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 27 章(1 / 2)

麒麟兒 三春景 5020 字 4個月前

亂世不是什麼好時代,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但是,單就針對‘文化’這一主題來說,亂世有的時候卻並不是壞事,這一點在古代會更加明顯。

盛世之時,如果國家足夠開放,文化方麵的成果也能很輝煌燦爛,但這和亂世時的成果是不一樣的——在朝不保夕,人所有擁有的東西一件一件被摧毀之後,人的精神會觸碰到一些新的東西。

一方麵,有人想要在這樣的時代尋求自救,這就造成了這方麵思潮的大爆發!這就像是百家爭鳴一樣,出現在了列國相爭、國民日子並不好過的春秋戰國。而百家爭鳴留下的文化遺產確實讓華夏民族吃了幾千年,直到現代社會時也留存著深深印記。

另一方麵,有人已經放棄了解救這個時代,走向了醉生夢死的另一個極端。而在這些極端者中,有少數人破而後立,選擇了向內心探索。不解救這個時代,通過解救自己內心的方式完成救贖。

自己就是自己的整個世界,完成了自己的救贖,外麵的紛紛擾擾就無關緊要了。

這方麵的發展其實是極大促進了哲學的探索的,這也從另一個維度上一次又一次重塑了華夏民族的精神——事實上,在華夏曆史上,戰亂頻繁、社會動蕩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也確實是一個‘自我發現’的關鍵期。

就算不去談民族大融合帶來的思想衝擊、文化交流,隻單純的說‘亂世’本身對人的影響...這時能夠讀書明理的群體也逐漸完成了自我發現,建立起了屬於個人的尊嚴,認可‘生之可貴’。

在亂世的極端環境下,這些都是自然而然誕生的。畢竟,這樣的時代,就連君主都無法構建絕對的權威,臣子反對君主成為稀鬆平常的事,甚至出現某些勢族門第高於皇族——這雖然是這一時代重家輕國、世道不振的體現,但不得不說,如果沒有個人的覺醒,這樣的念頭是產生都不會產生的。

亂世對文化多樣性的影響就更明顯了,盛世之中國家總會整頓教化,希望能通過教化統一黎民百姓的思想,這是有利於統治穩定的。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曆朝曆代的統治者都見識

到了這一點的好處,一旦有能力都會用儒家學說教化百姓。

當然,教化百姓歸教化百姓,統治者肯定會兼用儒家、法家、黃老等等學說的理念。

在亂世之中,中央集權虛弱,文化上的大一統就會出現問題。再加上其他因素的推波助瀾,出現小型的‘百家爭鳴’是很正常的。

所以在許盈現在生活的時代,讀書人不隻是治經學,以儒學傳家,還興盛起了老莊玄學等。貴族子弟修道、禮佛是很正常的,事實上,佛學也是這一時期迎來了大發展,從一開始的邊緣宗教,一躍成為顯宗。

許盈原本的曆史上,待到南北朝快結束時,已經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說法了,南朝如此,北朝崇佛也不遑多讓呢!翻閱史書,就可以看到很多有名的和尚,譬如佛圖澄之類,深刻地介入了政治和宮廷生活。

此時,以談玄論道獲得巨大聲名的名士很多,這些人往往比儒生更容易獲得追捧。但在備受推崇之下,也始終有人看穿了其中的虛浮...說到底,這些人大多數時候就是在玩文字遊戲而已!最多就是做一個提出問題的人,至於解決問題——就不指望他們有解決問題的對策了,他們不把思路歪曲到奇怪的地方,這已經是上上大吉。

世家大族的子弟如果對老莊玄學感興趣,當然可以去學。但除非是走火入魔的家族,不然都會注意其中的分寸。用這些來進行一些哲學討論可以,在處理局部問題的時候參考一下也行,但真的拿這些虛浮的玄妙之學大規模應用...就沒有成功案例好麼。

這倒不是老莊的問題,道家經典自然也有大智慧,但除開一些普世原則(比如‘治大國如烹小鮮’這種),在具體的問題上,在這個時代老莊已經沒有多少施展的餘地了——老子還好些,莊子真的就不適合拿來治國。況且老子也是提倡小政府、無為而治的,聽起來很好,但不適合發展到現今的華夏。

用結果導向就知道了,若老莊真的好用,也不會輪到儒家一統天下!要知道一開始的時候,儒家也並不占優勢。

所以,清醒的世家大族一般不會特意引導年幼的家族子弟學習老莊...當然,現在許仲容隻是上課的時候發散

開來,講一點兒老莊,這也挺常見的,不用太在意。他姑且說著,許盈也就姑且聽了,對於現在的許盈來說,許仲容講的東西都是新東西,左右都是學。

真正讓許盈對這件事格外在意,還是之後數日,許仲容連續提起玄遠之學的那些東西。

“王公立‘貴無’之論,天地萬物以無為本,如今讀來亦是字字大道!”說起當年王弼、何宴這些作古名士在洛陽講學、辯論的盛況,許仲容一臉心向往之,似乎生在當時,願為王門、何門執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