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第 63 章(2 / 2)

麒麟兒 三春景 6710 字 5個月前

葡萄酒沒有在華夏推廣開,是因為華夏始終沒有得到適用於大量生產的葡萄酒釀造技術。等到明清時,葡萄酒釀製應該已經不成問題了,但那個時候葡萄酒也沒了宋代以前備受推崇的特殊地位,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彆人不會葡萄酒釀製,但許盈會啊!

他漸凍症確診之後,辦理了休學,到處走走看看,當時在一個大學同學老家的葡萄園呆過一段時間。同學老家有釀葡萄酒的酒廠,雖然名氣不大,但規模並不小,他在那裡參觀過。

另外,同學家裡的葡萄園也有釀葡萄酒,這種葡萄酒產量不多,也就是在本地集市賣散裝酒。但這種生產方式更加適合許盈當下...因為釀造工藝的要求更低,即使是現在的

條件也能達到——相應的,生產效率、品控等方麵自然就不能和大酒廠相比了。

但這不是問題,因為這種事全靠同行襯托!

且不說還沒有釀造葡萄酒的華夏了,就算是放眼西域,恐怕現有的釀造工藝都不如許盈所知的。

考慮到葡萄酒確實是個好生意,在考察了東塘莊園的土地之後,許盈劃了一大塊沙地種植葡萄。沙土晝夜溫差大,透氣性好,非常適合種葡萄,唯一要注意的是沙土不好保水保肥,所以要做出相應措施——正好,這樣的土地種其他的作物也不適合,之前一直荒著!現在也算是‘廢物利用’了。

因為中原地區早有種植葡萄的,所以引種到東塘莊園來並不難。

隻不過葡萄需要精心伺候,需要的人力相比起普通的稻米、小麥、粟米要多得多,人手上非常缺乏。不過這個時候中原地區戰亂不停,南逃的北人有不少,其中也不缺乏善於照料農作物的好手。

許盈讓人在江對岸招募,願意來東塘莊園的就上船,招人並不難...當然,這也是因為他一個東塘莊園,需要的人手再多也有限。如果目的真的是開發大片地區,哪怕隻是一郡之地,那也是怎麼招募都不夠的。

從北逃難到南,衣冠南渡,聽起來很多人的樣子。實際上能夠南來的人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至少相對於北方的總人口來說並不算很多。隻不過這些人都是‘精華人口’,所以能以更少的人口撬動更大的影響——知識分子不用提了,就算是能南逃的普通人,也大多數是年輕力壯的!

一開始,葡萄園種植的葡萄是不能立即收獲的,三四年之後才能收獲葡萄釀酒。也就是說,前幾年純粹就是消耗!一般的小莊園白養那許多人口都會覺得壓力很大,也就是東塘莊園實在富庶,自己就能產出大量糧食,這才覺得輕鬆。

而等到第一批種下的葡萄陸陸續續產出,葡萄酒並沒有立刻帶來收入...因為許盈能拿出工藝流程,但也僅僅如此而已。並不是說有這套工藝就能釀酒了,這裡麵可能發生意外的細節還多著呢!

這就像是做飯,有菜譜到手,但能夠一次就做出菜譜上那樣成品的,依舊非常少見,一般都是多

次嘗試,有了足夠的經驗之後才能做到。

所以一開始能做的就是不斷實踐工藝,積累經驗什麼的。這樣一來,直到去年秋天收獲了大量葡萄,東塘莊園這才大規模釀製葡萄酒,最開始一個多月的初釀很完美,接下來還得換桶繼續釀造。

至於什麼時候能夠正式完成釀製,可能要等到今年的夏天了。

這在後世的葡萄酒釀造中屬於比較快、釀製時間比較短的那種了,不過這也不奇怪,這個時候的發酵技術擺在那裡,時間太長的話說不定酒會壞掉——所以這個時候的人是不喝陳釀的,陳釀基本上都壞掉了!

十八年的女兒紅,那是釀酒技術進步之後的產物。

所以江州司馬才說‘綠蟻新醅酒’...顯然喝新酒才是當時的習慣。

對於參與到葡萄園工作的人來說,接下來這段時間都是值得期待的...他們不知道許盈是從哪裡知道的釀酒法,也沒人覺得這是值得追究的事。他們隻是無比希望葡萄酒能夠像前幾次試釀一樣成功,不會出什麼意外。

東塘莊園是為了葡萄酒才招募這麼多人的,對於現在的莊園主來說,人口既是財富,也是負擔...如果葡萄酒的生產失敗,他們不敢想會有什麼後果——許盈肯定不會趕走這些人,就算葡萄酒不成功,還有很多其他的活兒需要人手,但這些人又不知道許盈是怎麼想的。

葡萄酒之外,甘蔗則是從南方引進的,此時南越之地,甚至吳地都已經有甘蔗種植了,這應該是從天竺引進的。在西漢初年,就有南越王趙佗為高祖皇帝進貢石蜜的記載,而石蜜其實就是一種粗加工的蔗糖!

派人從南越引種並不難,甚至順便學到了相關的種植技術。

隻不過贛江流域的氣候和珠江流域有很大不同,有很多地方肯定是需要重新摸索的。但也不要小看古人,許盈安排種植甘蔗的都是善於農事的農人,又找來了農學方麵的大家指導(春秋戰國時就有‘農家’鑽研農業技術,這種人在曆史上並不聲名顯赫,但卻是一直存在著,默默地推動曆史的進程)。

現在的情況看來,已經解決了甘蔗種植的問題...隻不過甘蔗的質量和產量依舊無法和南越之地相比,甚至就連嶺南

都比不上。這不是許盈不努力,而是天候不同,根本不能比!

這就像是南方的土地可以一年兩熟,北方的土地就是隻能一年一熟,能有什麼法子呢。

不過這都不是問題,反正有著更好甘蔗的南越沒有他的‘熬糖術’,是不可能和他競爭的。

許盈依舊沒有打算引入現代製糖工藝,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不過現階段的話,唐代從天竺引入的熬糖術已經很有優勢了。再加上許盈還知道明清時的一些技術,已經能夠生產現代人眼中的紅糖、白糖、冰糖了。

在這個時代,足夠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