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第 167 章(1 / 2)

麒麟兒 三春景 5352 字 4個月前

南昌送來東西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 許盈如今生活在建鄴,許氏許多族人也生活在建鄴,雖然並不缺乏金錢, 但背井離鄉的,很多東西總有缺乏——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 佷容易就明白, 很多時候不是錢就能解決問題的。

南昌那邊是許盈早早經營出來的,相比起建鄴這邊著實要寬裕不少。趁著往建鄴販運貨物的機會,送這送那的很常見。特彆是許盈出孝以後, 這種事就越發多了。

而這次除了一些‘土特產’外, 卻還有些彆的, 也是因為這些東西是許盈早早就指名的,僮兒才會特意來通報。

“就說該到了!”許盈想起了那件事,拍了拍手,對羅真和蔡弘毅道:“自然與成仁一起來,是印書坊新刊印的《字源》、《十二平均律》到了!”

許盈在孝期的時候也不可能是整日在草廬裡發呆,事實上他很好地規劃了這段時間...他知道, 此時正是風起雲湧時,說不定這段時間就是他最後能一心一意讀書的時間了!所以一邊跟隨裴慶讀書,他也一邊著書。

著書的過程其實就是對自己過去知道的東西的一個總結。

這段時間他有了兩個成果,一個是甲骨文方麵的,這也不是孝期單獨的成果,事實上他好幾年前就開始鑽研甲骨文了!因為有許氏本身在‘字學’上的基礎, 又因為有他上輩子的見識,辛苦這些年,卻是有了不小的成果。

這方麵的成果寫成書,因為甲骨文為華夏文字始祖(有更早的文字雛形, 但真正的文字之始就是甲骨文),所以托書為《字源》。

“你倒是不客氣...”見了刊印好的《字源》,羅真嘟嘟囔囔了一句。

以許盈的年紀來說,寫個詩文,唱和一番可以稱作少年風流、文采斐然。而如《戰國論》,如果不看篇幅長短,隻說文章本身,也是策論一流...少年郎血氣方剛,發一發史論,雖說質量高了些,卻也在範圍內。

但《字源》這樣的東西就不同了,一看就知道是故紙堆裡做學問那一類,非得是學到頭發花白的老學究才敢說自己有心於此的,不然反而顯得輕狂了。

“既然能作出來,又有什麼好客氣的?”許盈莞爾一笑,然後看向蔡弘毅:“成仁多分幾冊走,也好送送親友。”

許盈翻開了書,讓他看內側,原來內側除了印刷作者之外,還添了一個校訂,赫然是蔡弘毅的名字。

蔡弘毅本來是個很穩重的人,此時卻像是被燙著了一樣,‘啪’一聲合上書:“這...這怎麼好,學生不過是替老師整理了幾次文稿,並無功勞...”

雖然現在印刷作坊剛剛做起來,在書頁上麵印個‘校訂’有什麼意義還不被人知道,但有些事想想就知道了...多少人看到這本書,就會有多少人注意到印在書上的名字(這可不是現代,看書的人連作者都不見得注意,彆說是校訂、編輯之類了,此時的人看書的機會不多,所以得到一冊書之後連一個角落邊縫都不會)。

此時,‘名’是非常珍貴的!對於他們這樣的勢族子弟更是能夠變現的存在!

雖然比不上‘作者’,但蔡弘毅自忖自己本就沒多少功勞!實在沒有資格留名在這本書裡!最關鍵的是,他覺得跟隨在許盈身邊無論是學習也好,做一些‘雜事’也好,本身就能學到很多東西。明明是他得了好處,卻不僅不用付出,反而有所得...他性格有些板正,心裡很在意這些。

許盈卻和他想法不同,蔡弘毅幫忙校訂可是幫了他不少忙!此時讀書人金貴稀少,有水平、能信任的就更少!就算是他,也不見得有那個資源能夠隨便找人幫忙校訂手頭的書籍,之前寫《戰國論》的時候就是他自己來的,可增添不少工作量!

人家正正經經地做了校訂的工作,留個校訂的名字難道不應該?

“有無功勞我都看見了。”許盈打斷了蔡弘毅接下來的推脫,反正都刊印完畢了,實在沒有必要再客氣來客氣去。

一旁羅真又撿起另外一冊封皮是淺黃色的《十二平均律》,抬了抬眉:“這又是什麼?”

許盈將文稿送回了東塘莊園的印書坊,準備刊印好書籍之後發賣,這是羅真知道的。但他隻知道《字源》,並不知道《十二平均律》。

倒是蔡弘毅,他差不多是許盈的秘書一樣,對這些東西都很清楚,解釋道:“這是老師完成《字源》後所作...一月有餘即書成,而文字高妙,非同尋常。”

在許盈身邊越久,蔡弘毅就越是崇拜許盈,這種崇拜並不是哪一件事上來的,而是日積月累!

《十二平均律》許盈確實沒有花太長時間,因為這本書講的問題就不複雜...特彆是有上輩子的底子,需要費心的地方就更少了。