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第 140 章(1 / 2)

麒麟兒 三春景 4915 字 4個月前

自漢末以後, 天下大亂,商業就呈現出萎靡之態...或者說,戰亂之下, 百業凋敝!商業隻不過受影響更嚴重而已!然而不管戰亂環境對商業的影響有多大, 商業活動依舊在這個時代頑強地生存著。

直至漢末大亂, 七國爭雄之時, 不同於兩漢時期,在各個政權的政治中心,新的商業中心逐漸成長起來。隻可惜此時的商業中心受政治、戰爭局勢影響太大,在之後的歲月裡,因為政權歸夏, 很多都漸漸衰落了。

但在統一政權的領導下, 新的商業中心重新成長了起來,而且比之前更加繁榮——這段時期的繁榮也可以看作是報複性繁榮。在之前的戰爭歲月裡, 老百姓朝不保夕, 等到重新穩定下來, 社會必定會在安定的環境中爆發一輪生產力。

然而這樣的繁榮也隻是鏡花水月,當羊氏建立大周,甚至還沒有一代人, 漢趙就成為了大周的心腹大患!然後就是國力日蹙、連年戰亂,再加上統治集團腐朽的速度簡直令人猝不及防, 商業活動很快重新陷入低穀。

到了此時,商業活動的萎縮是各方麵的!商業市鎮還存在不少, 但規模都大大縮小。本地的商業活動還好一些, 畢竟古代的小農經濟,說是自給自足,但真要做到自給自足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還得從本地豪強那裡換到自身所缺乏的物資。

而這也是本地豪強們獲取財貨的一個重要渠道, 畢竟自己生產的物資不可能完全由自身消耗。至於販賣出去,某些商品,比如說糧食,屬於單價低、分量重的商品,如果不是某地糧價漲到天上去,根本就沒有賺頭,這就是所謂的‘百裡不販樵,千裡不販糴’的原因。

其實地主莊園裡的大多數商品,運輸成本增加以後,和當地市場的同類商品競爭,都會缺乏競爭力!而少部分有多少就能賣多少的商品,比如說糧食,利潤又不夠(而且當此之世大家都是儲糧,而不願意賣糧)。

所以,大家都喜歡在自家家門口做生意!像東塘莊園那樣將貨物賣到各地去的反而比較少見!

之所以東塘莊園能夠如此,那是因為‘人無我有’,東塘莊園的貨物就是貴一些,也有著很強的競爭力。

相比起本地的商業活動,受打擊最大的其實是跨地區的商業活動!

過去會有行商往來於各地,販賣各處沒有的外地商品。他們從北地買馬,從蜀地購入錦緞,又在南方獲取珍珠、玳瑁,西南交換翡翠、玉石,涼州溝通胡商,采購西域奇貨...商道繁榮,經常往來隊列長長的商隊。

現在就很難有這樣的盛景了!烽火連天、官道廢弛、盜匪出沒,這讓本來就很危險的行商,變得幾乎九死無生!這時隻有少數商人,穿梭於各地販賣商品——這個活兒是很危險,但這世道就是這樣,大家日子都難過!做普通老百姓難道就不危險了?

生計所迫,在活不下去與可能會死之間,總得做一個選擇。

李益就是一個這樣的商人!李益,字伯修,甘肅天水人,曾祖父是西域胡商,往來於西域商道,和許多胡商一樣漸漸在涼州地區半定居了下來。他的祖父一代,就完全定居在了天水,並且娶了漢人妻子,說漢話,用漢名。

到了李益父親這一輩,除了外表上的些許不同,和漢人差彆已經不大了。

至於李益,行走在外,幾乎沒人把他當成是胡人...此時中華大地上羌羯等胡人縱橫,與漢人混居之後就是各種混血兒了。這個時候比李益長得像胡人的漢人多了去了,大家聽他說漢話,行漢禮,自然不會把他當胡人。

李益父親那一輩其實非常有錢,在天水也是胡人‘八商’之一。但在這樣的戰亂之中,錢財很多時候也是鏡花水月。自從大哥執掌了家裡生意,又在一次帶領商隊深入西域了無音訊之後,家裡就逐漸敗落了下來。

後來兄弟分家,李益得了一些錢財是沒錯,但在已經很不平靜的華夏大地上,他卻沒有安身立命的地方。

他隻能一邊小心翼翼地繼續做行商,一邊尋思後路。

就是這樣的生活中,他遇到了自己的妻子,一個散失在戰亂中的漢人貴女——這樣的事在這個年頭並不少見,即使是高門大戶,在戰亂中也難以保存!若不是這樣,又哪裡來的多年以後,對麵不相識,不小心納了外甥女為妾的事!

夫妻感情很深,那也是李益在戰亂之中最珍貴、最美好的回憶,仿佛是少時隨父親橫穿戈壁商道,看到一眼清泉時一樣——她就是他在沙漠中的綠洲,因為有這樣一個女子,希望能和她在這個世界上共同生活的久一點、更久一點,李益在各地行商時就更加小心了。

寧肯少一些利潤,也儘量減少風險。

隻是在外行商的他沒有死在路上的艱險中,留在家中的她卻因為生產不順離開了人世...隻留下了一個小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