說:“殿下,臣這就去安排,將咱們自個兒的人安插進來伺候殿下,一定將東宮弄得跟個鐵桶一樣。不過咱們的人不多,恐還得從內務府挑一些。”
因為以前伺候劉子嶽的人就不多,太監就更少了。
東宮雖沒什麼女眷,可到底是宮裡,沒有去勢的奴仆入宮伺候也不合適。
劉子嶽點頭:“無妨,人少一些就少一些,關鍵是可信。咱們這裡人少,也不用多少人伺候。回頭你去內務府挑選幾個身家清白的,最好是剛入宮不久的小太監,安置在外院就是。”
近身伺候的肯定還是要信得過的。
陶餘當天就將以前伺候的仆從召了一些進宮,次日又去內務府挑了十幾個小宮女和太監。
東宮伺候的下人雖然不算多,但因為隻有劉子嶽這一個主子,他又是好說話的,倒也差不多夠使了。
接下來一段時間,劉子嶽就借中毒未愈為由,不去上朝,也不參與議事。
但到底是住在宮中,朝堂上有什麼大的舉動,還是很快就能傳入他的耳中。
步軍司指揮使賀綏帶了十萬禁軍前去西南征討晉王。
他本來是想將黃思嚴一塊兒帶去的,因為黃思嚴的部下在西南呆過。而且黃思嚴以前便是晉王的人,對晉王和其兵力相對比較了解。
但有大臣不放心,擔心黃思嚴萬一又投效了晉王呢?
畢竟他能背主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嘛。
這種背棄舊主的人,毫無信譽可言,也非常不受文臣們待見。
延平帝斟酌了一番,可能也是對黃思嚴的忠心沒那麼有信心,因此駁回了賀綏的提議,而是將黃思嚴帶來的人打散編入了禁軍中,還給了黃思嚴一個殿前副都指揮使的職務,統領兩萬兵馬。
隻不過這已經不是黃思嚴帶來的那兩萬人了。
聽到這個消息,劉子嶽翹起了唇。
延平帝這一招本沒有錯,但他忽視了一點。
禁軍隻有二十餘萬人,現在調遣了十萬前去西南平叛,京城隻剩下十餘萬人。其中包圍皇城的禦林軍是皇帝的嫡係親信,自不可能將江南回來的這兩萬多人編入其中,隻能讓他們去城外的大營。
城外大營現在總共都隻有八萬人左右,而且這裡麵還不知道有多少是吃空餉的,兩萬人編進去,即便是打散,也不可能很分散,有些營中恐怕會有三分之一乃至一半都是黃思嚴帶來的這些人。
最後誰同化誰,誰說動誰,還不好說呢!
畢竟黃思嚴這兩萬多精兵當初可是在喻百勝的眼皮子底下掏了兩萬人的。
搞不好啊,延平帝這一招是引狼入室。
劉子嶽樂見其成,繼續觀望。
十月底時,賀綏的十萬大軍便出發了,由庸郡王籌措軍費,軍需官自然也是庸郡王的人。
因為戶部今年收上來的田賦少了一部分,本來空缺就大,這會兒要打仗,戶部銀子不寬裕,庸郡王帶著吳王,自掏腰包,兩人各拿了一萬兩銀子充作軍費。他們的母親良妃也將自己的首飾珠寶拿了出來,說是要支持陛下,支持大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